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葛根及其配伍对骨骼肌病理形态及其线粒体ATP酶的影响。方法:将160只健康大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葛根组、葛芪组、葛参组、葛妙组和葛芪参妙组,用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97~116肽段作为免疫原,多点皮下注射以造模,成模后分别使用强的松和各组中药进行连续灌胃4周,然后取材,分别观察大鼠治疗前后骨骼肌病理形态的改变及其骨骼肌线粒体ATP酶的变化。结果:相比正常组,模型组重症肌无力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其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Mg~(2+)-Ca~(2+)-ATPas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治疗后,强的松组和各中药治疗组大鼠的ATP酶活性均有所恢复(P0.05),以葛芪参妙组的恢复最为明显(P0.01)。结论:葛根及其配伍组合可能通过提高骨骼肌线粒体ATP酶活性以改善骨骼肌病理形态,从而治疗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2.
樊一波  文颖娟  李蒙  李静  朱瑞超 《陕西中医》2020,(10):1351-1355
目的:观察葛根及其配伍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线粒体质量变化的影响,探寻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优配伍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进行模型大鼠制备,并将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5 g/(kg·d)、达美康组16.7 mg/(kg·d)、葛根组1.04 g/(kg·d)、葛芪组2.6 g/(kg·d)、葛参组2.6 g/(kg·d)、葛蒌组4.48g/(kg·d)及葛芪参蒌组7.6 g/(kg·d)各8只,同时选取空白大鼠8只,为对照组6.5 g/(kg·d)。各组依据上述剂量,以相应药物持续灌胃9周后,对比各组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心肌ATP变化情况。结果:电镜显示各药物干预组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葛芪参蒌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干预组波峰均在模型组、空白组之间; 其中葛芪参蒌组、葛参组、葛根组波峰位于达美康组右侧; 葛芪组、葛蒌组则位于达美康组左侧; 以葛芪参蒌组波峰与空白组最为接近。心肌ATP浓度检测显示:各中药干预组心肌ATP浓度均较模型组有所提升(P<0.05),其中葛芪参蒌组ATP值较其余各干预组提升最为明显(P<0.05),但仍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葛根相关配伍均能够对心肌线粒体结构、心肌线粒体膜电位进行正向调控,进而使因糖尿病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线粒体受损得以恢复,其中以益气、化瘀、祛痰三法合用的组方原则进行配伍的葛芪参蒌方改善效果最优。可见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益气、化瘀、祛痰的协同作用,正向调控心肌线粒体质量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补脾强力复方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ewis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诱导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大鼠复制EA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EA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5.4 mg/kg)、补脾强力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9.49 g/kg,7.12 g/kg,4.75 g/kg),每日灌胃治疗1次,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采用RT-Q-PCR技术、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AMG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补脾强力复方大、中、小剂量组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较EAMG模型组及强的松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补脾强力复方能上调EAMG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补脾强力复方治疗EAMG大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探讨脾虚证能量代谢障碍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0.5mg·kg~(-1)·d~(-1))方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分为四君子汤组和脾虚组,每组各7只,另设正常组7只。四君子汤给药组灌胃四君子汤10g·10ml~(-1)·kg~(-1),脾虚组和正常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3周,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3周后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检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脾虚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脾虚组相比,四君子汤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SDH活性升高(P0.05),大鼠骨骼肌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脾虚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存在功能损伤,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下降,机体生物合成、能量代谢障碍;健脾益气中药可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活血通络法为指导的葛根复方对糖尿痛心肌病大鼠水通道蛋白1、3(AQP1、AQP3)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并探讨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STZ腹腔注射进行模型大鼠制备,并将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5g/kg·d)、达美康组(16.7mg/kg·d)、葛芪参蒌组(7.6g/kg·d)各20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各10只,建立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进行固定。检查腓肠肌湿重、干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面积,采用ELISA检测泛素蛋白连接酶肌肉环指蛋白1(MURF1)、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p-Akt及p-mTOR。结果:电针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高于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骨前肌湿重、干重、干重/体重、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面积低于假手术组(P 0.05)。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低于模型组,PGC-1α、FNDC5表达高于模型组;电针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GC-1α、FNDC5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电针组Akt、mTOR、p-Akt及p-mTOR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 0.05);模型组Akt、mTOR、p-Akt、p-mTOR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 0.05)。结论:电针对骨骼肌萎缩模型大鼠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鼠骨骼肌萎缩状况,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调控骨骼肌相关蛋白MURF1、PGC-1α和FNDC5表达,从而抑制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脂肪、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干预效应及对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60只,全部进行卵巢切除造模。