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近几年有关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肿瘤影像学分期和磁共振功能成像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乔中伟  缪飞 《放射学实践》2006,21(9):974-975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发病的10%。仅次于白血病和原发性颅内肿瘤,位居小儿恶性肿瘤第三位。男女发病之比为1.2∶1,发病年龄高峰为2岁,5岁内占90%。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脊细胞,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颅底、颈胸部、腹主  相似文献   

3.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颅外最常见的实体瘤,占儿童肿瘤的10%,其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密切相关,影像学的诊断能为临床的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核医学显像主要展示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功能状况,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磁共振成像在结构方面能提供更详细和确切的资料,每一种方法都有独到之处,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颅外最常见的实体瘤,占儿童肿瘤的10%。其预后与肿瘤的分级密切相关。影像学的诊断能为临床的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核医学显像主要展示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功能状况,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磁共振成像在结构方面能提供更详细和确切的资料。每一种方法都有独到之处,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主要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的 CT 及 MRI 影像资料。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18岁。62例均进行了 MR 扫描,51例又进行了 CT 扫描。62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2例髓母细胞瘤中56例位于小脑蚓部,6例位于小脑半球,其中18例累及四脑室侧孔区;47%的病例肿瘤中发现钙化;MR 扫描8例呈等 T1等 T2信号,54例呈长 T1长 T2信号,61例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影像报告诊断准确率为60%。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好发部位及特征性影像表现,掌握其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B超及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它们的作用及限度。结果 X线平片 7例见后纵隔包块 ,提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B超 8例均可见纵隔包块 ,6例显示包块内血流丰富 ;CT检查均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包块 ,6例见密度混杂 ,内有团片状钙化影。结论 X线平片适于初步的定位诊断 ;B超更适合配合不佳儿童的初步检查 ,并可显示瘤内血供特征 ;CT则为最佳方法 ,不仅可作倾向性定性诊断 ,而且可显示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 女,20岁。因“头痛10+天,加重2 h”就诊。于10+天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并恶心、呕吐症状,头痛为胀痛,以右侧颞部著。查体: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入院后行影像检查,头颅MRI平扫显示右侧颞部见混杂信号肿块,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瘤内见结节状短T1信号(图1),周边可见片状长T2信号(图2),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和囊变区无强化(图3,4),MRS显示:病灶感兴趣区Cho峰升高,NAA峰明显降低/消失(图5)。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48例(共184眼)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148例中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年龄(20.1±16.7)个月;双眼发病36例(24.3%),平均年龄为11.9个月,单眼发病112例,平均年龄为22.8个月。病灶于T1WI上主要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者110眼(92.9%);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者97眼(52.7%),其余病灶表现为稍低、稍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以轻度或中度强化为主(174/178,97.8%);DWI上病灶主要表现为显著高信号(91.3%),ADC值为0.939×10-3±0.225×10-3mm2/s。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尤其是DW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蔽型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不能触及肿块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隐蔽型)于手术前进行超声、CT与磁共振检查,以确定原发肿瘤的部位。材料与方法:本组共71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外科与眼科,5岁以下者57例。均做过超声检查,22例曾做CT检查,25例曾做磁共振检查。结果:71例中52例超声于肾上腺或后腹壁显示实质性肿块,检出率73%;CT检查22例,12例检出肿瘤,检出率545%;磁共振检查25例,19例检出肿瘤,检出率76%。39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对照,超声38例符合,诊断符合率97%;其中12例曾做CT检查,仅6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仅50%;其中16例曾做磁共振检查,全部与手术一致(16/16)。结论:影像学难以对本病作出定性诊断,而手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应以超声检查为主,必要时再对部分病例进行磁共振检查,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影像学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CT、MRI对小儿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32例中20例术前同时行MRI、CT检查者与术中所见对照,并对其中19例术后离体肿瘤的MRI、CT影像与病理大切片对照。结果 MRI表现一般为T1W1中低信号,T2W1明显高信号,且可见低信号网格及肿瘤对血管的包绕。组织学基础:原始成神经细胞核大密集,无间质;瘤巢周围有神经纤维。CT表现肿瘤为不均匀低密度,可见钙化。术前判断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CT平扫,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瘤体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中病灶局限于鼻腔者4例;有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者9例(69.23%);其中2例侵及同侧的前颅窝(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鼻腔中上部肿物,MRI显示内部信号不均匀,而CT显示密度大都较均匀,且增强有明显强化,周围骨质有破坏,甚至病灶自鼻腔延续至前颅窝者,呈"蘑菇"状,应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NB)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纵隔NB患儿46例和纵隔GNB患儿30例,比较NB和GNB病灶CT征象差异.结果 NB和GNB病灶纵径、长轴径和短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病灶边界模糊、转移及局部侵犯比例分别为71.74%和67.3...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性,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感,未做特殊处理,4月前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进行性加重,右手做拿筷子、写字等精细动作时的能力差,右下肢跛行,伴有发热,约38℃,发热时伴有头痛,无恶心、呕吐,3月前出现发热时伴头痛、右上肢抽搐,抽搐时神志清醒。查体:患儿神志清醒,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正常,神舌居中,无发热,颈软,无明显颈抵抗,  相似文献   

