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定位、技术途径选择、建设运营模式及车站综合开发,就目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满足市域(郊)铁路基本客运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富余运力兼顾货运以提高项目收入,采用混合所有制建设运营以减少建设运营成本和延长还本付息期限及车站综合开发方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市域(郊)铁路曲线超高相关规范标准不统一、各超高允许值之间优先考虑原则不明确的情况,对其合理设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规范曲线超高的设置要求及实例分析,提出兼顾《铁路轨道设计规范》及《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最大及最小设计超高值、一般及困难情况下的欠超高及过超高允许值、超高顺坡率允许值,以及不同超高设计允许值之间的优先考虑原则,为新建市域(郊)铁路的曲线超高设计提供指导,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锴 《都市快轨交通》2022,35(1):155-158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多个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的政策文件。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梳 理总结多个市域(郊)铁路规范标准的异同及特点,结合自身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域(郊)铁路在定义内涵、线路规 划、技术标准、客流效益、运营模式和运输组织等方面的一些技术观点。力求采用经济、适用、高效的技术标准 和建设方案,提供公交化服务,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线路的经济效益,促进市域(郊)铁路在我国的长期可 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重点城市都市圈的成型,市域(郊)铁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实现市域(郊)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经济性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当前新建市域(郊)铁路存在的技术标准不完善、工程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再结合相关政策要求,从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降低新建市域(郊)铁路建设及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国内新建市域(郊)铁路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市域(郊)铁路内涵和外延分析出发,在市域(郊)铁路功能和系统设计目标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需要实现系统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化的目标,并分别从系统设计目标、工程建设内容角度,探索了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为越行站站间距离,得出了实现新建市域(郊)铁路系统设计功能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越行站等时距车站分布的结论,对新建市域(郊)铁路设计和运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市域(郊)铁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种安装方式,相应的接触网也需满足地下和地上的安装。通过分析接触网牵引供电制式及授流方式,结合国内运营线路的应用情况,确定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接触网宜采用交流制式25 kV和架空方式授流。由于国内时速160 km市域(郊)铁路很少,在介绍地下段的接触网悬挂方式后,详细分析了地下段刚性悬挂接触网拉出值及平面布置、跨距和硬点等主要方面对弓网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分别提出了适应于高速市域(郊)地下区段的接触网措施。通过对地上段柔性接触网拉出值和刚柔过渡等影响弓网动力特性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对应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市域(郊)铁路建设面临功能定位模糊、建设成本高、客流效益低等问题。基于实践经验与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市域铁路项目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项目功能定位、线网与线路规划、系统制式与技术服务体系标准、线路敷设方式、运输组织与管理、站城一体化及交通衔接、管理体制机制等。针对规划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团间客流分布、站间客流分布及站点乘降量等因素的梳理分析,提出了上海市域(郊)铁路嘉闵线的大站快车停站方案,从旅行时间、旅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及服务水平等角度评价了不同大站快车停站方案的开行效果.阐述了不同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客流特点同线路越行车站布置形式的关系,并根据嘉闵线特点建议采用单岛四线(正线外包)方案作为越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等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市域(郊)铁路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都市圈市域(郊)铁路高质量发展路径,即协同融合、经济高效规划路径,功能合理、财务持续建设路径,互联互通、多元共享运营路径以及体制保障、标准共建政策路径。通过四条路径协同发展,为下一阶段我国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助力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伟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3):108-112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环评工作提供参考,在S1线开展了环境振动源强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及建议:相比地面测点,桥面测点的测试数据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域铁路高架线环境振动源强测试建议采用桥面测点;采用ISO 2631-1:1985计权标准,VLz,max的计算值较采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市交铁路运输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国内外现状,分析既有铁路支线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提出参与城市客运系统运输的组织方案,并对其运输组织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既有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的交通衔接目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其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提出了市郊轨道交通车站衔接交通设施布局设计的影响因素--车站位置、客流规模、其它环境条件等.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日本东京、德国斯图加特市郊轨道交通车站换乘设计典型实例,找出其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地面上的人行步道连接起来,如将车站连通过街天桥,做好车站设计和交通接驳的无障碍化等.最后提出了市郊轨道交通车站衔接交通设施布局设计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区域化的进程加快,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介于城市地铁和干线铁路之间的市域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市域范围内中、长距离的出行需求。其服务半径大、运行速度快、服务水平高等特点,可加强中心城区各区域以及与外围组团间的快速联系。以成都市轨道交通13号线市域快线为例,在分析其线路特点、客流特点和速度目标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站间距和平面线形两个影响中心城区速度目标的因素,通过加减站分析、平面线形优化分析以及越行站分析,对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进行研究,总结穿越中心城区的市域快线线站位研究过程中应力求考虑的层面,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依托温州市域铁路线网的唯一高级修基地——灵昆修造基地项目,深入研究市域车辆新造和检修工艺,在修造基地总体规划阶段创新地提出"修造合一"的定期检修工艺布局.不同于国铁修整列架车检修的模式,基于新造和检修的工艺流程,提出车辆解编、分体检修的流水修总体工艺方案,可实现包括总装、涂装和单车试验调试三大工艺板块的新造和检修资源共...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市域(郊)铁路公交化运营、互联互通运行的功能需求,对现有信号系统制式与市域(郊)铁路的匹配性进行了分析.建议根据市域(郊)铁路运营需求的差异,选择相匹配的市域(郊)铁路信号系统.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后反映出客流水平不高、交通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人们对S1线建设的质疑,进而对发展市域铁路产生困惑。结合国家对市域铁路的发展政策以及温州对轨道交通的期望与诉求,探讨市域铁路作为组团之间通勤化、快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用地开发的支撑作用,为今后市域铁路建设提供思路,并针对温州市域铁路的未来发展,提出加快沿线用地开发、优化交通衔接方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合理制定技术标准以及优化轨道交通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外典型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纽约、柏林、巴黎、伦敦和东京5个城市的市郊轨道交通的线网特征(线网发展、线网特点、车辆运用及供电技术),以及线网运营以及线网客流等发展情况,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和可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市郊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前做好规划;市郊轨道交通车站应根据沿线客流的需求布设,运营组织应有较大的灵活性,以提高运营效率;由于郊区的建筑密度较低,存在设置较高电压线的防护空间,应尽可能采用城市铁路系统制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