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沟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中,金矿(化)体的产出严格受星红铺组千枚岩地层的控制,NW向构造发育程度控制着金矿化的强度。矿区已发现多条矿带,容矿岩石主要为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综合矿区地层、构造、蚀变特征、控矿因素等认识,认为东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有形成中型金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造山带中西段,成矿类型多样,矿产丰富。本文待遇研究区地层、构造、侵入岩及围岩蚀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含矿地层岩性段主要为砂岩夹粉砂岩层,北东向控矿断裂较为发育,分布较为广泛,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围岩蚀变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认为姜隆哇金矿的矿化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种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为以后勘查提供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镇安西部钨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为胭脂坝、懒板凳和四海坪花岗岩体。区内断裂发育,为钨矿成矿提供了导矿构造和容矿构造。近EW走向断裂破碎带内出现了典型的矽卡岩型钨矿化,此外NE-NNE走向的石英脉型钨矿化同样发育,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区的主要钨钼矿化类型。通过对矿集区棋盘沟和核桃坪等典型钨矿床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矿集区内控矿构造为近EW向与NE-NNE向2组不同方向的构造裂隙;(2)根据该区构造背景,矿集区内NE-NNE构造裂隙是晚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形成的,近EW向构造裂隙则主要是印支期构造活动形成的,相对于燕山期钨钼成矿期近EW向断裂为成矿前构造,而NE-NNE向断裂裂隙属于成矿期构造;(3)矿集区内钨矿化类型以热液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为主,其中石英脉型主要受NE-NNE向断裂及节理裂隙控制,矽卡岩型主要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4.
西畴县马安山铅锌(重晶石)矿与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多因素有关,主要含矿地层为坡脚组(D1p),矿(化)层主要赋存于硅质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流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陕西金龙山金矿矿石类型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南秦岭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及室内岩石矿物研究,将金龙山金矿的原生矿石类型按金属矿物赋存的构造状态划分为4类:浸染状金矿石、片理化金矿石、细脉状金矿石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浸染状及片理化金矿石是赋存在受S、N、W挤压作用的近EW向展布的地层中的压扭性形变层间剪切带中,确立了层间剪切带型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层间剪切带型矿石为主要矿石类型,构造角砾岩型矿石为次要矿石类型。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是成矿流体在地层里及地层层间渗透形成的,而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是成矿流体沿着断裂构造带扩散形成的。金龙山矿区的矿化体基本由层间剪切带型矿石组成的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和由构造角砾岩型矿石组成的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2种类型的矿化体交会构成。研究金龙山矿区矿石类型及矿化体类型,分析了金龙山金矿的成矿机理,纠正了以往的就矿连矿的错误认识,为今后的矿体连接提供了依据,对金龙山金矿床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地区是新疆最好的金成矿域,区内己发现金矿床、矿点近200余处。该地区金矿床有两种成因类型:一是火山晚期热液型,二是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华力西中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金矿的关系非常密切。北东向的深大断裂为主干断裂,是主要的导矿构造,控制和限定了带内金矿的分布及产出,北西、近东西、北东向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主干断裂交汇地段和中酸性侵入体内部、边部、接触带是本区最主要的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矿南村银多金属矿位于多宝山~黑河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上,为了实现找矿突破,对矿南村银多金属矿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南村银多金属矿受北东向嫩江~黑河断裂派生的北西西向断裂控制,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泥鳅河组地层构造角砾岩中,泥鳅河组地层是银矿床形成的主要矿源层,晚志留世~中泥盆世期后的潜火山岩及后期脉岩侵入,造成了多期次热液活动,不仅提供了热源,也是其矿源之一。综合分析认为,矿南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8.
王婧  靳杨  王辉 《中国锰业》2020,(1):36-38,5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于东昆仑构造带的南东段,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 3 m),有近东西向及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矿体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含矿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成矿类型属热液型。近东西向的F3各玛龙断裂通过处、岩体侵入接触部位的节理、裂隙间是赋矿最有利的空间,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荆竹大山金矿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北部,属于湘东北金矿矿集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褶皱区的南部,新华夏系北东向沙湖-湘阴深切断裂的东侧,临湘山字型弧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出露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岩性较单一,岩浆岩不发育。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成矿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带局部充填石英脉,并出现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该金矿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其中蚀变破碎岩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10.
