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觉慧一直被人们看做是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其实,作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性格决非如此简单,而是多重复杂的。他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这是他反封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李赞思想及文学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反传统的思想性格,文学观的核心——童心说,及对小说戏曲的评论。作为中小地主阶层出身的李贽,他一方面对封建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制度和封建伦理的虚伪度的。在学术和文学方面,李赞的主张具有反传统、反复古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公安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物塑造、价直取向、个性特点、心理空间四个方面剖析了新写实小说人物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从而揭示了新写实作家创作活动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家》的主要思想成就在于它特定的反封建的主题;它以一代青年的爱情、婚姻和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为主要描写对象,发出了"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强烈呼声。"五四"新文化运动给觉新三兄弟的生活里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时代的新鲜空气,早期民主思想的渗透、"五四"时代浪潮的冲击以及切身的遭遇,造成了觉新与"五四"时代的科学民主精神基本相通的思想和气质,使他从思想上、感情上更多地倾向于民主自由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诗论结合的手法,在解析陶渊明诗文代表作品大意与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儒道结合的思想渊源、安贫乐道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的人生思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而洞悉了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6.
觉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形象,他的不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但觉新的悲剧更多地在于他"本己"的迷失.因"本己"的迷失而成为一"心奴",从而导致他对自我生存感性、自我认同的丧失,迷失"本己"的非本真生存状态,是觉新悲剧最大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在《电》的第六章 ,有这样一个情节 :敏问慧要手电筒 ,慧很诧异 ,因为自从德牺牲以后 ,敏已经有两三年没有用手电筒了 ,他一看到手电筒就会想起为他而死的德。这个拿手电筒的细节实际上是敏的生命中的一个转折。以前 ,他总是不断地自责、懊恼 ,而当他有勇气再次拿起手电筒时 ,他已经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下定决心 ,用极端的暴力手段去反抗社会的黑暗。他要用实际行动去完成德所未竟的事业 ,像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革命者举着火把照亮暗夜一样。我在第一遍读《电》的时候 ,觉得与其说敏是为安那其主义而去实施自杀性爆炸 ,还不如说 ,他是为德而这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机器人手爪力控用压觉传感器的各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并设计了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压觉传感器—应变式压觉传感器.并对它的静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标定.  相似文献   

9.
我仍在思考 ,仍在探索 ,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 :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那么就让我再活一次吧 ,再活一次 ,再活一次 !———巴金要理解巴金的《电》 ,我以为不能离开《爱情的三部曲》中间加入的一个非常短的故事《雷》。或者可以说 ,《雷》和《电》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首先 ,我想说 ,德这个人物 ,尽管在小说《雷》中已经牺牲了 ,但伴随着敏的叙述和慧的回忆 ,他还是不断地在《电》中间闪现 ,仿佛一个幽灵一样。小说《电》里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 ,我觉得不是敏 ,或者佩珠 ,而是这个从来不出场的德。其次 ,《电》中出现的故事和人物似…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为例,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西藏当代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兴盛期,并在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西藏新小说"研究、概述性研究、女性小说研究、藏文小说研究等学术传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文章分析了西藏当代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者视野有待于拓宽、跨越语言边界的学术成果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实践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五四意象"是指能够体现出"五四"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元素.在巴金的小说<家>中,"新书刊"就是这样的意象之一.作为能够体现新文化运动与旧的文化与传统决裂的新书刊,承载着作者和五四时代所赋予的很多启蒙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巴金作品中的"新书刊"还体现着极强的作者个人记忆和书写中的选掸性,由此也透露出作者个人信仰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现实主义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乃成其民族文学之高潮;20世纪初至30年代,诸多文艺思潮和批判现实主义进一步丰富了美国文学,遂再成其文学之高峰;逮至二战后,美国文学沿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虽成其主流,但现实主义却一直如影随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现实主义之轮回与回归,即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它反映了"后现代之后"的现实主义在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发展,揭示了当下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恪守“忠实再现”、“零度写作”,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力图让生活自我呈现,尽量悬置价值判断,表现一种纯自然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再现依据的并非生活的真实而只是观念的真实,即方方本人对生活的认知,由于方方对何为真正的人生有着自成体系的思考,而且急于将这种思考投射到她所创造的世界中,所以她塑造的人物无不带有鲜明的观念化和类型化色彩。所谓观念化是指人物形象突出而集中地显示了某种观念,甚至就是某种观念的化身。观念化人物形象一般与极端性的性格相联。由观念化带来的悖论的存在,表明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文学观念,一方面激活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人物形象观念化的隐患。方方对于人生固有的哲性思考、冷峻的观察视野使人物性格单一、定势和极端化,带来的不仅是艺术形象的雷同,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思想命题必将制约文学创作可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以“70年代以后”作家群的“新都市小说”创作为着眼点,分析其小说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群落——“空心人”,概括这一创作现象的具体美学特征及精神走向,探寻“空心人”人物形象群落的现实、文化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野 《科技信息》2012,(20):204-204
上个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新写实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现实文学的创作风格,通过写实的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种种境遇。对现实的批判是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揭露了当代社会平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了平民百姓对特权的仇视与羡慕,在政治生活中,当代的"官本位"思想对知识分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悲剧意识、价值批判等方面浅析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8.
19.
理想主义是当代文学中最为激动人心量为弦目的主题之一,对这一主题作一历史性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理想主义的形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轨迹,即由社会理想到个性理想再到理想幻灭的精神嬗变过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从文本到精神都变成了一部消解理想主义的通俗性大文本。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现代气息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作家们的现代意识 ,对现代人的人本主义关怀及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对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