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0.96Al2O4∶Eu0.02,Dy0.02,B0.08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RD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亮度计分别研究两步退火工艺中初次退火温度对晶体结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样品初次退火温度的升高,Dysr陷阱中的电子浓度出现一峰值,而Vo陷阱中的电子浓度逐渐减小.初次退火为1150℃×2h,第二次退火为1350℃×6 h的样品具有最大的Dysr陷阱中的电子浓度,且具有最大的时间衰减常数,这使该样品具有最好的长余辉特性.初次退火温度太高时,出现了AlEuO3晶相,Dysr陷阱中的电子浓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0.96Al2O4:Eu0.02,Dy0.02,B0.08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RD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热释光计量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对余辉衰减曲线的拟合表明,余辉曲线中的快衰减过程与V0(..)陷阱有关,而慢衰减过程源于Eu(.)Sr和Dy(.)Sr陷阱中的电子释放;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Dy(.)Sr陷阱浓度也随之增加.热释光光谱的曲线拟合表明,热释光峰反映的是Dy(.)Sr陷阱的特性;当陷阱浓度相差不大时,动力学级次越小,陷阱中电子的局域性越强,基质导带底产生一个由局域态组成的带尾,陷阱深度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长余辉发光材料Sr3-xCaxAl2O6:Eu2+, Dy3+(x = 0, 1, 2, 3),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光致发光、余辉发光和热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均为立方结构的Sr3-xCaxAl2O6。Sr/Ca比例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基质结构的相变,但对样品的发光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衰减,但不同样品的初始强度和衰减快慢不同;通过调节锶钙比的方法,可以有效调控样品光致发光的颜色和余辉衰减特性。此外,测试样品的热释光曲线发现当样品中有两种不同深度的陷阱能级时,样品的余辉强度明显减弱,这可能与电子在不同的陷阱能级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体系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XRD分析和长余辉发光性能表明:改变Al2O3/SrO比率可以获得长余辉发光性能较好的3种基质相:SrAl2O4∶Eu2+,Dy3+和Sr4Al14O25∶Eu2+,Dy3+及SrAl4O7∶Eu2+,Dy3+.激发与发射光谱性能分析和余辉衰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Sr/Al比例的减小,激发光谱向短波方向延伸,发射峰蓝移,初始余辉亮度越高,余辉持续时间越长.热释光谱分析表明:贫锶相晶格中的陷阱深度与密度较大,因而显示出较好的长余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按化学式Sr4-xBaxAl14O25: Eu2+, Dy3+(x=0, 0.8, 1.6, 2.4, 3.2, 4) 配比原料,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当x=0.8时,产物物相为单斜结构SrAl2O4和磁铅矿结构SrAl12O19共存;当x>1.6时,产物主相转变为BaAl2O4六角结构。对所得样品采用360 nm光照,发射光谱表明,样品发光是以Eu2+为发光中心,由Eu2+电子4f65d-4f7跃迁所致,并且随着Ba掺入量的增加,样品发射光谱峰位产生移动,这是由于Sr2+取代产物中Ba2+位置后,导致晶格收缩,影响Eu2+的5d能级劈裂,从而影响电子4f65d-4f7跃迁。余辉光谱显示x>1.6时,产物的余辉发光是以BaAl2O4基质中Eu2+为发光中心。余辉衰减检测和热释光谱分析发现不同掺Ba量的样品余辉衰减快慢不同,是由于其中存在的陷阱能级深度不同,且陷阱能级越深,其余辉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以SrCO3、CaCO3、4MgCO3·Mg(OH)2·5H2O、SiO2等为原料,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发光性能良好的Sr2-xCaxMgSi2O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借助于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Ca2+取代Sr2+和稀土离子的掺入量及固相反应温度、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2-xCaxMgSi2O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较佳烧成温度为1250~1300℃,烧成时间为3h左右;其物相单一,只含有与四方晶系的Sr2MgSi2O7晶相相同的固溶体Sr2-xCaxMgSi2O7相;紫外光和日光均可使其激发发光,随着钙取代锶量的增大,其发射峰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发光颜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但其发光性能变差。钙的取代量为0.5mol以下样品的发光性能良好,余辉时间可达13h以上。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长余辉发光材料Sr3-xCaxAl2O6:Eu2+,Dy3+(x=0,1,2,3),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光致发光、余辉发光和热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均为立方结构的Sr3-xCaxAl2O6。