柞水县冷冰沟金矿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脉岩控矿因素作用显著。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池沟组下段地层中;含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黄铁矿化蚀变岩(原岩为变长石石英砂岩);金矿体严格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以石英、绢云母、钾长石、碳酸盐、黑云母、黄铁矿、褐铁矿、自然金为特征的矿物组合;金矿石具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以Au、Ag、As、Sb为特征的异常元素组合。通过分析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探讨矿床成因类型,总结找矿标志,认为本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有望发展成为一处中型规模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鄂拉山构造带区域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成矿背景良好,三叠纪鄂拉山组地层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含矿岩层。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是区内重要的导矿、控矿构造,矿床属火山喷发期后热液型矿床或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矿床。矿体露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和矿化体关系比较密切的构造是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该两组断裂构造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找矿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宝鸭塘矿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河台镇,为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初步认为北东向、北东东向构造具控岩、控矿作用,主要容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构造,成矿条件较好。文章主要从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床特征解析了控矿因素与成矿的关系,为指导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莲花塘矿田处在越北古陆与扬子古陆所夹持的裂隙槽内,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发现了多处大型矿床,其中铅锌铜矿成矿类型有热水沉积型和“双峰式”喷流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中寒武系田蓬组地层,上部地层赋存铅锌铜矿、下部地层赋存铅锌锑矿,可能与同生构造关系密切。控矿条件清晰,找矿标志明显,总结出大锡板—上果、菜园子—马安山—黄家坡一带找矿前景显现。  相似文献   

14.
吉南复兴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一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严格受NNE、N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结构与构造,矿石矿物组成,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成矿温度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其中断裂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通过对矿石硫同位素分析和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所以认为该矿床属燕山期中低温热液断裂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提出了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石为江 《甘肃冶金》2019,41(1):48-51
梨坪地区位于扬子成矿省新关-阳山燕山期金成矿带,石鸡坝-阳山金成矿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北侧及东延。属秦岭地层区,跨迭武地层小区和文康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泥盆系屯寨组(Dt)、石炭系略阳组(Cl)、岷河组(Cm)、三叠系(Tb)、白垩系田家坝组(Kt)。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构造线以北东向、东西向为主。泥盆系屯寨组和三叠系地层主要由碎屑岩所组成,是沉积型铁锰矿、重晶石矿,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和雄黄矿的有利地层,该区的北东向断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属控矿构造。区内花岗斑岩及石英脉对金的活化及成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兴达子岭金矿位于赣东北"金三角"区,矿区地层主要以新元古界双桥山群下亚群第二岩组为主,是一套泥砂质火山碎屑岩的浅变质岩,主要受区域性北东向构造影响,具有容矿、控矿作用。通过总结达子岭金矿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工业类型是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是变质热液型金矿床,找矿前景较大,可以为德兴提供一处新的矿产开发地。  相似文献   

17.
拉日玛金矿床是西秦岭南亚带硅灰泥岩型金矿的一个典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奥陶系的含碳质较高的硅岩和板岩中。矿石类型有硅质岩型、板岩型和英安斑岩型三种类型。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是其成矿作用的重要控矿因素,综合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是在地壳浅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中低温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大新屯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地层、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分析控矿条件,认为地层、构造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北宽河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促进成矿的发生;构造控矿明显,区内已发现的金、银及锑矿体均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分布在侵入岩体接触带中;浅成脉岩体为金及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物质和热动力条件。本区共圈定矿(化)体21 条,其中,金矿(化)体17 条,锑矿体3 条,银矿体1 条,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为了进一步开展深入找矿工作,建立了找矿标志,指出今后应围绕脉岩体内外接触带、碳酸盐化发育地段及化探前缘指示元素(As、Sb)富集部位寻找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金及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踏王山金矿床是近年来在戈枕金成矿带东南部新发现的一个多金属矿床,矿体总体赋存在蚀变花岗岩中,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和富含铅锌石英脉型两种。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是其重要的控矿因素,矿床类型为与岩浆热液和地下水热液有关的混合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深泥田金矿位于大瑶山成矿带,主要赋存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型和压碎岩型矿石。通过研究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确定矿区金矿的形成受寒武系小内冲组、北西向、东西断裂控制,成因类型上可划分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通过对深泥田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床成因和主要控矿因素,上述研究对矿区外围及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