14.
孙岩峰  刘秋玲  马伏英 《武警医学》2004,15(11):863-864
神经母细胞瘤 (Nenroblastoma ,NB)是儿童常见的、与遗传有关的恶性肿瘤。在儿童实体肿瘤占第二位 ,临床发病率为万分之一 ,病死率高[1] 。本病初诊时往往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确诊时已属晚期 ,使患儿失去手术机会。本文将我院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7月间经病理学、骨髓学及其他相关检查确诊的 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4月 ,最大 4岁 ,中位数年龄 2 .15岁。1.2 首发症状 除肿瘤共有的发热、贫血、消瘦、乏力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外 ,还可见到腹部一个或多个融合性包块伴腹痛 ,一处或多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27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16例进行CT检查,11例进行MRI检查.男13例,女14例;年龄范围为1月~4岁3个月,平均1岁6个月.结果 在CT及MRI上,全部肿块含有不均匀脂肪样密度或信号,瘤体中有间隔,部分病例含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瘤体有不均匀强化.与局限型相比,弥漫型肿块较大、边界不清、复发率高.结论 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有助于脂肪母细胞瘤诊断、术前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肱骨3例、股骨3例、胫骨2例、距骨1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膨胀性生长6例,偏心性生长7例。病灶内常见钙化灶,病灶周缘见硬化边,少数有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骨膜反应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X线、CT和MRI一般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骨病鉴别。  相似文献   

18.
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36例;回顾性分析CT和MRI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后颅凹27例,大脑半球3例,脊髓8例;其中2例为小脑内多发病变,2例为小脑及颈髓并存病变。CT表现为囊性病变边缘有软组织密度结节,MRI表现为囊性信号伴边缘灰色信号结节,可见周围流空的血管信号影,结节明显强化;脊髓病变以血管信号影为主。结论CT和MRI对向管母细朐瘤均有串付串件诊断价值.MRI优于CT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DWI表现,掌握髓母细胞瘤常见影像学特征,并了解其不常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确诊为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图像包括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单盲法分析MRI图像。结果:23例中,常见表现为肿块位于小脑蚓部18例,实性为主、散在小囊变15例;16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68±0.16)×10-3mm2/s,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不常见表现为肿瘤位于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2例),桥小脑角(1例),大囊变(1例在小脑半球,2例在蚓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7例),ADC值为(0.73±0.18)×10-3mm2/s,轻度强化5例,结节样强化1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发生于小脑蚓部、实性为主、小囊变、DWI高信号是儿童幕下髓母细胞瘤的MRI常见表现,诊断不难。髓母细胞瘤不常见表现多样,结合病灶DWI信号特点,可与幕下其他肿瘤相鉴别,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颜面部歪斜2月,进行性加重”,于2013—06—06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同时伴有左侧颜面部歪斜,表现为行走不稳,左手持物无力,左侧眼睑下垂、口角歪斜,伸舌右偏,偶有头痛,以双颞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