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现代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考查比较水煎与醇提工艺对复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与水煎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结果:从YL2000醇提制剂中初步分离鉴定了68个成分;同水煎剂相比,醇提制剂提高了挥发油的得率,去除了大量脂肪酸类成分,但保留了水煎剂中的88%的萜类成分,并将其含量提高了约6倍;同单味药材相比,醇提制剂和水煎剂均富集了萜类成分而大大降低了蒎烯和蒈烯类成分的含量.结论:YL2000醇提制剂保留了水煎降低蒎烯和蒈烯含量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富集了水煎剂中的萜类有效成分,降低了脂肪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川芎茶调散为载体,通过比较单味饮片川芎及其不同饮片配伍的川芎茶调散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川芎炮制(生品和酒制品)、复方配伍及剂型(散剂和水煎剂)层面揭示川芎茶调散不同配伍方物质基础内涵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川芎饮片及其配伍的川芎茶调散散剂、水煎剂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川芎不同炮制品中鉴定出了25个挥发性成分,包括11个单萜类、4个酚类、3个倍半萜类、3个苯酞类、2个酮类、2个烯烃类;生品经酒制后,α-蒎烯、β-蒎烯、3-丁基苯酞等含量增加。从川芎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川芎茶调散中鉴定了85个挥发性成分,包括31个单萜类、23个倍半萜类、5个醇类、5个醛类、4个苯酞类、4个酚类、3个醚类、3个酮类、1个烯烃类、2个酯类、1个有机酸类、3个其他类。从川芎不同炮制品配伍的川芎茶调散水煎剂中鉴定了22个成分,包括9个倍半萜类、6个单萜类、3个苯酞类、2个酚类、1个醛类、1个烷烃类。结论 生川芎酒制后,不论是单味饮片还是复方配伍的化学组成与生川芎差别不大,但相对含量均存在一定变化,其中又以酒川芎饮片较为明显。生川芎、酒川芎配伍的川芎茶调散及其水煎剂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上存在很大区别,异胡薄荷醇、异水菖蒲二醇、黄樟素等挥发性成分在水煎剂中未发现。川芎经酒制后化学成分会随着黄酒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挥发性成分能体现酒川芎饮片及其配伍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野艾叶与商品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野艾叶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α-蒎烯、莰烯、蒈烯、对-伞花烃、β-石竹烯、蒿烯、γ-松油烯等特征性成分。结论:本实验为野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辐射诱变对阳春砂果实中挥发性萜类成分的影响,为阳春砂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辐射诱变株系和对照株系果实鲜品中果皮和种子团的挥发性萜类成分,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性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辐射诱变可提高阳春砂种子团中α-蒎烯、β-蒎烯、异松油烯、y-萜品烯、β-石竹烯、檀香烯的含量,挥发性萜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紫珠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紫珠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珠花中鉴定出了22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8.51%,其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α-石竹烯(30.30%),石竹烯(10.04%),β-芹子烯(8.53%),3-辛醇(6.73%),β-蒎烯(6.35%),β-侧柏烯(3.99%)等。结论:紫珠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类型为萜类。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5)
目的分析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法对密枝圆柏、高山柏、垂枝香柏和香柏的枝叶,以及大果圆柏与滇藏方枝柏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NIST14谱库检索解析,并结合相对保留指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有量,并对枝叶部分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鉴定出62种成分,占各样品总成分的90.08%~98.82%,包括单萜烯类15种、含氧倍半萜类11种、倍半萜烯类20种、含氧二萜类2种、含氧单萜类12种、异戊酸酯类2种,并以α-蒎烯、β-蒎烯等单萜烯类成分含有量最高。果实部位单萜烯含有量高达80%以上,主成分β-蒎烯含有量超过45%,与枝叶部位有显著差异。大果圆柏、滇藏方枝柏、高山柏和香柏中挥发性成分相似度较高,均以β-蒎烯含有量最高;密枝圆柏和垂枝香柏的最主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和α-松油烯。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7个峰,确认了其中3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98.58%.剌异叶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8.41%);罗勒烯(10.56%);柠檬烯(9.05%);3-蒈烯(3、60%);月桂烯(3.3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9.17%);黄樟素(15.24%)等.并在花椒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大量黄樟素成分.结论:报道了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剌异叶花椒资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肉豆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肉豆蔻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80个化学成分,其中6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7%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89.68%。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16个,以皮蝇磷(15.72%)含量最高,其次是4-萜烯醇(11.19%)、甲基丁香酚(10.91%)、肉豆蔻醚(9.97%)、榄香素(5.51%)、2-蒎烯(5.32%)、萜品烯(4.1%)、异丁香酚甲醚(3.82%)、黄樟素(3.05%)、左旋-β-蒎烯(2.82%)、(+)-4-蒈烯(2.70%)、肉豆蔻酸(2.16%)、4-异丙基甲苯(1.93%)、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己烷(1.84%)、双戊烯(1.27%)和α-松油醇(1.22%)。结论肉豆蔻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单萜、倍半萜和苯丙素类物质为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阳桃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阳桃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4个化学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72.00%。结论:阳桃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脂肪烷烃类及萜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GC-MS来定性分析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对其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GC-MS联用并结合计算机相似度检索鉴定向日葵花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29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类化合物较多,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α-蒎烯(21.95%)、桧烯(15.66%)、β-蒎烯(4.03%)、白菖油萜(3.29%)、大根香叶烯D(3.62%)、4-松油醇(2.68%)、柠檬烯(2.2%)等。