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我国典型的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入手,重点介绍了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和自然衰减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性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工业场地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展望,可为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类.由于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对于原位修复,一定要重视污染现场研究,以便将实验室研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由于异位修复能够直接、快速、高效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因此比较适用于修复突发性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而联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集成将成为突发性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应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7种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物理屏蔽技术、曝气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生物技术和渗透反应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应用状况和性能的对比分析,旨在为国内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活性炭吸附工艺、混凝工艺、Fenton氧化工艺以及O_3+H_2O_2氧化在以烷烃类和苯系类为主的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地下水COD去除率的差异,选择了去除效率较高的Fenton氧化+活性炭联合修复工艺。结果表明,在1 L污染地下水中,将pH调节至4~4.5,投加25 mL 30%H_2O_2+3.53 g FeSO_4的Fenton试剂,反应3 h,过滤后再投加10 g/L活性炭吸附1 h,污染地下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5.3%,各污染组分均在标准限值以内。SEM电镜表明,实验前后活性炭微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活性炭对农药类污染组分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逸江  张红 《广东化工》2013,(19):111-113,98
文章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现状,并分析了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从地下水有机污染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后着重介绍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几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即生物注射法、有机黏土法、抽提地下水系统与回注系统相结合法、生物反应器法等,说明了它们修复流程及工作原理,并对各自的修复特点进行了比较。紧接着就常见的有机污染类型,如石油烃污染、多换芳香烃污染、氯代烃污染等,提出了相应的原位生物修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最后文章对几种原位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生物修复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更好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慧敏  仵彦卿 《净水技术》2010,29(6):5-8,8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化学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系统,进而污染地下水。目前世界的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地下水修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文从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包括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原位曝气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以及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等。最后根据我国实际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污染地下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替代抽提技术的创新型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大量不同种类的填料被应用在墙体上,通过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可处理包括重金属、苯系物、卤代烃、芳香烃、农药以及无机阴离子等污染物。综述了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去除污染物机理、优缺点以及活性填料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该技术虽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长期性能尚待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陈清林 《广东化工》2013,(15):127-128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主要技术的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各项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TCE)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污染物之一。综述了TCE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抽出处理和原位修复,其中原位修复又包括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电动修复、原位生物修复以及渗透反应格栅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和影响修复方法选择的因素,以期对修复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有更好的了解.原位修复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和修复高效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轻度污染的底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为避免底泥重金属释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异地修复将未来...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氯代烃污染场地为试验基地,采用原位注入方法,研究了添加强化药剂对地下水氯代烃厌氧还原脱氯降解和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药剂能有效促进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还原修复,且对1,1,1-三氯乙烷、1,1-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99%)好于对1,1-二氯乙烯的效果(平均去除率78.9%);药剂最佳作用时间为注入后90d内,最佳作用半径为1.5m,主要作用途径为药剂中缓释有机碳介导的厌氧生物还原脱氯。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国外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过程,着重阐述微生物,电子受体,营养元素和环境因素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指出土著菌,溶解氧的关键作用和基因工程菌,胶态微气泡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今后我国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简易、高效的原位被动修复技术逐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关键技术是反应介质的研究,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PRB反应介质材料细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介质、吸附反应介质、沉淀反应介质和混合反应介质等四类,对反应介质的去除机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材料的选择应在其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和经济费用等加以综合考虑,以保证PRB的长效性。未来PRB反应介质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复合介质和新型反应介质的开发、反应介质的性能研究。同时,我国对PRB修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反应介质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地下水曝气、电动修复、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处理和可渗透反应格栅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河道或湖泊底泥磷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综述了底泥磷污染的修复技术。通过对底泥磷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各类修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为底泥磷污染修复技术的实际选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文超  徐轶群  诸毅 《净水技术》2023,(7):33-39+103
结合近些年来国内外地下水原位曝气修复强化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对目前存在的地下水原位曝气修复强化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8种不同地下水曝气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介绍了相应技术的研究成果。另外通过总结其不同适用场景和对象,进行了性能和适用性比较。今后可通过加强强化技术的工程应用、多元化均衡发展各项技术以及联用不同强化技术,提高地下水曝气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具有毒性大、持久性强和生物富集等特点,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亟需对受有机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有效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技术,为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拓展与应用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的现状、来源、类型、特点、途径、迁移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论述了石家庄市地下水污染状况,并对地下水污染后的修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宾 《清洗世界》2021,37(5):55-59,61
介绍了利用多相抽提技术在天津某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场地的中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修复过程抽提井抽气影响半径、真空度和抽出流体流量,注气井的注气影响半径等关键参数的监测可为系统运行参数的调整优化与修复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真空度与抽提流量存在最优参数组合,注气井影响半径的监测方法可通过观察监测井气泡、井中溶解氧变化、井中挥发性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