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酸性多糖中的葡萄糖醛酸与中性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酸性多糖中的葡萄糖醛酸 (GA)与中性糖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将葡萄糖和GA配成一系列混合糖 ,比较硫酸咔唑法和间羟联苯法测定GA含量的准确度 ;分别建立葡萄糖和GA对硫酸蒽酮的标准曲线以扣除GA对中性糖测定的干扰。结果葡萄糖的存在对用硫酸咔唑法测定GA有干扰 ,而用间羟联苯法测定几无干扰 ;另外 ,GA的存在对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中性糖有一定干扰。结论应采用间羟联苯法测定酸性多糖中的GA含量 ,同时扣除GA在硫酸蒽酮法中的干扰以得到中性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叶强  张丹  郭力 《中药与临床》2013,4(2):29-31
目的:通过对附子多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探讨附子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附子多糖含量,并应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应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纯化工艺。结果:附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附子粗颗粒200g,加10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布滤过,滤液低速离心(3000转/分,5分钟),取上清液加乙醇使含醇量为80%;纯化工艺为:取沉淀加水溶解,过滤,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为80%,放置24小时,取沉淀用丙酮洗涤三次,每次50mL,沉淀加水溶解后用三氟乙酸法除蛋白3次,挥干溶剂,50℃减压干燥得附子多糖粉末。结论:验证实验证实此种提取纯化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酸性多糖(FⅡ)的分离、纯化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黑木耳酸性多糖 (FⅡ )的分离、纯化及分子质量测定。方法 :按文献方法 ,从黑木耳子实体提取得到酸性多糖(FⅡ ) ,采用 2 0 %H2 O2 溶液脱色 ,通过纸层析、柱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 ,用小角激光光散射和膜渗透压法测定FⅡ的重均分子质量Mw 和数均分子质量Mn。结果 :FⅡ纯度较高 ,它的重均分子质量为 58.8× 1 0 4 ,数均分子质量为1 4 .3× 1 0 4 。结论 :多糖脱色最好用弱氧化剂 ,不要用强氧化剂 ,光散射法和膜渗透压法是测定多糖分子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亨氏马尾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南澳岛海域亨氏马尾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用热水提取多糖,乙醇沉淀,并用正交实验确定提取的最佳条件,Sevage法去蛋白,用CTAB结合不同浓度盐离子溶液对多糖进行分级。SephadexG200柱层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硅胶薄层层析分析多糖中单糖组分。结果:最佳提取条件:100℃,pH7,提取4h,得率可达22.7%,分级沉淀后得四组分F1、F2、F3、P,纯度鉴定证明其中F1、F2、P为均一级分,薄层层析发现其中含有岩藻糖。结论:亨氏马尾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能够为该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多糖在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从中草药龙葵的水提取液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SNL-1,SNL-2。分别经比旋光度法,凝胶柱层析法分析,证实均为单一组分。SNL-1,SNL-2经酸水解,Smith法降解,红外光谱分析等确知,SNL-1由L-鼠李糖、D-木糖,L-阿拉伯糖和D-葡萄糖组成,摩尔庇为4.9:1:2.4:13,Mr为5306;SNL-2由D-葡萄糖、L-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3.3:1,Mr为1120。SNL-1以1,4  相似文献   

7.
附子多糖是从中药附子中提取的一种多糖,抗氧化作用明显。研究表明附子多糖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机制不明确。心肌细胞衰老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对附子多糖延缓心肌衰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附子多糖延缓心肌衰老的可能机制,包括提高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通过线粒体机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金属硫蛋白合成对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内质网应激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提高自噬活性。  相似文献   

8.
附子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附子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生附子精制多糖测得附子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以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附子多糖的含量。结果:供试液在6 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4.3%(n=6)。生附子多糖含量为18.56%,RSD=2.4%(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富锗金针菇多糖抑制乙肝病毒的有效性,对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确定其结构。方法 SEVAG法去蛋白,得到半精品多糖。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得到精品多糖。用硫酸-蒽酮法,染料结合比色法测定其糖、蛋白含量。结果 多糖为一种中性多糖,几乎不含蛋白。结论 该多糖的分子量为5.4×10~4。其单糖组成仅为D-葡萄糖,属均一多糖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栽培和野生附子、乌头的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为研究张仲景使用的南阳野生附子、乌头和现今使用的江油栽培附子、生川乌的差异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南阳野生附子、乌头和江油栽培附子、乌头的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和多糖含量,比较6种单、双酯和总酯型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差异.结果 ...  相似文献   