结论:向日葵花盘的挥发油成分多为萜类化合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感冒药YL2000水煎剂中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中含挥发油的羌活、独活、黄芩、黄连4味中药配伍后对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YL2000水煎剂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与文献中报道的各单味中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从挥发油中分离出146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39个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5.66%。大部分单味中药中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在YL2000共煎液中未能检测到,多数成分存在于共煎液挥发油中而在单味药挥发油中无任何相关文献报道。结论:YL2000组成中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增溶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以及挥发性的成分蒸发了,导致部分成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Liang SY  Tan XM  Chen FL  Luo JB 《中药材》2011,34(6):896-901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方药材麻黄、附子、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4个成分,其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麻黄和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8、8、39个成分;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与比例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质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了疗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参考汤剂临床水煎法,从温郁金药材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石油醚萃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化学成分.结论:通过对温郁金水煎剂中石油醚提取物及挥发油化学组成的研究,为温郁金药材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归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久荣  容蓉  杨东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601-603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sinensis饮片挥发油成分的组成,为四物汤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当归饮片挥发油,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成分。结果:自当归头饮片挥发油中检测到88个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51.34%;全当归饮片挥发油中检出94个峰,鉴定了其中54种成分,占挥发油组成的90.86%。结论:首次研究了当归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脐橙鲜果皮和干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脐橙鲜果皮和干果皮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8和25个成分,共鉴定出37个成分,其中26个成分是首次从脐橙果皮挥发油中被鉴定出。结论: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主成分均为柠檬烯(90.16%和77.34%)。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利用UPLC-Q-TOF-MSE技术分析了四物汤的化学成分。通过正、负离子模式的检测,根据质谱数据以及相关文献,快速表征了4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5个化合物,主要包括来自白芍的8个单萜糖苷类化合物和来自川芎、当归的13个苯酞类化合物。同时,通过MarkerLyn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比较了四物汤水提液和60%乙醇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差异,为探讨四物汤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挥发油 ,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检出 136个色谱峰 ,鉴定出 47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62.24%。结论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中 ,雪松醇、喇叭醇和 1-(1,5-二甲基-4-己烯基 )-4-甲基苯是其主要成分 ,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喇叭醇含量最高 ,占总挥发油量的 13.9%。  相似文献   

18.
The essential oils and an ethanol extract of Phlomis fruticosa L. were evaluated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Seven bacterial and seven fungal species were used. Among them were human, animal and plant pathogens, food poisoning bacteria and fungi which are known as potential mycotoxin producers. The essential oils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Micrococcus luteus. The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from the plants collected from two different localities showed simila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was positive against Aspergillus niger, A. ochraceus,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Fusarium tricinctum and Phomopsis helianthi. The ethanol extract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Aspergillus niger, A. ochraceus,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Fusarium tricinctum and Phomopsis helianthi.  相似文献   

19.
商晶  靳瑞婷  李雪峰  秦建平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13):2246-2251
目的研究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化学成分及醇提部位药材的合提与分提的差异性。方法以UPLC-Q-TOF-MS作为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质谱图特征,结合文献报道,确认芪白平肺颗粒中醇提部位的化学成分,并以主成分分析明确醇提部位药材分提与合提的差异性。结果对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中产生的26个离子进行鉴定,确定了22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推测了另外4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人参黄芪分提提取液和合提提取液进行分析,确定了12个化合物为人参黄芪合提与分提的差异物。结论本实验为完善芪白平肺颗粒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