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鸣管神经支对金翅雀鸣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断左或右侧气管鸣管神经支 (NXIIts)的金翅雀 (Carduelissinica)都可重演常用叫声 ,并且对时域特性无影响 ,表明两侧鸣管可单独发声和NXIIts支配的单侧性 .断左侧NXIIts的个体产生分音增多的发声模式 ,并且对声强度和音节数的影响平均为断右侧NXIIts的 1 .4和 2 .8倍 ,表明NXIIts的支配功能呈左侧优势 .断双侧NXIIts后个体伴随呼气运动的叫声节律平均为 98~ 1 46次 min ,并完全丧失正常鸣叫声的句型和音节结构 ,但是无神经支配的鸣膜振动产生的叫声谱仍保留与正常叫声主音频和谐频相近的频率成分 .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金翅雀(Chloris sinica)营巢是否偏好某些树种以及偏好原因,于2017—2019年4—8月,在陇东学院校园内,开展了金翅雀巢址选择调查。180个金翅雀巢址分析显示:金翅雀营巢利用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等17种乔木,其中圆柏(χ2=13.6,df=1,P=0.000)和刺柏(χ2=9.8,df=1,P=0.002)是金翅雀选择的主要树种;与其他巢址比较,圆柏和刺柏巢址的巢树树冠直径(DNTC)、巢-缘距(DEC)和巢树-最近树距离(DT)显著小于其他树种巢址的相应参数,而圆柏和刺柏巢址的巢树树冠高度(HNTC)、巢-冠底距离(DBC)、巢树-草地距离(DM)、可利用林木数量(NT)和隐蔽度(CC)都显著大于其他树种巢址的相应参数(T或Mann-Whiteny U检验,全部P<0.05);差异显著的8个巢址参数(DNTC、DEC、DT、HNTC、DBC、DM、NT和CC)的因子分析表明,环境隐蔽...  相似文献   

3.
环境噪音对鸟类鸣声的影响及鸟类的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高噪音环境中生存的动物,发出的声信号会与噪声的频率、振幅和时间等重叠,使动物声信号的传播效率降低.鸟类主要靠鸣声通讯,鸣声传播效率下降会影响鸟类个体间识别、配偶关系、领域防卫、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等.本文综述了城市噪音、自然噪音等环境噪声对鸟类鸣声的影响以及鸟类的适应对策,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关注噪音对鸟类的影响,并展望了本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水下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变化(游泳速率、摄食速率、空间分布)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145±5) dB, 400 Hz的噪音条件下对杂交鲟进行了0、24h、48h、7d和14d的噪音刺激,随后置于无胁迫噪音的自然环境中恢复48h。结果显示,噪音刺激后杂交鲟游泳速度和摄食速度显著减慢,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噪音刺激开始时杂交鲟聚集于远离噪音源的一侧, 3min后却逐渐接近噪音源。噪音对杂交鲟的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时间段的各组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存在差异,且随时间变化优势种群反复改变;以上微生物分析结果通过COG预测显示,噪音胁迫48h和7d时“细胞信号传递过程”,“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显著低于其他组。结果表明,噪音对杂交鲟摄食速率、游泳速率及空间分布影响显著,改变了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占比,影响了其氨基酸代谢等多条生命活动相关通路。实验模拟了水下各类噪音源的混合噪音对杂交鲟行为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探讨杂交鲟的健康生态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两栖动物作为衡量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脊椎动物中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两栖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2003–2021年文献,提取并整合关键词。首先分析了当代人类活动中的人为噪音、夜间人造光、路杀等3个因子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发现人为噪音导致两栖动物的鸣叫行为发生改变,并且干扰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夜间人造光降低了两栖动物的生长速度,减少了行为活动时间,路杀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其次归纳相应的缓解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如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安装隔音屏障以缓冲噪音;控制两栖动物密集区的光照强度;建造两栖动物通道等。最后对今后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影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应加强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影响的研究,努力减小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志广  张丰盘 《生态学报》2016,36(2):360-368
随着种群动态和空间结构研究兴趣的增加,激发了大量的有关空间同步性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工作。空间种群的同步波动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的影响和原因引起了很多生态学家的兴趣。Moran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假设环境变化为空间相关的白噪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环境变化的时间序列具有正的时间自相关性,也就是说用红噪音来描述更加合理。因此,推广经典的Moran效应来处理空间相关红噪音的情形很有必要。利用线性的二阶自回归过程的种群模型,推导了两种群空间同步性与种群动态异质性和环境变化的时间相关性(即环境噪音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种群异质性和噪音颜色对空间同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群动态异质性不利于空间同步性,但详细的关系比较复杂。而红色噪音的同步能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本身的相关性对同步性有贡献;另一方面,环境变化时间相关性可以通过改变种群密度依赖来影响同步性,但对同步性的影响并无一致性的结论,依赖于种群的平均动态等因素。这些结果对理解同步性的机理、利用同步机理来制定物种保护策略和害虫防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Chen Q  Guo WW  Wu Y  Liu H  Zhai SQ  Wang JZ  Fan M 《生理学报》2002,54(3):263-266
神经营养素 3(neurotrophin 3,NT3)作为螺旋神经节细胞特异的营养因子 ,可有效地支持内耳传入神经元的存活 ,因此有望成为治疗因其退变而引起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的有效因子。实验采用腺病毒介导lacZ基因 ,检测了外源基因在豚鼠内耳中的长期表达。用噪音制备了豚鼠耳聋模型 ,在噪音损伤后第 7天 ,通过圆窗膜注入 1× 10 8重组腺病毒。注入神经营养素 3重组腺 (Ad NT3)的组为实验组 ,注入Ad lacZ的为对照组。 4周后 ,经NT3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 ,在注入Ad NT3病毒的实验组中 ,在内耳多种细胞中有明显的NT3蛋白的表达。HE染色显示 ,注射Ad lacZ组的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明显退变 ,螺旋神经节内细胞间隙拉大 ,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注射Ad NT3实验组动物 (P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可长期表达于内耳中 ,并且可在噪音引起毛细胞死亡后有效地抑制螺旋神经节细胞的退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噪音刺激对中缅树鼩行为、学习记忆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将中缅树鼩在噪音0 dB、40 dB和80 dB条件下持续刺激8h,连续28 d,测定其体重、摄食量、Y型迷宫正确反应率和行为变化,并测定脑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酰...  相似文献   

9.