Sr/Ca比例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基质结构的相变,但对样品的发光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符合双指数衰减,但不同样品的初始强度和衰减快慢不同;通过调节锶钙比的方法,可以有效调控样品光致发光的颜色和余辉衰减特性。此外,测试样品的热释光曲线发现当样品中有两种不同深度的陷阱能级时,样品的余辉强度明显减弱,这可能与电子在不同的陷阱能级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质组成对xSrO·yAl2O3:Eu^2+,Dy^3+体系长余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XRD分析和长余辉发光性能表明:改变Al2O3/SrO比率可以获得长余辉发光性能较好的3种基质相:SrAl2O4:Eu^2+,Dy^3+和Sr4Al14O25:Eu^2+,Dy^3+及SrAl4O7:Eu^2+,Dy^3+。激发与发射光谱性能分析和余辉衰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Sr/Al比例的减小,激发光谱向短波方向延伸,发射峰蓝移,初始余辉亮度越高,余辉持续时间越长。热释光谱分析表明:贫锶相晶格中的陷阱深度与密度较大,因而显示出较好的长余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正硅酸乙酯、硝酸盐等为原料,用溶胶发泡法制备出硅酸盐长余辉超细发光粉,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pH=1~3,加水量R≥4,发泡剂的用量VF/VTEOS+H2O=0.5,室温以上条件下可形成均匀的发泡溶胶和凝胶。凝胶前驱体在1130℃反应3h制备出以纯相Sr2MgSi2O7为基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Dy3+,其产物疏松,颗粒小,易于研磨获得超细粉。它的激发光谱在260~450nm之间存在一个强度较高的激发带,紫外和可见光均可使其激发发光,其发射峰位于467nm,发出的余辉为蓝色,余辉时间10h左右。铕的掺入量为0.01mol的样品的发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Eu^2+在Sr4Al14O25基磷光体中能量传递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3种不同Eu掺杂量的Sr4Al14O25,Dy^3 发光粉体,发现当Eu掺杂量低于0.012mol时,发射光谱中存在2个主发射峰,分别位于407nm和494nm。随着Eu掺杂浓度增加,407nm发射峰逐渐消失,而494nm主发射峰增强。结合Sr4Al14O25,晶体结构和激发.发射光谱,建立了2种Eu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余辉衰减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种磷光体试样均具有长余辉性能,尤其Sr4Al14O25:Eu0.0l2,Dy0.024试样,其余辉时间在人眼可视亮度水平可持续20h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价格低廉的水玻璃代替TEOS(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分别在丁二酸铵、柠檬酸三铵辅助下,通过离子交换-溶胶凝胶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用DTA、XRD、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在丁二酸铵或柠檬酸三铵调节下,前驱体干凝胶煅烧到1100℃转变为高纯度的Sr2MgSi2O7相,其产物疏松,颗粒小,不需研磨或稍加研磨便得细粉;激发光谱在250~450 nm之间都存在一个强度较高的激发带,以柠檬酸三铵辅助得到的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较好,发射峰位于467 nm附近,余辉时间长。此外对溶胶凝胶的形成机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型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Al6O11:Eu^2+,Er^3+的微波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场作用下,首次合成了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2Al6O11: Eu2 , Er3 ,利用XRD对其进行晶相分析,用荧光光度计测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及余辉衰减曲线,利用热释光剂量仪测定其热释光谱.结果表明:该产品为正交晶系,Pnnm空间群,a= 2.191 827 nm,b=0.840 857 nm,c=0.488 175 nm,该产品激发和发射谱均为宽带谱,在270和340 nm处有2个主激发峰,主发射峰位于460 nm,Sr2Al6O11: Eu2 ,Er3 的发光余辉可持续14 h以上,Sr2Al6O11: Eu2 ,Er3 中存在2个热释峰,一个位于49.1 ℃,另一个位于140 ℃左右.2个陷阱能级分别为0.585 eV和0.806 eV.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硅酸乙酯、硝酸盐等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探讨了前驱体制备工艺条件,用XRD等手段对发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1~3,R≥4,控制共溶溶剂的用量,室温下即可形成均匀透明的溶胶和凝胶.前驱体在1100℃烧结3 h制备出Ca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粉.发光粉具有光致发光行为和长余辉发光特性,其发出的余辉为黄绿色,发光亮度低、余辉时间短,仅1 h左右,其激发光谱在340~480nm之间存在一个强度较低的激发带,发射光谱的发射峰位于528nm.  相似文献   

14.
