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6例因CT表现囊性低密度及混杂密度的非典型脑膜瘤改变,术前分别诊断为胶质瘤或转移瘤的患者。并讨论了此种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强调对CT类似表现的肿瘤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脑膜瘤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而MR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非典型脑膜瘤定义为良性和恶性脑膜瘤中间类型,属WHOⅡ级。组织学形态观察,胞核分裂活性增强,肿瘤侵犯周围脑组织,或具备肿瘤细胞密度高、小细胞伴核质比高、核仁明显、不规则或片状生长、局灶自发性坏死中的3个及以上特点,其中,脑组织浸润为2016年最新定义,以肿瘤细胞呈不规则舌状浸润周围脑组织为特点(图1),肿瘤组织与脑组织之间无软脑膜,脑组织浸润常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典型脑膜瘤和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442例脑膜瘤患者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脑膜瘤组415例及非典型脑膜瘤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良性脑膜瘤组比较,非典型脑膜瘤组的肿瘤直径5 cm,肿瘤边界不清,手术非全切,术后放疗及术后复发患者更多。非典型脑膜瘤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0.002)和手术切除程度(P=0.032)对其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全切(OR=0.034,95%CI:0.003~0.399,P=0.007)是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唯一保护因素。良性脑膜瘤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和手术切除程度对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均P=0.000);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直径5 cm(OR=14.916,95%CI:5.384~41.329,P=0.000)是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边界清楚(OR=0.184,95%CI:0.075~0.453,P=0.000)和肿瘤全切(OR=0.034,95%CI:0.012~0.095,P=0.000)均是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手术非全切是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边界不清和非全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肿瘤中,大脑镰旁5例,大脑凸面4例,海绵窦旁3例,鞍上2例,鞍旁2例,小脑半球2例;边缘规整者4例,边缘分叶状者14例,肿瘤边缘清晰者2例,边缘模糊者16例;CT密度、T2WI信号不均匀者15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显著,15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3例表现为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5例;临近颅骨破坏5例,2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颅外,6例颅骨增生、硬化。结论恶性脑膜瘤具有特殊的影像学特征,正确分析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患者36例,术前均进行CT、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肿瘤呈混杂、等、低密度影,缺少钙化,可伴有出血,骨质呈破坏性改变;MRI T1WI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以等、低信号为多见,T2WI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多显著强化,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充分显示肿瘤信号、边界、囊变、坏死、钙化、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肿瘤血供等情况,对非典型性或恶性脑膜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脑膜瘤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分析55例确诊为非典型脑膜瘤病例的基本情况、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综合治疗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21例复发,复发率38.2%(21/55)。肿瘤全切的49例中,16例复发,复发率为32.7%;次全切的6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浸润性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率(59.3%,16/27)明显高于(P〈0.05)非浸润者(17.9%,5/28)。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倾向。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及肿瘤的侵袭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31例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对其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23个月,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84%,8年生存率为72%。29例大体全切的患者中平均复发时间为个7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52个月,3年复发率30%,5年复发率为51%,8年复发率为62%。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3)对非典型脑膜瘤的生存时间有影响,手术次数(P=0.01)和手术切除程度(P=0.001)对复发时间有影响。Cox多因素预后分析发手术切除程度(P=0.006)对生存时间有影响,肿瘤位置、手术次数、手术切除程度、术前KPS分级影响复发时间。结论手术全切是延长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应用Log-rank法和Cox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9例非典型脑膜瘤中72例肿瘤全切除,40例术后行放疗;中位PFS 72.6个月(2~102个月),2年、5年PFS率为74.5%、67.5%,OS率为93.6%、89.1%。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肿瘤、女性、肢体瘫痪、KPS80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复发的风险增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继发肿瘤、肢体瘫痪患者的复发风险增加(均P0.05),KPS≥80患者有更长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手术全切除是改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未全切除者,术后推荐放疗。对于全切除的非典型脑膜瘤,首发症状为偏瘫、继发肿瘤、肿瘤存在骨侵袭、肿瘤存在脑侵袭。核有丝分裂象高、MIB-1指数高的患者为高危患者,存在这些危险因素中1项及以上者,推荐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脑膜瘤是脑膜瘤中一种特殊类型,WHO分级Ⅱ级,复发率高。该病的诊断主要取决于病理学检查,其中脑组织受侵犯(Brain Invasion)已确定可作为独立的一条病理学诊断标准。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放射及药物治疗为辅。其中放射治疗现不仅包括外照射放射治疗、多次性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还包括粒子疗法。药物治疗则主要针对于复发或难治性脑膜瘤。但非典型脑膜瘤术后是否需常规辅助放射治疗目前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57岁,主因间断性发作性头痛近10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影像表现:CT显示右侧颞顶骨内板下方半圆形低密度影(图1),考虑囊性占位。MRI显示右侧颞枕骨内板下方长T1(图2)长T2(图3)信号,FLAIR(图4)呈等信号,邻近脑实质受压并可见片状水肿。增强扫描病变呈多发近均匀的点状及条形强化(图5),随着强化延迟,强化程度明显升高(图6),可见硬膜尾征,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手术所见:硬膜张力较高,肿瘤组织侵透硬膜,沿肿瘤边界环形剪开硬膜,见肿瘤位于皮质表面,色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学龄期儿童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并行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达到镜下全切除,病理结果提示肿瘤符合非典型脑膜瘤特征。结论非典型脑膜瘤与胶质瘤的术前鉴别诊断较网难,诊断疑似胶质瘤儿童病人时,需考虑非典型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非典型脑膜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脑膜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为Ⅱ级[1],临床表现虽与普通良性脑膜瘤相似,但预后较差。2001年至2012年我院共收治病理诊断的脑膜瘤患者580例,其中Ⅱ级35例,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51.9岁。首发年龄:平均50.9岁。2.病变部位:凸面14例,大脑镰旁6例,上矢状窦旁8  相似文献   

13.
