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氨酚羟考酮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氨酚羟考酮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72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每次口服氨酚羟考酮片0.33 g,bid;对照组36例,每次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0 g,bid,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氨酚羟考酮片治疗PH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丁丙诺菲透皮贴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独应用加巴喷丁;试验组:加巴喷丁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5 mg,每7天贴敷1次。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逐渐调整加巴喷丁剂量,直至患者疼痛评分<4分,两组患者加巴喷丁最大剂量为1 800 mg/d。治疗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4、8周的疼痛评分(VAS)、睡眠评分、加巴喷丁日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4、8周,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加巴喷丁的用量较小(P<0.05);联合应用丁丙诺菲透皮贴可以显著降低加巴喷丁相关不良反应头晕、嗜睡的发生率(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丁丙诺菲透皮贴对PHN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加巴喷丁,不良反应较小,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李明  李鸿飞 《贵州医药》2016,(5):488-490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内脏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胰头癌及胰腺周围组织肿瘤的患者74例,共72例完成临床观察,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36例。A 组单独服用羟考酮缓释片,从20 mg/d 起用,逐渐调整剂量至 VAS 评分≤3。B 组给予固定剂量的加巴喷丁900 mg/d。同时口服羟考酮缓释片,并依据患者的疼痛评分调整剂量至 VAS 评分≤3。评估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 VAS 评分,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观察结束时两种药物的日均用量。结果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会提高患者疼痛的临床缓解率,从镇痛效果上看,B 组在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A 组,治疗过程中盐酸羟考酮的用量均低于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可有效缓解老年肿瘤患者的内脏痛,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药,能明显减少羟考酮的用量,但要注意防治便秘。  相似文献   

4.
文传兵 《北方药学》2018,15(3):11-12
目的:探讨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对中老年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Shingles-related pain,SR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入的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实验组氨酚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氨酚羟考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0d后,实验组总有效37例(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例(62.5%)(P<0.05);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7d、15d、30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2例(5.0%)、7例(17.5%)(P<0.05).讨论:联合使用氨酚羟考酮与加巴喷丁,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痊愈时间,更为迅速地缓解疼痛症状,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PHN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加巴喷丁胶囊,观察组加用盐酸曲马朵缓释片。记录用药最大剂量,两组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的最大用药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更明显,治疗后各组自身前后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治疗PHN效果优于单用加巴喷丁,能减少用药量,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盐酸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带妝疱疹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研究组40例接受盐酸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盐酸羟考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1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15.00%虽略高于对照组12.50%,但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肋间神经痛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一性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疼痛缓解速度更快,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6例。A组使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B组联合使用普瑞巴林,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程度、用药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B组患者14~28 d的疼痛缓解率明显优于A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使用量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SF-36评分优于A组;B组患者除了头晕、口干及嗜睡发生率略高之外,其他不良反应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应用加巴喷丁和小剂量阿米替林,对照组24例单用加巴喷丁,用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分别进行疼痛评估,并对睡眠时间的变化、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VAS和Q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镇痛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氨酚羟考酮、加巴喷丁治疗,并对比经治疗的睡眠质量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经治疗的睡眠质量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行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12月期间在我院疼痛门诊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量表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对血糖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头晕、嗜睡的发生率较高,对照组中便秘发生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镇痛效果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对血糖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普瑞巴林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神经阻滞,B组加服普瑞巴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S)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周~第10周,VAS和QS显著下降(P<0.01)。普瑞巴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神经阻滞效果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英桂  欧伟洪 《天津医药》2018,46(3):288-291
目的 探讨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 2013年 1 月—2016 年 8 月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90 例,随机分为红光组 45 例和对照组 45 例,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 400 mg,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14 d;红光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每日照射治疗15~30 min,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10 d。采用生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 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IL-2、IL-6、IL-10 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血 清 IL-2、IL-10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的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红光组和对照组 DLQI 各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红光组的 DLQI 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促进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n=20)服用与A组相同剂量加巴喷丁,同时在其患处给予每日1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d,5d,7d,14d,28d的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汝玺 《江苏医药》2012,38(14):1693-1694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7例,根据受损部位不同给予相应的神经阻滞,并联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于治疗后的第1、2、3、4周进行视觉模拟(VAS)和睡眠质量(QS)评分。结果治疗后1、2、3和4周VAS评分分别为(4.68±1.69)分、(3.13±0.53)分、(2.06±0.41)分和(1.10±0.58)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92±1.32)分(P<0.05);治疗后1、2、3和4周的QS评分分别为(1.50±0.52)分、(0.89±0.45)分、(0.74±0.37)分和(0.55±0.24)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5±0.68)分(P<0.05)。结论药物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好,能迅速解除疼痛,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再适联合新癀片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PHN64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在常规抗病毒的基础上,A组加用恩再适注射液(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B组加用新癀片与恩再适注射液,C组加用新癀片,疗程21天,以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VAS评分:治疗3天后B、C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组在治疗14天后才显著降低(P<0.01),A、B组治疗14天后随时间延长,VAS评分降低越显著(P<0.01),C组在治疗14天后VAS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恩再适与新癀片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单一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米氮平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联合组(MP组),每组32例。P组应用普瑞巴林治疗;MP组联合应用米氮平片、普瑞巴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MP组的疼痛控制效果、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米氮平片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椎旁给予阿霉素和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椎旁给予阿霉素治疗,B组给予热凝射频复合阿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和8个月的疗效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评分,同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治疗后4个月和8个月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睡眠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区麻木发生率高于A组,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阿霉素复合热凝射频介入治疗PHN具有起效快,疗效长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Curran MP  Wagstaff AJ 《CNS drugs》2003,17(13):975-982
Gabapentin is a structural analogue of the neurotransmitter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approved for use in adul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Gabapentin does not bind to GABA(A) or GABA(B) receptors.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humans is unclear, but may involve binding to alpha2delta calcium channel subunits in animal models. Reductions in the mean daily pain score from baseline to week 7 or 8 of treatment (primary endpoint)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with gabapentin 1800-3600 mg/day than placebo therapy in two well designed trials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e proportion of responders (patients showing a > or =50% reduction in mean daily pain score at endpoint versus baselin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with gabapentin than placebo. Daily sleep rating scores, the 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total pain scores), Patient and Clinician 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 and measures on 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including physical functioning, role-physical, bodily pain, vitality or mental health) improved to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extent with gabapentin than placeb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gabapentin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usually mild to moderate in intensity, with dizziness, somnolence and peripheral oedema being commonly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对慢性偏头痛(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两药的有效剂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纳入加巴喷丁联合西酞普兰组(治疗组)105例和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组(对照组)105例,均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每月发作天数、偏头痛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 V2.1)、头痛影响测定-6(HIT-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持续治疗6个月,2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VAS、HIT-6、PSQI、MSQ V2.1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患者头痛天数下降更显著,对照组患者MSQ V2.1总评分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巴喷丁(1.2 g·d-1)或者托吡酯(100 m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是理想的治疗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剂量。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加巴喷丁(1.2 g·d-1)联合西酞普兰(10 mg·d-1)能显著减少CM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偏头痛发作天数,降低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疗效不劣于托吡酯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