术后70 d从2组分别随机选出10只大鼠处死后取右侧股骨,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测。确认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剩12只,手术组剩48只,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补肾方组、通络方组、补肾通络方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给予补肾方(5.4 g·kg~(-1)),通络方(0.9 g·kg~(-1)),补肾通络方(6.3 g·kg~(-1))进行灌胃,连续70 d。实验结束后,检测血糖和骨密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骨骼肌PGC-1α和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糖略升高,骨密度显著下降(P0.01),脂肪、骨骼肌PGC-1α和GLUT4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通络方组大鼠血糖明显下降,脂肪、骨骼肌PGC-1α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通过促进脂肪及骨骼肌PGC-1α表达,增加GLUT4表达,提高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腹通经推拿法对肥胖大鼠骨骼肌SIRT1/PGC-1α通路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不进行干预;模型组采用喂养高脂饲料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5只)和推拿组(30只)。模型对照组继续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不进行其他干预,推拿组继续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采用运腹通经推拿法(摩法、运法、推法、点法、振法)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体质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骨骼肌SIRT1、PGC-1α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骨骼肌SIRT1、PGC-1α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表明实验造模成功;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空腹胰岛素含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骨骼肌SIRT1、PGC-1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运腹通经推拿法能够有效调节肥胖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加强骨骼肌SIRT1/PGC-1α通路功能。结论运腹通经推拿法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加强了骨骼肌SIRT1/PGC-1α通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20只无处理,余4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葛根芩连汤组:按生药量10 g/kg葛根芩连汤灌胃,模型组同法以0.9% NaCl灌胃,持续灌胃12周。行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RT-PCR、Western Blot检测椎体BMP-2/Smad表达变化,进一步行骨密度、骨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及HE染色。结果:模型组素HOMA-IR,FBG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Fins及ISI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HOMA-IR,FB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降低,Fins及ISI均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椎体BMP-2、Smad1、Smad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椎体BMP-2、Smad1、Smad4基因和蛋白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钙含量、极限载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大鼠骨密度、骨钙含量、极限载荷、极限应力和弹性模量与模型组比较升高(P<0.05),HE染色示葛根芩连汤治疗后大鼠骨质疏松减轻。结论:葛根芩连汤在降低DOP大鼠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通过调高BMP-2/Smad通路发挥治疗大鼠D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桂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正常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25 mg/kg),参桂汤高(3.060 g/200 g)、中(1.530 g/200 g)、低(0.765 g/200 g)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4 d。末次给药1 h后假手术组舌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0.5 mL/kg,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各组舌下静脉快速推注垂体后叶素[0.5 U/kg(1 U/mL)],造成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心电图观察各组药物对大鼠心电图ST段的影响,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丙二醛(MDA)的活性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均升高,SOD活性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胺碘酮组、参桂汤高、中剂量组血清MDA和iNOS的活性水平降低,SOD活性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桂汤通过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和iNOS活性水平,提高SOD活性水平,起到保护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0.31 g/mL,0.62 g/mL,1.24 g/mL)、培菲康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每组大鼠予5-FU(5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中药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健脾解毒方(3.1 g/kg,6.2 g/kg,12.4 g/kg),每天1次,连续7 d;培菲康组在化疗的同时灌胃给予培菲康(151 mg/kg),每天1次,连续7 d。每日观察大鼠腹泻情况、测量大鼠体质量,7天后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0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MyD88、p65与TLRs含量。  结果:①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行性增加,实验第3天起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开始下降,实验第5天起,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小于模型组(P<0.05);第5天起,除空白组外的其他组大鼠出现腹泻,至第6天达到腹泻高峰,且第6天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的腹泻发生率低于模型组(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解毒方各剂量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其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增加最显著(P<0.01)。③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各治疗组的TNF-α均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TNF-α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IL-10低于空白组(P<0.05),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培菲康组高于模型组(P<0.05)。