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得Sr3A12O6Eu2 ,Pr3 溶胶的基础上,着重对不同烧成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Sr3A12O6Eu2 ,Pr3 红色长余辉发光粉体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得的试样当受到400~550nm激发后,发出红光,其发射光谱最大峰值位于612 nm.1200℃下煅烧2 h得到的粉体发光性能最佳,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峰值达到最大值,并且余辉时间最长,可达15 min.  相似文献   

15.
以氨水或碳酸铵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纳米材料,并优化制备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工艺条件。对激活剂、助激活剂、助熔剂的用量、体系的酸碱度和灼烧温度对目标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标产物Sr2Al14O25:Eu2+,Dy3+属正交晶系,为蓝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主激发峰均在360 nm左右;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产物主发射峰在490 nm,磷光衰减寿命约30 s;碳酸铵沉淀法制备的产物主发射峰在460 nm,磷光衰减寿命约15 s。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硅酸乙酯为SiO2的先驱体,采用Sol-Gel法制备了分散在SiO2基质中的Y2O3Eu3+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在不同退火温度下Eu3+稀土离子的光学性质.发射光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不同,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并特别地分析了样品在1300℃退火温度下,平均粒径50 nm颗粒样品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发光材料中Eu3+占居4种格位和1种表面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蓝色长余辉材料β-Ga_2O_3:B~(3+)。β-Ga_2O_3:B~(3+)在260 nm紫外光辐照5 min后,撤去紫外光,在380~600 nm光谱范围内呈现宽带的蓝色余辉,余辉时间超过0.5 h。通过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余辉衰减曲线,热释光谱等实验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3+)的掺入能够提高β-Ga_2O_3的发光性质。β-Ga_2O_3:80%B~(3+)的热释光谱表明B~(3+)的掺入能够增加陷阱数目及陷阱深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Ti,利用XRD测试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特性;停止照射,有橙色的余辉,时间接近2h。分析该磷光体的发光和余辉产生细节,认为空穴和电子的复合导致Ti^3+的^2E→^2T2的跃迁是产生发光和余辉的原因;并根据缺陷和空位对Gd2O2S:Ti的余辉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了余辉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氢氩混合气中还原制备光致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用XRD研究Sr4Al14O25∶Eu^2+,Dy^3+的结构;用荧光光度计研究助熔剂用量、焙烧温度、恒温时间等因素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用稳态/寿命荧光光谱议研究发光材料的余辉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助熔剂用量、焙烧温度、恒温时间对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很大,且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当基质原料中助熔剂用量为15%(质量),焙烧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6 h时,制得的材料发光性能最好,初始亮度达7000 cd/m^2,余辉时间达15 h。XRD测试表明所制备的Sr4Al14O25∶Eu^2+,Dy^3+材料属正交晶系,余辉衰减服从I=At-n规律。  相似文献   

20.
首次以价格低廉的水玻璃(Na2SiO3)为硅源,通过离子交换,采用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通过DTA、XRD、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干凝胶煅烧到1065℃后开始有Sr2MgSi2O7相形成,到1150℃完全转变成高纯相Sr2MgSi2O7,其产物疏松,颗粒小,不需研磨或稍加研磨便得超细粉。它的激发光谱在250~450nm之间存在一个强度较高的激发带,发射峰位于468nm,余辉为天蓝色,余辉时间超12h。此外,本研究还对溶胶凝胶的形成机理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