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辽河油 田大多数普通稠油油藏都已经历了蒸汽吞吐开采个别原油粘度较低的稠油油藏.在经历了短暂的常规干抽后转入了水驱开发。由 于大多数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经过吞吐开采。其剖面及平面动用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压力大幅度下降、原油脱气粘度升高.使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在这种条件下,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采用氮气泡沫驱可以改善上述油藏的开发效果。应用数 值模拟及物理模拟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地对氮气泡沫驱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适合氮气泡沫驱开采的油藏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辽河油田6个适合实施氮气泡沫驱的稠油区块。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注CO2吞吐开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利用物理模拟技术,对蒸汽吞吐后期的稠油油藏转注CO2吞吐技术以改善其开采效果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注CO2吞吐开采:1增加了弹性驱能量;2CO2溶解于稠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3乳化液破乳:高轮次吞吐使原油物性变差,粘度大幅度增高;而CO2溶解于稠油和水中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4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得到改善,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实验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注CO2吞吐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该技术改善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疆浅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稠油开发效果,通过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将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氮气泡沫驱能有效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后期的开发效果.以辽河油田某区块莲花油层稠油油藏为对象,开展氮气泡沫驱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最佳气液比;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目标区块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氮气泡沫驱注采设计方案,预测对比了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区块宜采用注泡沫2个月后开井生产4个月的周期氮气泡沫驱开发方式,注入最佳气液比为1.3∶1,发泡剂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0.45%,单井注入速度为45 m3/d;与同期注水开发预测结果相比,周期氮气泡沫驱的预测阶段采收率可提高6.09%.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显著提高该区块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热水添加氮气泡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热水添加氮气化学剂泡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开采机理;对合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化学剂注入速度、注入浓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及段塞大小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辽河油田锦90块的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进行了开发指标预测,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热水添加氮气化学剂驱油技术在矿场先导试验井组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单井组累积增油21378t.目前已扩大到9个井组进行试验,预计这种技术将成为此类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有效的接替方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稠油油藏的蒸汽吞吐开发属于降压式衰竭开采,导致吞吐后期油藏能量不足,蒸汽超覆严重,垂向扫油系数低,开采效果变差。注蒸汽的同时伴注一定量的气体及化学剂辅助蒸汽吞吐可改善流度比,有效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利用室内单管实验研究了不同助排方式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助排相比,烟道气泡沫助排驱油效率可提高19%。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种助排方式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其结果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吻合。综合多方面因素,烟道气泡沫助排效果最佳,其次为氮气泡沫助排,尤其是当地层的非均质性差以及原油粘度较高时,烟道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千12块稠油油藏转氮气泡沫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辽河油田千12块莲花油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的开发效果,开展了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选取该区块主力断块千22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氮气泡沫驱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生产指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氮气泡沫驱比连续泡沫驱效果好,最佳注采参数为:注泡沫2个月,然后开井生产4个月为1个周期,单井注液速度为50m3/d,最佳气液比为1:1至1.5:1.0之间,最佳泡沫剂质量浓度为0.5%。该块采用氮气泡沫驱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稠油开发效果,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南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的实际,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的转热水驱条件,最佳转驱时机,注入参数优化设计,不同注入方式转热水驱效果,明确了适合转热水驱的油藏类型,建立了薄层稠油注蒸汽开采后转热水驱的筛选标准,可为类似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备流动性;注蒸汽热采,随吞吐轮次增加,递减加大,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汽比下降,效果变差,开采难度加大。为提高特超稠油开发效果,在普通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吞吐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特超稠油注氮气作用机理研究、物理模拟研究、注蒸汽加氮气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进行特超稠油注氮气提高开发效果试验取得成功,并首次大规模工业化注氮应用于新疆九7+8区齐古组浅层特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显著。为改善特超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特超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氮气泡沫驱物模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稠油开采在蒸汽吞吐(CSS)阶段出现的高渗层蒸汽窜流影响了开采效果,利用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可以增加泄油面积,增强导流能力,提高最终采收率,但用水平井开采稠油更易受窜流通道的影响,造成水平井段动用不均、高含水等问题。笔者采用三维物理模拟手段研究了直井-水平井组合蒸汽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用不同驱替阶段平面和剖面三维温度场数据评价了蒸汽驱转蒸汽氮气泡沫驱温度场发育效果。在高含水下采用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后,含水率先降、后升,最终采收率为63.3%,相比蒸汽驱提高了6.2%。蒸汽氮气泡沫驱降低了蒸汽单井突进和蒸汽超覆现象,增加井间波及区域,扩大了整体的波及体积,改善了蒸汽驱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吉林油田高含蜡稠油油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静波 《岩性油气藏》2011,23(4):119-123
