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中药的剂量、炮制、配伍三方面阐述中药“双向调节”作用。认为这种特殊功能,是某些中药特有的异向作用规律;研究这种规律对揭示药物作用的机理、开发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桂枝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嫩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其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六大功效,临床应用甚广,又尤以张仲景《伤寒论》为著,《伤寒论》中含有桂枝的方剂共有37首,使用频率仅次于甘草.张仲景既用其辛温发散,又屡用其平冲降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桂枝"能升大气...  相似文献   

3.
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伤寒论>的双向调治法表里双解、寒热并治、虚实兼顾、阴阳双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其科学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分析,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热杂证,既恪守和解寒热,调和阴阳的治法准则,又运筹帷幄,同中求异地把握各自个证特点,而随证施治的治学典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6.
贾新立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82-1483
分析《伤寒论》中运用附子的方剂,从中学习张仲景对附子的用法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7.
谈《伤寒论》中相反相成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医学家,所著《伤寒论》(以下简称本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本书组方严谨、简而不杂,方法有的放矢,恰中病情,被后人称为方剂之始祖。书中方剂的配伍大至可分为相辅相成的配伍和相反相成的配伍。所谓相反相成的配伍,就是...  相似文献   

8.
甘草在《伤寒论》中运用极其广泛,书中所载113方,其中70方有甘草.113方中共用中药92味,其中与甘草同方应用者达51种.书中原文398条,而含甘草70方涉及有关原文达137条.《神农本草经》谓:"甘草,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金疮肿,解毒."《中药学》[1]谓:"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笔者通过《伤寒论》[2]的学习,认为张仲景运用甘草独具特色,远超越以上概括,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正仲景《伤寒论》113方中,应用人参的共有23方。《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商。久服轻身延年"。仲景所用人参应为五加科人参,而非桔梗科党参。根据我国著名本草专家黄胜白等经长期考证:"今天的党参并非古之党参。唐代以前,人参有上党参、东北参和高丽参3种,都属于五加科植物。山西上党所产人参品质最佳,简称为党参。后来因长期采挖,上党人参逐渐绝迹。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伤寒论>中运用附子的方剂,从中学习张仲景对附子的用法及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曾辉 《吉林中医药》2005,25(10):3-5
双向调节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独特而又常见的一种规律.中医临床的双向调节理论主要有:方药的双向效应;灸法的双向调节作用;方剂配伍的"侧重性双向调节";辨证论治中病证矛盾对立面的综合调节.  相似文献   

13.
陈洁 《山西中医》2007,23(2):58-58
1芍药配附子,刚柔相济 芍药配附子见于《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方。两药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但性味殊异。炮附子辛温大热,长于温阳祛寒止痛;芍药酸苦微寒,善于益阴缓急止痛。两药相配,附子可去芍药之阴柔,芍药可防附子之刚烈,刚柔相济,走守相合,以补益阴阳、调理气血。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中的芍附配伍,均属刚柔相济、阴阳并补,以治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经脉失养的身痛拘挛之证。而附子汤、真武汤之用芍药配附子,则意在温阳化湿、祛寒止痛,用于少阴阳虚、寒湿内盛之身痛或腹痛证。  相似文献   

14.
汪昂在《医方集解·序》中说:"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解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笔者试从方药配伍角度对《伤寒论》相反用药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数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气味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一部以阐述多种外感热病为主的方书,在外感六淫之邪的传变过程中,其规律无不伴随着正气的盛衰、扶正祛邪的原则贯穿于全书辨证论治体系的始终。人参与甘草均是现代临床常用的补益药,两药的配伍应用是各类方剂扶正作用的核心,在以治疗外感热病的伤寒方中也不例外。笔者对《伤寒论》中该配伍所入方剂的应用规律做了系统归纳,报道如下: 1 关于人参和甘草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根,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性属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作…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药对配伍选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伤寒论》使用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对,其药对配伍的原则为相互协同、互补互制、相畏相杀,还对《伤寒论》桂枝芍药等26种常用药对进行了选析,对学习和运用经方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析《伤寒论》治悸的遣方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伤寒论》涉及"悸"相关经文进行归纳,统计分析"悸"相关字词的出现频数,治悸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频数≥3前11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结果《伤寒论》中与"悸"相关经文有18条,治悸方剂14首,共运用了26种药物。结论:仲景治悸重视温心阳、化水饮,八法中尤重温补法,并开创了和法治悸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