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复式油气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主要发育了寒武系_下奥陶统盆地相烃源岩及侏罗系湖沼相烃源岩并形成多套成油气组合,且局部构造成排成带展布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破坏的过程。现今的油气藏定型于燕山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期,该地区为一逐渐被油气勘探所证实的复式油气系统,位于侏罗系生烃中心和寒武系_下 奥陶统二次生烃叠合区的北西向构造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油源分析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研究了轮南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发育史、烃源岩演化史和油气分布特征,认为轮南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并指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应该主要集中到以寒武系– 下奥陶统为主要烃源岩的战略目标上来,在轮南地区寄希望于中– 上奥陶统为烃源岩来寻找大油田是不可思议的,必将引起对勘探的误导。  相似文献   

3.
在塔里木盆地满西寒武系—下奥陶统油气系统中已发现了哈得4石炭系油田、乡3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气藏以及东河塘石炭系、侏罗系油田;烃源岩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藏关键时刻在喜山期;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至石炭系底不整合面后,主要沿石炭系东河砂岩输导层运移,遇断层可进一步向上覆地层运移;油气系统中储层正常压力分布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藏除构造型外,还有地层、岩性、构造—地层复合型。该油气系统的确定拓展了寻找以寒武系—下奥陶统为主力烃源岩的黑油油藏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塔中古隆起具有复式成藏、普遍含油、斜坡富集的油气分布规律;多期构造演化与成藏配置形成志留系-石炭系披覆碎屑岩构造与岩性油藏、上奥陶统沉积相控礁滩型油气藏、奥陶系风化壳型油气藏、寒武系白云岩岩性型油气藏等4大勘探领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塔中大油气田的主要勘探方向,下奥陶统风化壳与寒武系白云岩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含油气系统分析及区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评价区块含油气性的一种新方法.对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有着重要的意义。卡塔克2、3、4区块位于塔中隆起南斜坡.根据现有的勘探成果.对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储盖组合条件分别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寒武系一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是主要生油层.分析了区块内圈闭及断裂特征.确认以断裂控制的潜山构造带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提出寻找有利潜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规律.开拓新的找油区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塔里木是 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它发育寒武系、中上奥陶统、石炭系和三叠-侏罗系等多套烃源岩,这是油气勘探的基础,也决定了其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分析认为,由于晚期生成的油气经历的破坏运动较少,对于成藏更具有实际意义;早期形成的油藏有破坏也有保存,油气可以在深部保存的必要条件是高压低热流;盆地中发育的五套储盖组合,为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讨论了库车油气系统、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并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油气源及成藏时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油气源多且多期成藏,油气藏类型也很复杂,油源对比和研究油气藏形成时期对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综合应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油气碳同位素,油岩轻烃,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逐步判识塔中地区油气源,确认主力烃源岩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其中的泥质灰岩评价为较有利烃源岩),存在两大成因类型油气,即高成熟早期海相有机质成因油(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烃源岩)和高成熟湿气(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此基础上,利用储集层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和排烃史模拟计算结果,认为塔中地区有3期排烃高峰及成藏期,第一期主要为中奥陶世至志留纪(加里东期),第二期为二叠纪至三叠纪,第三期为白垩纪至现今(喜山期)。高成熟湿气喜山期侵入原生残留油藏有一定普遍性,可改造稠油、软沥青,使这类油藏仍有潜在勘探前景。图3表2参4(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0.
东西伯利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皆为古老的克拉通盆地,都发现有一系列的油气田,只是规模有别.通过油气成藏要素及其主控因素的对比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和东西伯利亚盆地在寒武系盐下都发育了优质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而区域性分布的中寒武统膏盐岩是良好的盖层.根据寒武系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发育、沉积环境以及油气显示情况,并对比东西伯利亚盆地油气田油气成藏的特点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有利勘探区带主要为塔中主垒带及其两侧、塔北隆起的英买力及轮南地区、巴楚低凸起的南部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湖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北部,烃源岩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暗色灰岩,储集岩为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东河砂岩以及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砂岩。本凹陷是被石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极具油气勘探远景的区域。该文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主线,划分出深部O2+3-C1油气系统和上部T-E1复合油气系统,探讨了烃源岩生排烃与圈闭发育期的匹配关系以及油气运移的方式及通道,深化了对该凹陷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指出了该凹陷油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e Lower Palaeozoic succession in SE Poland and West Ukraine has source rock potential, particularly th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which contain oil‐prone Type II kerogen. The thermal maturity of these units ranges from early to late‐phase oil window (locally up to gas window). Within the Mesozoic succession, source rock potential is highest in the Middle Jurassic which has TOC of up to 26 wt% and a genetic potential of up to 39 mg/g of rock, with organic matter dominated by gas‐prone Type III kerogen. In SE Poland,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is unit is generally immature, whereas maturities in West Ukraine are sufficient for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o occur. Modelling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uggested that petroleum in Lower Palaeozoic source rocks began to be generated i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Peak generation took place from the late Visean to the early Namurian, and terminated either as a result of source rock depletion or Variscian inversion. Expelled hydrocarbons migrated during post‐Carboniferous and Mesozoic uplift. Middle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SE Poland have only reached the early oil window. Higher thermal maturities in the Ukraine resulted 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This took place after Miocene burial and maturation. A number of smal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occur in Mesozoic reservoirs in SE Poland / West Ukraine, and hydrocarbons have migrated from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source rocks. However, the prospectivity of the study area is reduced as a result of phases of uplift and intense erosion which allowed hydrocarbons to escape from structural traps.  相似文献   

13.