11.
附子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附子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10-羟基乌头碱(2)、新乌头碱(3)、乌头原碱(4)和β-谷甾醇(5).结论 之前没有对附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本研究首次从中分离的到了化合物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附子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制附子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附子粉加10倍量的55%乙醇,浸泡1 h,70℃回流提取2次,每次1.0 h。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无有毒有机溶剂残留,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钝顶螺旋藻中分离纯化了酸性多糖,并进行了结构分析.多糖经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200凝胶柱纯化得到螺旋藻酸性多糖纯品,HPLC检测纯度达96.7%,分子量均一,约1.62×10~5.TLC和GC分析表明该多糖主要由D-鼠李糖、D-木糖、D-葡萄糖和D-甘露糖醛酸构成,摩尔比为65.5:19.5:9:6.经IR、~(13)C NMR和甲基化分析,推测该多糖可能以1,3-连接的鼠李糖为主链.其中木糖为β构型,鼠李糖、葡萄糖和甘露糖醛酸均为α构型,所有糖基均呈吡喃型.  相似文献   

14.
舒晓燕  侯大斌  李凤 《中国药房》2010,(31):2916-2918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附子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附子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附子炮制后,黑附片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下降,附子多糖含量稍有增加。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附子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黄-附子药对中5个蒽醌成分——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探讨在不同配伍比例下大黄中化学成分的总体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b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30nm。结果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6~0.2120、0.00272~0.0544、0.002520~0.05040、0.002560~0.05120、0.002760~0.05520mg·mL^-1,井日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3、0.9996、0.9997、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1.1%±1.8%)、(102.8%±2.6%)、(96.7%±1.5%)、(100.9%±2.1%)、(99.6%±2.4%)。通过欧式距离(又称二阶Minkowski)比较,大黄附子配伍比例1:1时与单味大黄的化学成分含量总体差异最大。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研究大黄配伍附子增效减毒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灰树花发酵液浓缩,醇析后得多糖粗品。经H2O2脱色,Sevag法脱蛋白,透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得到灰树花胞外纯多糖GLP。HPLC检测为单一均多糖,其平均分子质量为83000。完全酸水解后经纸层析,气相色谱分析,GLP只含有葡萄糖。经红外光谱,刚果红实验,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分析,初步推测其结构是具有(1→6)和(1→3)β型葡聚糖。  相似文献   

17.
李学林  陶继阳 《中国药房》2010,(43):4099-4101
目的:以川乌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乌在不同煎煮时间煎剂中的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考察其在不同煎煮时间的煎剂中有效成分及主要毒性成分变化趋势。结果:在煎煮0~4h的川乌煎剂中,随煎煮时间延长,其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主要毒性成分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为了使毒性药物川乌的使用符合"低毒高效",完善药典相关内容,应进一步明确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苯甲酰类乌头碱在川乌及其制剂中的含量及二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附子水提醇沉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因素,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比较并筛选不同工艺条件对总碱含量的影响。并对水提醇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分离出的各部分进行镇痛实验。结果水提醇沉工艺的研究表明,水提液PH值对醇沉效果影响最大。小白鼠镇痛实验表明,醇沉沉淀物无镇痛作用,水提醇沉液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含等量总生物碱的附片液及附子水提液镇痛无显著性差异,且不显示毒性。结论本工艺能有效除去附子提取液中部分杂质,最佳工艺路线采用煮提液浓度0.75(生药)/ml,PH=5,80%的乙醇沉淀为最佳分离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乌被19种药用真菌发酵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变化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将川乌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应用双向发酵技术,使其被槐耳、灵芝、红栓等19种药用真菌发酵,产生药材的"药性菌质",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性菌质"和生药材中所含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其含量的变化及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大多数的菌株在川乌基质上的适应性良好,菌丝体生长旺盛,如代号A、C、D、E、F、M、Q、V、SW、い等真菌。发酵之后的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含量与生药材比较多数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双向发酵后多数"药性菌质"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了,提示双向发酵是生物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