李东风  王松华  孟玮 《生理学报》2020,72(2):243-248
雄激素对鸣禽鸣唱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近年研究表明,体内雄激素水平不仅影响鸣禽外部形态,而且影响其鸣唱行为。雄激素(包括衍生物)对鸣唱行为和鸣唱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以本研究组近年在斑胸草雀上的工作为主,总结了雄激素对鸣禽鸣唱行为、鸣唱系统投射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其与脑内其它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鸣禽的鸣啭系统已是当今研究学习和记忆的重要模型。鸣禽的鸣啭学习包括2个阶段:感觉学习期和感觉-运动学习期,以及鸣唱运动和鸣唱学习2条通路。鸣禽的鸣唱行为依赖于听觉反馈系统,现已经证明致聋会使鸣曲结构发生变化,主要对近年来在致聋与鸣唱行为的影响及一些电生理变化研究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鸣禽在成年之后表现出广泛的鸣唱行为可塑性变化,其中与季节相关的可塑性变化最为突出.季节可塑性变化与呜禽体内的睾酮水平相关,并伴随鸣唱控制核团的生长或萎缩.研究显示,睾酮的代谢产物与其靶受体结合后,能诱导激素敏感基因表达,其表达产物能促进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形成,改变鸣唱控制核团的细胞兴奋性和突触传递,从而引起鸣唱行为变化.主要综述性激素对成年鸣禽鸣唱行为以及鸣唱系统可塑性变化的影响以及有关分子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脉孢菌生物钟体系,研究了色噪音对其进行诱导所产生的日夜节律振荡信号及其内信号随机共振的行为.结果表明,色噪音的相关时间对该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强弱起较大的影响作用.当无外信号存在时,色噪音的相关时间对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起抑制的作用,且随相关时间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当外信号加到体系中时,由于相关时间和外信号的协同作用,相关时间不仅对其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起抑制的作用,而且还影响内信号随机共振峰的数目,即随相关时间的增大,可使单峰随机共振变为随机双共振.存在最佳的外信号频率使体系的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得到最大的增强,而其他频率的外信号却起抑制作用.色内噪音和色外噪音相比,前者对该体系进行诱导所得的内信号随机共振强度比后者的更强,而且体系对前者更敏感.另外,存在极限的噪音强度使白噪音和色噪音对该体系内信号随机共振的影响差异得以消失.所得结果可为治疗生物钟紊乱综合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更好地理解其他节奏机理,如心脏搏动节奏、呼吸节奏以及荷尔蒙水平的波动节奏等.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市化加快了城市生态系统格局的改变,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为了探究何种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创造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深圳为案例,利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设置经济、惯性和生态3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使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深圳市各类生态系统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核算了不同模式下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1)2015年到2020年,各类生态系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人类聚落生态系统快速增长,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侵占,城区绿地呈现自然减少人工增加趋势。(2)2025年3种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影响显著,惯性发展模式下人类聚落、城区绿地出现扩张,经济发展模式下进一步增长,自然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减少,生态发展模式下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恢复。(3)3种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差异显著,惯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下降,分别较2020年下降2.67%和5.25%。生态发展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较经济发展模式提升5.5%,3种模式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总价值差最高达到38.1亿元。综合来看,未来的发展模式应当选择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的发展模式,通过制定有效的生态空间保护措施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市潜在开发区调整,实施生态工程等提高城市生态空间面积和质量,维持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并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鼠AD模型颞叶和额叶在 98dB宽频噪音暴露 5min前后不同脑区ERK、GDNF表达及ABR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体重 15 0~ 2 2 0 gSD大鼠 ,雌雄不拘 ,经行为训练筛选 ,剔除记忆差 (指“稍有记忆”和“无记忆”)大鼠后 ,随机分 3组 :双侧海马CA1区 (AP3.2~ 3.4 ,L2 .0~ 2 .4 ,H2 .8~ 3.0 )微量注射谷氨酸组 (n =8) ;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生理盐水组 (n =8) ;空白对照组 (n =10 )。采用WesternBlot及图像分析技术 ,结合ABR测定方法。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ERK表达明显多于其它两组鼠 ,且加噪音后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②各组动物颞区皮质神经元加噪音后ERK表达明显增强 ,且均强于额叶各组 ,也有较显著的上调趋势 ;③空白对照组大鼠额叶GDNF加噪音后表达多于加噪音前的同组鼠 ,有较明显的上调趋势 ;④谷氨酸组加噪音后颞区皮质神经元GDNF表达有较明显的下调趋势 ;⑤颞区空白对照组GDNF表达远弱于额叶。