④模型组MyD88、p65、TLR4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培菲康组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  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调节炎性相关因子,减轻5-FU所致大鼠肠道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通过TLRs/NF-κB信号通路对5-FU致大鼠肠黏膜炎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0.31 g/mL,0.62 g/mL,1.24 g/mL)、培菲康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每组大鼠予5-FU(5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中药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健脾解毒方(3.1 g/kg,6.2 g/kg,12.4 g/kg),每天1次,连续7 d;培菲康组在化疗的同时灌胃给予培菲康(151 mg/kg),每天1次,连续7 d。每日观察大鼠腹泻情况、测量大鼠体质量,7天后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0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MyD88、p65与TLRs含量。  结果:①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行性增加,实验第3天起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开始下降,实验第5天起,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下降小于模型组(P<0.05);第5天起,除空白组外的其他组大鼠出现腹泻,至第6天达到腹泻高峰,且第6天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的腹泻发生率低于模型组(P<0.05)。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解毒方各剂量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其中以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增加最显著(P<0.01)。③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各治疗组的TNF-α均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TNF-α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的IL-10低于空白组(P<0.05),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培菲康组高于模型组(P<0.05)。④模型组MyD88、p65、TLR4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培菲康组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蛋白表达低于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  结论: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调节炎性相关因子,减轻5-FU所致大鼠肠道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3.
王晨  金晨曦  金杰 《新中医》2017,49(9):16-19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观察龟鹿益神颗粒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指标和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苁蓉益肾颗粒组、龟鹿益神颗粒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外,其他3组采用慢性束缚、夹尾激怒和力竭游泳方法构建慢性疲劳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龟鹿益神颗粒组按1 250 mg/(kg·d)给予龟鹿益神颗粒混悬液灌胃,苁蓉益肾颗粒组按417 mg/(kg·d)给予苁蓉益肾颗粒混悬液灌胃。每天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进食量、粪便形态及鼠毛色泽等情况,用ELISA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PGC-1α的含量。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无明显差异。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龟鹿益神颗粒组、苁蓉益肾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直立次数、跨格次数、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减少,正常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龟鹿益神颗粒组和苁蓉益肾颗粒组大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跨格次数、直立次数、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苁蓉益肾颗粒组比较,龟鹿益神颗粒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骨骼肌中PGC-1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慢性复合因素复制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龟鹿益神颗粒可以改善慢性疲劳大鼠身心疲劳状态,提高慢性疲劳大鼠骨骼肌中PGC-1α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喂养高脂饲料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推拿干预组。两组均继续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推拿干预组采用腹部推拿疗法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动物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骨骼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Y共活化因子l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的FPG与TC、LDL-C、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TG、HDL-C、ISI及骨骼肌AMPK、PGC-1α、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推拿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PG、TC、LDL-C、FINS、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P<0.01),TG、HDL-C、ISI及骨骼肌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腹部推拿疗法能够有效调节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改善和加强了骨骼肌SIRT1/PGC-lα通路的作用,更好发挥其调节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9)
