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制剂组分较为复杂,作用靶点较多,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仅关注单一成分或生物效应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药代动力学成为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新领域,研究者们在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和药动/药效学模型结合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整合药代动力学、药代标志物、指征药代动力学和中药复方谱动学新研究方法等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中药药代动力学对指导中药注射剂给药方案设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药研究思路、技术和方法的进步,研究者对中药注射剂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对近十年来中药注射剂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  相似文献   

3.
基于药效的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复方指征药代动力学"概念,并对其科学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做了深入阐述,并在数据处理分析这一核心问题上提出了解决关键,这为中药复方的PK-PD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对阐明复方物质基础和方剂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的桥梁学科,在对中药复杂物质基础、各成分/组分体内过程以及药动/药效关系等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的多成分/组分复杂体系,如何科学揭示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一直是探索的热点和难点。中药物质基础的最优组成结构发挥着最佳的功效,而成分/组分组成结构的功效差异与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排泄密切相关。该文系统回顾了当前中药及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并根据组分结构理论思想对中药药代动力学进行探索,拟采用中药组分结构整合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方法,深入探究组分结构对中药多成分/组分的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以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创新中药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一些临床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今后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局麻、镇痛、镇静、强心、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肿瘤等疾病。由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近年来对附子提取物及其有效/有毒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甚多,作者对此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生物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动学参数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10年来葛根素药动学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适时地引入药效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 将有助于提高对以有限的可测成分来反映受试中药体内动力学过程的表征性。但是如何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如何选取测试指标、中药的药效动力学有何特点等,都是我们在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时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国外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药效动力学实验时,应选择末端指标为主,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和把握体内药效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单一或者几种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的复杂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片面性将限制人们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和毒理认识的准确性,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瓶颈之一。代谢组学技术依托先进的高通量测试平台和多种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同时获得并分析数百种甚至数千种小分子物质的波动情况,为复杂组分的PK 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了2010年以来多组分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其中的成功应用,重点介绍了两种新的整合了代谢组学和传统PK思想的中药方证代谢组学和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Polypharmacokinetics,Poly-PK),并展望了两种研究策略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药有效部位复方CBN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 C B N 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与毒性累积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 法测定小鼠血浆中 C B N 的含量,采用 H P L C 法测定兔血浆中 C B N 的主要成分葛根素( P U) 和人参皂甙 Rg1( G Rg1)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算( C B N) 动力 学参数。结果: C B N 及其中 主要成 分 P U 和 G Rg1 均符合一级动力学代谢,二室模型分布。结论:以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法研究复方 C B N 能更好 地评价其 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样品前处理、研究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丸剂作为传统剂型具有便于储存、药效持久、服用方便的特点,临床上依据药性、毒性、病性、体质、疾病等特点制成丸剂,适用于慢性病后期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呈现出多技术联用与新工艺探索的双模式,在辅料研究、提取工艺、质量评价、干燥、微生物灭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现系统介绍近5年来中药丸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丸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近几年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该病对美观的影响会造成一部分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心理疾患.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其内、外治方法 具有浓厚的传统中医特色,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章总结近几年相关研究,分别从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等2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医治疗本病有明...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中药滴丸剂的特点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理,提出了中药滴丸剂在研发中的问题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限制了应用。单味中药在抗抑郁症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常见抗抑郁单味中药进行简要综述,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中医、中药、针灸",采用主题词+自由词构建检索式,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64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规范及重复文献,选取54篇进行精读。中医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体系,为医学工作者今后对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同为干细胞的胚胎干细胞(ESC)研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分化角度综述ES细胞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医药学对干细胞及ES细胞的基本认识,有关干细胞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应在分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先后天之本入手,探索中医药对ES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中药滴丸剂的特点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理,提出了中药滴丸剂在研发中的问题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概括相关文献,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现代药理研究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瘀、痰有关,多由脏腑虚损及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论治。指出中药降脂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扩大中医药包括单味药和复方在降脂治疗中的作用尚需做大量的工作,如需进一步加强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环节及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