结论 :AD模型大鼠额叶ERK表达较少 ,不受噪音刺激影响 ,颞区则相反 ,且明显上调 ;宽频噪音抑制大鼠AD模型颞叶GDNF表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厦门城市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监测,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被的关系及其日变化规律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功能区空气质量优劣顺序为:植物园、公园> 住宅小区> 商业街区> 海滩码头> 工业区> 广场,空气质量与植被丰富度有较强的正相关;(2)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日变化中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凌晨最高,中午最低,傍晚出现小波峰;(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空气湿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城市扩展模式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城市扩展模式与生态足迹动态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对这二者关系探索的实证研究较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掌握其2000—2010年的城市扩展模式与生态足迹动态特征,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景观扩展指数和生态足迹模型对研究区的城市扩展模式和生态足迹动态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将该区44个县划分为4种类型,用相关分析法对城市扩展模式和生态足迹动态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2000—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用地面积增量加了1.2×10~5hm~2,增幅为19.4%。44个县均体现出边缘型扩展面积最大,生态赤字增加的特点,平均赤字增量为1.26 hm~2/人。垦利等27个县的外延式扩展面积与生态赤字增加量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济阳等17个县中,二者未呈现出相关关系。建议垦利、淄博和青岛等地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控制飞地型和边缘型扩展面积总量,发展清洁能源,遏制化石能源足迹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扩张所导致的绿地减少、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城市双修"通过对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和土壤的固碳作用,以及优化城市及社区更新方式,改变居民出行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城市碳汇能力提升和碳排放的降低。基于2005-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评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城市双修"政策使城市碳排放显著降低了5.6%,但该效应有3年的滞后期;(2)机制分析揭示了城市绿地的增加是"城市双修"政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绿地面积每增加1000hm2,城市碳排放降低1.5%;(3)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双修"政策会扩大碳排放最高和最低城市之间的碳排放差距,城市的生态基础、财政基础以及政策执行力度会影响"城市双修"政策的碳减排效力,并对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城市的碳减排助推作用更强。研究据此提出了充分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系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雌性稻绿蝽的鸣唱开始了在基质中产生的通讯并引起雄性不同的特定反应。在两种自然情况下 ,我们检验了雄性稻绿蝽对N viridula ,Thyantapallidovirens和Thyantacustatoraccerra个体鸣唱刺激反应的物种特异性水平 ,并对反应强度和同种及异种刺激性鸣唱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证明雄性求偶鸣唱的发送和震动源的定位是最具物种特异性的反应。然而 ,即便是在这个水平上 ,雄性稻绿蝽不能将同种雌性个体的鸣唱与T .custatoraccera的第二个雄性个体的鸣唱区分开来 ,后者与前者有相似的脉冲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值。本文也讨论了涉及交配行为鸣唱期的有关信号的物种特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进步",信息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也逐渐的发展起来。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中院校和大学高等院校老师都是采用投影仪来给学生讲课的,这样不仅可以给老师省下不少写黑板字的时间,而且学生看到的内容也更全面。但是对于城市中小学可能教育信息化还并不是那么的贯彻,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汤娜  王志泰  包玉  陈信同  马星宇  韦光富 《生态学报》2022,42(15):6320-6334
多山地区城市扩展过程中,建成区内遗存有大量自然山体,形成城市人工基质“海”中的遗存山体“岛屿生境”,这些城市遗存山体长期受到来自城市人工环境的各种间接或直接的干扰。为探索城市基质与城市遗存自然山体植物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多山城市——贵阳为研究区域,按不同规模选择15座城市遗存山体,每座样山按坡向+坡位组合方式设置群落调查样地,共设置143个样地;以样山边界为基准,100 m为步长向外设置20个缓冲区,总宽度为2000 m,计算缓冲区总不透水表面积(PTIA)、植被覆盖度(VC)、破碎化指数(FI)、土地利用(LU)4个城市基质特征指标。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基质特征指标与城市遗存山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PTIA对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整体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空间尺度效应,在2000 m时相关性最高,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整体植物多样性与单个或多个LU类型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VC、FI与城市遗存山体整体植物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2)不同规模城市遗存山体各层次植物多样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