目的研究参蛤散(生晒参、蛤蚧)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心力衰竭大鼠给予参蛤散[1.89 g/(kg·d)]或比索洛尔[1 mg/(kg·d)],给药12周后,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蛤散组、比索洛尔组病理形态、血流动力学、心超指数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蛤散升高射血分数(EF)(P0.05),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P0.01),改善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P0.01),减少心肌组织病变和心肌纤维化。模型组与参蛤散组PGC-1α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参蛤散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左室功能,减少心肌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方治疗高尿酸血症(HUA)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四妙方低、中、高剂量组,西药组,每组8只。各组造模与灌胃同时进行。加味四妙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味四妙方16.8、33.6、67.2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别嘌醇0.09g/kg+秋水仙碱0.05mg/100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10ml/kg蒸馏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7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3%氧嗪酸钾溶液建立HUA模型,再于大鼠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溶液诱导GA模型。观察大鼠踝关节周径变化,检测大鼠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水平,大鼠踝关节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周径明显增加,血清SUA、CRP水平升高,踝关节组织NLRP3 mRNA及IL-1β、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四妙方组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大鼠踝关节周径缩小,血清SUA、CRP水平降低,踝关节组织NLRP3 mRNA、IL-1β、TNF-α表达均降低(P0.05)。与加味四妙方高剂量组比较,西药组血清CRP水平、踝关节组织NLRP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四妙方可缓解HUA合并GA关节肿胀,降低血清SUA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体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98-402
目的:观察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模型大鼠胸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5.4 mg/kg)、补脾强力复方不同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75 g/kg,7.12 g/kg,9.49 g/kg),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序列(R97-116)免疫接种复制EAMG模型。药物治疗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AchR-Ab、皮质醇水平,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胸腺组织GR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大鼠AchR-Ab含量下降(P0.05),强的松组、中药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R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补脾强力复方可提高胸腺组织GR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MG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牛占忠  刘丁丁  岳雁  张喜平 《河北中医》2020,42(1):96-100,131
目的研究补肾疏肝汤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及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均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在造模同时,空白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40 m L/(kg·d)灌胃;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疏肝汤40 m L/(kg·d)灌胃,生药含量分别为17.28、34.56、69.12 g/(kg·d),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1、2、4倍,均14 d。比较各组大鼠第1 d首次、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含量。结果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均较模型组延长(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最长(P<0.05)。补肾疏肝汤低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第14 d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较第1 d首次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MDA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水平高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MDA水平低于补肾疏肝汤低、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高于补肾疏肝汤高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补肾疏肝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大鼠骨骼肌PGC-1α、COX水平最高(P<0.05)。结论补肾疏肝汤能增强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抗疲劳作用,补肾疏肝汤中剂量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冠通方对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大鼠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冠通方组、卡托普利组,每组6只。动物造模后分别给予灌胃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冠通方组灌服给予冠通方溶液,剂量为2.5 g/(kg·d);卡托普利组灌服给予卡托普利溶液,剂量为0.002 5 g/(kg·d)。末次给药2 h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制备左室心肌病理切片,以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PGC-1α和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PGC-1α、AMPK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鼠心梗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冠通方组和卡托普利组的PGC-1α、AMPK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冠通方能促进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PGC-1α和AMPK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冰  柴剑波  于明  赵永厚 《中医杂志》2023,(20):2125-2131
目的 探讨愈癫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只正常雌性孕17天SD大鼠所产雄性子鼠选取20只为空白组。15只雌性孕17天SD大鼠单次性腹腔注射醋酸甲基偶氮甲酯(MAM) 25 mg/kg,所产雄性子鼠模拟神经发育异常建立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60只子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愈癫汤组、利培酮组各20只。适应性分笼喂养3天后,愈癫汤组大鼠灌胃愈癫汤1.54 g/(kg·d),利培酮组灌胃利培酮胶囊0.24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6.7 ml/(kg·d)蒸馏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14天,最后一次灌胃后次日取材。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区和前额叶皮质中谷氨酸受体(GluR)、γ-氨基丁酸受体亚单位α1(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和内侧前额叶皮质中小清蛋白(PV)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反转录PCR法检测海马区和前额叶皮质中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谷氨酸脱羧酶67 (GAD67)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和前额叶皮质GluR阳性率升高,海马区GABAARα1阳性率降低,海马C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