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本文筛选出了能且仅能用津亏做出直接病机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有(皮肤、目、鼻、唇、口、苔、咽喉、阴道、大便)干,(尿)黄赤。通过证候诊断名称的拆分来确认证候要素证据不足,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是确认证候要素的依据;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之间关系的唯一理论依据。津一方面是指官窍、皮肤的分泌物,具有湿润作用,另一方面是指二便中的水分,具有维持二便性状的作用。津亏具有区别于其他证候要素的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给出中医病性要素血虚的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方法: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筛选能且仅能用血虚直接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结果:(甲床、面部、眼睑、口唇、舌质)淡白,(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结论: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其他证候要素不具有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之间特异性关系的理论依据。血的特有功能是充脉和形成月经,具有特有功能的血就是血液。血虚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是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候。方法:制定《肺癌证候观察表》,观察225例患者的横断面证候,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研究。结果:以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为基础,概括出证候要素,包括病机要素(9个)、病位要素(5个)及病机要素之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研究的中医证候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0年3月-2020年6月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1P)以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心房颤动诊疗经验的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中所涉及心房颤动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进行频数统计,并对其证候类型进行证候要素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共43篇,涉及医家37名;心房颤动涉及的中医病名有8种,"心悸""怔忡"两个病名较为公认;病因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外因主要为情志、饮食、劳倦;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标实主要为血瘀、痰浊、气滞;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肺、胆、胃;共有12个证候要素,包括8个实性证候要素与4个虚性证候要素;12个证候要素可以组成31个证候类型,包括有单因素证候12个,双因素证候15个,三因素证候2个,不便分类证候2个.结论 分析整理各医家对心房颤动病名、病因、病位、病机的经验,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该病,为规范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继承名中医应用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均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进行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探索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进行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3种疾病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前10个症状中大部分是符合传统认识的.2)同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会有一些相同症状出现,这些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舌、脉症状,躯体症状多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有异.3)即使不同疾病会有相同症状出现,它们在不同疾病中与证候要素的密切程度是有所不同.[结论]3种疾病中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证候和或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提供一定依据,并提示应将病、证(或证候要素)结合,建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症状与证候标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症状在临床是疾病现象,是不依赖医生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与病人自身感受密切相关;在书面,是主体理论,从一般意义反映某种疾病性质。病机是疾病本质,临床疾病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不是机械的线性关系,把握本质需要认知症状内涵的病机意义值,使症状从自然客观转化为带有主体认知逻辑的证候标识。证候标识是证候病机的证据,由病机要素标识、病标识有机构成。症状的病机要素标识意义是最基本的,根据其与病机的关系,可分为正值症状和负值症状。症状和证候标识存在主次关系、同异关系和多样关系、归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使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中医证具有显性和隐性双层结构,显性结构为证的外候,简称证候,证候由症元组成,症元则是由一组有联系的症状组成;而隐性结构则是证形成的病机网络及其表达,称之为证机,证机有更小的功能单元组成,该单元为机元,机元则由机素构成。证候是表现于外的有联系的现象层,而证机则是反映证候本质的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因此证是证候的显性结构和证机的隐性结构的统一体。如此构建中医证的严谨逻辑结构,对证的本质和规范研究将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证候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1],其中病性是由病因、病机总结而得来[2]。王永炎院士在“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等文中提出了“证候”研究应首要继承的是“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理念[3-4],由此“证候要素”概念被提出,即“证候要素”是指组成“证”的主要元素,“证候要素”是支持辨证的基本单元,是辨证体系的核心。中医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临证信息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一种将自然环境、患者正气强弱、疾病特点等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给出证候要素气滞的确认方法。方法: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的症状病机解释,找出能且仅能用气滞作出直接病机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结果:(胸闷或闷痛)太息缓解、(脘腹胀或胀痛)嗳气缓解、(腹部)攻冲作痛、(腹部)瘕聚、(胁肋胀或胀痛或窜痛、腹部胀或胀痛或攻冲作痛)矢气缓解。结论:传统中医认识气滞中的气应是指呼吸道和胃肠道中的气体,气滞发生的部位也仅限于中医学的肺藏、胃府和肠府。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之间密切关系的依据。临床上出现上述5个症状的临床特征之一,即可直接诊断为气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给出证候要素痰饮的确认依据。方法: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筛选能且仅能用痰饮作出直接解释的症状临床特征。结果:(咳、吐)痰、(喉间)痰鸣是痰饮的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结论: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的理论依据。痰饮的发病部位在肺胃,痰饮可能是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分泌物。痰饮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是证候要素,任何一个症状临床特征的出现都可直接诊断为痰饮。  相似文献   

12.