塔北地区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依据塔北地区烃源岩及勘探状况,可划分出寒武+奥陶系、三叠+侏罗系及石炭+二叠系 3套源岩含油气系统,其中,前两套为已知含油气系统,后者为推测含油气系统。现存的寒武+奥陶系含油系统并非其原貌,而是由于构造作用改造后保存下来的残余系统,该系统为塔北地区最重要的含油领域,早期(C-P)亚系统可能是一个统一的含油气系统,以满加尔坳陷为生烃中心,油气以侧运移为主;晚期(C-K)亚系统具有多个生烃中心,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形成各自独立的分系统。三叠+侏罗系源岩含油气系统为主要的产气领域,生烃中心在库车坳陷,以不整合面和断裂为主要运移通道,进行侧向和垂向运移。该系统中,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的潮坪膏盐、膏泥岩为区域盖层,对油气的保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寒武+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而言,早期亚系统内保存条件为关键因素,阿克库勒凸起有石炭系覆盖的奥陶系分布区为有利勘探区;晚期亚系统规模较小,各自分散,但可成群分布,且埋藏较浅,易于发现。三叠+侏罗系源岩含油气系统具有生烃晚、改造弱、保存好、聚气效率高的特点,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000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输导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对乌伦古坳陷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相应的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坳陷内的晚石炭系泥岩、三叠系泥岩与侏罗系煤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盖组合发育在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石树沟群,圈闭条件与油气的运聚具有较好的配置;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预测乌伦古坳陷内存在次生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大,南部斜坡和红岩断阶下盘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格斯断槽侏罗系暴露烃源岩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年来,格斯断槽多次的石油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第三系砂岩和侏罗系碳酸盐岩中均发现了油砂,地面出露有巨厚的侏罗系和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主要是分布在侏罗系中、下统(J1+2)地层中的黑色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泥质烃源岩占侏罗系中、下统地层厚度的32.8%~46.1%,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黑水沟地区,占侏罗系中、下统的30.5%.地面露头样品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显示,其泥质烃源岩是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高成熟度的好烃源岩,碳酸盐岩烃源岩是有机质类型更好、高丰度、高成熟度的最好烃源岩.广泛分布的泥质烃源岩是格斯断槽最主要的油气源岩,主要分布于东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也是重要的油气源岩.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陆缘沉积环境形成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2种岩性的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勘探成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曾经有过较高的生烃过程。较好的烃源岩一般发育在弱还原—还原、盐度较大的半深水环境中,多为Ⅰ、Ⅱ型。寒武系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在三叠纪,对现今的资源贡献有限,奥陶系马家沟组、平凉组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有侏罗纪、白垩纪2期。现今奥陶系烃源岩达到了高演化阶段,以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平凉组暗色泥岩、碳酸盐岩3套烃源岩为主,但存在一定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累计生烃量为172.87×1012m3;北段生烃强度最大超过了40×108m3/km2,南缘地区最大为30×108m3/k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纪背斜-断块圈闭、盐边低幅度背斜圈闭及早石炭世内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及其形成的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寒武系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烃源岩之一,包括泥页岩和碳酸盐岩。泥页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87%,发育于欠补偿盆地环境,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东部,有效厚度120~415m;碳酸盐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42%,发育于台地内的蒸发泻湖环境,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有效厚度288~324m。两类烃源岩形成了不同的油气系统,盆地相泥页岩类烃源岩的油气系统以满加尔凹陷为生烃中心,储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和志留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砂岩;台地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油气系统的生烃中心可能在巴楚凸起一带,主要储集层为下奥陶统和石炭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