C 油田为吉林油田新发现的浅层稠油油田,由于埋藏浅而引起油层低温、低压,油层条件下原油 流动性差,开采过程中储层易受析蜡冷伤害,造成常规开采产能低,甚至无产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 生产,制约了该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田重点开展了原油析蜡实验、热采物理模拟实 验、热采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明确了提高地层温度、保持地层压力、预防原油析蜡是实现C 油田有效 开发的关键。结合现场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等多种热采试验的开发效果,明确了主体资源可采用 热水驱开发,局部低温、高含蜡区可采用火烧油层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在超稠油开采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曙-区杜84断块曙1-38-7030井组为例,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改善超稠油开发效果的原理及开发程序。通过对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机理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该项技术在超稠油开发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具体的操作程序,在生产实践中见到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改善超稠油中,高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为辽河油区超稠油油藏以及其它地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晓光 《石油学报》2021,42(4):541-560
欢喜岭油田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生-储-盖组合条件优越,发育翘倾断块披覆型复式圈闭带和9种圈闭类型。优质的生-储-盖条件保证了欢喜岭地区大规模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斜坡构造是欢喜岭油田油气运聚的指向区,流体包裹体分析指示多期油气充注,主要成藏期为沙河街组三段和东营组沉积期。依托复式油气成藏理论,欢喜岭地区发现稀油、稠油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储量规模达5×108t。针对油田油藏埋藏跨度大、含油层系多、非均质性严重、油品类型多样的特点,在预探阶段形成多批次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解释技术、基于地质模型的薄储层反演技术,提高了油层解释精度;在开发阶段形成稠油蒸汽驱物理模拟技术、热采稠油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普通稠油蒸汽吞吐技术、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并配套完善了稠油分注、选注、防砂、举升等工艺技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为欢喜岭油田高效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作用,深入剖析了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利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的地层原油粘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等参数,对比研究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及各自的油藏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增加了扩大热波及半径、提高地层能量及减少热损失等作用,但所携带热焓总量略有下降,因此,更适用于原油粘度相对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弱、油层较薄、天然能量较小的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16.
稠油热采辅助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蒸汽吞吐是辽河油田稠油开采的重要方式,针对有些蒸汽吞吐区块存在综合含水上升较快、油层近井地带污染严重、综合吞吐效果差等问题,进行了稠油热采辅助剂的试验性研究.系统分析了油藏物性和油层流体性质在注汽开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对蒸汽添加剂进行了配伍性试验、物理分散溶解性能试验、提高蒸汽驱油率试验、原油降黏性能评价等.试验结果表明,该辅助剂能与原油高效反应,有效改善原油界面性质,改善油层岩石润湿状况,有效降低原油黏度.  相似文献   

17.
蒸汽吞吐水平井开采参数优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平井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注采参数对蒸汽吞吐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必须对蒸汽吞吐的注采参数进行合理地优化和调整。针对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兴Ⅰ组的开采现状,建立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优化了水平井段长度及第一周期注汽强度,并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注汽速度、蒸汽干度、注汽压力和焖井时间等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合理的注采参数优化方案,并对蒸汽吞吐井的吞吐效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吞吐5个周期可增油8944t。  相似文献   

18.
龚姚进 《特种油气藏》2012,19(3):58-62,153
辽河油田G块为特深层、厚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历经23a的蒸汽吞吐开发,已经进入开发后期,迫切需要转变开发方式提高油藏采收率。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火驱是该块最佳的开发方式。针对该块油层巨厚、地层倾角大、存水率高的特点,对火驱井网选择、燃烧方式、注采配置关系及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开展的火驱先导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认识目前火驱燃烧状态、燃烧前缘推进规律以及油井受效特点,并分析了厚层油藏火驱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步的攻关方向。该研究可为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Han Yun 《中国油气》2007,14(1):38-39
Liaohe Oilfield,the largest heavy oil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features in various reservoir types,deep burial,and wide range of crude oil viscosity.For many years,a series of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oil products and reservoir types of the oilfield,of which water flooding,foam slug drive,steam stimulation,steam drive,and SAGD are the main technologies.After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y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 in the oil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