依从于传统辨证体系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难以达到规范化的目的,进而从病机的角度,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及其辨证思想。病机证素是指构成某种疾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它能概括、体现该证候的病理特征,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证候的最小分类单元和辨证的核心,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通过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以不变应多变,从而适应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复杂局面。病机证素源自"审证求机",审证求机的核心则是求病理因素,而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清晰,易于达到规范化要求。病机证素辨证思想为解决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信息熵的乙肝后肝硬化证素提取及病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取乙肝后肝硬化证候要素(证素)并分析其组成及分布规律,探讨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方法:收集294例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基于信息熵的复杂系统划分方法(信息熵法)提取证候要素(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并通过诊断阈值,分析乙肝后肝硬化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脾虚、肾气虚、肝阴虚、痰湿、气滞、肝郁、湿热7个主要证素,并有1个至多个证素存在,其中脾虚、气滞、湿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信息熵法可以用于乙肝后肝硬化证候要素的提取。乙肝后肝硬化的病机复杂,其中脾虚、气滞、湿热可能是其主要的病机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调查,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妇科门诊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在对专家经验辨证结果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取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279例,经规范专家经验辨证结果后,提取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7个,其回归模型显示: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与传统中医的认识吻合程度较高,也有个别症状对证候要素的判断意义上存在一定的争议。结论:以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数据基础,借助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分析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建立基于病症结合模式下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证候诊断标准体系的有效途径,如何规避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元共线的敏感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医病机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和成果,从病机概念的内涵诠释和外延研究、病机结构、分类及组成要素研究、病机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以及病机理论的整理及探索性研究4个方面进行述评。总结中医学病机理论研究现状,认为其存在着病机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明确,病机结构、分类划分标准不统一,病因病机及证候界限划分不清晰,以及部分研究片面、不符合中医学逻辑等不足。同时指出中医学思想、概念及基础研究需要用多元、系统、动态的思维去探索,并且需要融合各学科先进思想和技术而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本文提取了能且仅能用寒直接解释其发生机理的症状临床特征,包括(周身、头、胸、腹、腰、阴器、汗、口鼻气、精)冷,(躯体)蜷缩,(少腹、阴器)拘急,(头冷痛、胸冷痛、腹冷痛、躯体蜷缩、少腹拘急)得温缓解,喜热饮,五更(泻),夜(尿频)。认为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其他证候要素不具有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紧密关系的理论依据;温煦机体是阳气的特有功能;寒是病性要素而非证候本身。  相似文献   

17.
证候信息包括症状与体征。证候信息和疾病的内在病机之间存在复杂联系,证候信息具有趋同性与差异性、隐匿性与凸显性、重叠性与层次性等基本特征,只有了解证候信息的上述特征,才能更好地分析疾病的外在征象与内在病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前瞻性研究长沙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状特点、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在长沙地区选择4家中医院,对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人口学、症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方法研究各症状的分布规律,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探讨各辨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聚类分析归纳出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结果:调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4例,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寒"、"湿"、"瘀"、"虚"、"热"所致筋骨瘀滞是其基本病理,从病状归纳出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痰浊、湿热、风、脾虚等9种辨证要素,聚类分析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湿热郁结等几种主要中医证型。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瘀"、"寒"、"湿"、"虚"、"热"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病机因子,其病因病机责之于肝肾之虚和寒、湿、瘀、热之实。肾阳虚、血瘀、寒湿、肾阴虚、肝阴虚、湿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辨证要素。肝肾阴虚证、阳虚寒凝证、气滞血瘀证、湿热郁结证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9.
辨证学是研究辨别疾病证候的一门科学。证候与症状不同。证候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是对处于一定阶段的疾病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因此,辨证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对通过四诊所取得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变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及4个或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机复杂,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