伽玛刀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良性颅底脑膜瘤中长期疗效和毒性。方法选取了1997~2002年治疗的颅底脑膜瘤患者196例,肿瘤体积平均6.2±4.9cm3,给予中心剂量平均27.9±5.9Gy,周边剂量平均12.4±1.6Gy。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表现和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期为53.4±18.2个月(36~96个月),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178例。肿瘤的控制率为93.3%;临床表现满意度(好转和稳定)92.7%,神经症状总改善率为93.8%,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伽玛刀可作为颅底较大脑膜瘤开颅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较小肿瘤或对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性治疗;对长期控制肿瘤复发,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复习204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脑膜瘤的CT影像。多数病例的CT表现为是在脑膜瘤好发部位有边界清楚、均匀高密度区、伴有或不伴有周围水肿,肿瘤周围水肿发生率是56.2%。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与水肿发生呈相关的因素是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肿瘤位于大脑凸面或矢状窦旁,肿瘤侵及静脉窦,及临床病史较长。 本组24例(占11.8%)CT表现被误诊,本文对导致误诊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有助于鉴别诊断的某些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术前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6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4例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法和Cox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4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中62例全切,全切率为83.8%,36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1.8(9~110个月),2年、5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9.5%、70.5%;总存活期(OS)为20~110个月,中位总存活期(OS)为82.2个月,2年、5年总存活期(OS)为94.5%、90.1%。单因素分析显示,首发症状为骨侵袭,增殖指数(Ki67)≥10%者的复发风险增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首发症状为骨侵袭,增殖指数Ki67≥10%者的复发风险增加(P0.05),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80分患者存活时间更长(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改善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预后的最主要方法,对于未全切患者,术后建议积极放射治疗;对于手术全切者,以首发症状为偏瘫、存在骨侵袭、增殖指数(Ki67)≥10%为易复发患者,存在这些因素中的1项及以上者,推荐术后辅助放疗,放疗剂量约为50~60 G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额部非典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右额肿块切除术+数字化三维重建颅骨修补术。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为非典型脑膜瘤(WHOⅠ级)。术后复查:肿瘤全切除,钛网贴覆好,外形满意。结论非典型脑膜瘤不常见,故临床医师需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做好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48岁,2012年12月因"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3年余,视物不清1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枕部窦旁脑膜瘤"在外院行开颅手术,术中全切除肿瘤。2012年11月出现视物不清,视野缺损,当地医院行头颅MRI示: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患者双眼鼻侧视野缺损,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MRI显示: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图1)。术中患者俯卧位,取右侧原枕部马蹄形切口,原切口中线侧向下延伸至  相似文献   

18.
老年神经病的诊断,对最精明的临床家提出挑战.病史收集较困难,尽管年龄影响到整个成年人的神经系统范畴,老龄流行病仍占主导地位,由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非典型性脑膜瘤与良性脑膜瘤的MRI征象特点,提高对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非典型性脑膜瘤与288例良性脑膜瘤的MRI征象。结果 非典型性脑膜瘤直径>6.5 cm比例、肿瘤呈分叶型比例、瘤脑界面不清晰比例、重度瘤周水肿比例、邻近骨质改变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较大及瘤脑界面不清晰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肿瘤大小每增加1.5 cm,非典型性脑膜瘤的概率是良性脑膜瘤的1.507倍,瘤脑界面不清晰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概率是良性脑膜瘤的2.605倍。结论 肿瘤大小及瘤脑界面对于非典型性脑膜瘤与良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有特征性的CT表现,但7%的病人症状表现不典型可能误诊为恶性颅内肿瘤。医师有必要仔细观阅CT片,以确定肿瘤位于脑内还是脑外。如果病损的性质可疑、需要做选择性的颈内和颈外动脉造影。本文报导1例CT不常见表现的脑膜瘤病例。 患者,女,48岁,因一次癫痫大发作后就诊。16年前,曾接受过左腿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