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文化和美学长期孕育、共同铸造的一个美学范畴。所以,它有一个漫长的孕育、生成的历史过程。本文所述评的,只是这个历史过程中的一段,即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的意境研究概况。目前的意境史研究大多从唐代开始,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是意境意识的觉醒时期,唐代完成了意境范畴的创构,到宋代则是意境范畴在文艺批评和理论领域广泛使用的扩展时期。中古时期意境研究,是意境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诗词意境美的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有效地移植到译文中去 ,具体说来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即意象的传达 ,情的传达 ,象外之象的保留  相似文献   

3.
论意境的审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的结构可分为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意象,中层结构是象外之象,深层结构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意境就是“象”、“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浑融整合而成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诗歌翻译中是否能传达意境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忠实地传达意境,译者必须抓住意境的三个美学要素:意象、情感及象外之象.本文试从意境的这三个美学要素层面探讨元稹的<行宫>这首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营造了一个神秘的"湘西世界",其意境深远而蕴涵丰富,在整体意象和具体形象上都具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境的审美内涵可以从情景交融和象外之象两个方面来界定,前者是意境生成的基本条件,后者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这个研究成果为意境翻译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有助于确立译作意境的批评原则和具体标准.文章选择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为个案来解析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依据意境的批评标准从18种译文中挑选出华兹生译本探讨了诗歌意境翻译批评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目的是为印象式的诗歌意境提供一种科学的翻译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意境的审美结构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解和把握意境的多层次审美结构,须抓住其作为美学范畴最简明之规定———“境生于象外”[1]。意境乃是“象”与“象外”聚合融汇相浃化为一体而生发出来的一种召唤性结构,它在创造主体与欣赏主体双向审美体验的交流中,直趋生命的本真之思与终极感悟。意境呈现出以天合天的直接同一性与创作理论和接受理论视野融合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8.
"意"、"象"、"境"是形成"意境"的核心因素."言不尽意"是"意境"的发生学起点,历代关于如何"尽意"的众多探讨中,"立象尽意"则成为解决言意矛盾的主要手段.唐代开发、活用"境"的范畴,突破了先秦之"象"、佛学之"境",开拓出一条"境生象外"的诗学途径,促使"意境"范畴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论“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范畴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模拟阶段、创造阶段和超越阶段;滥觞于中国文化的基元《易》象,萌芽于古代画论、乐记,而由书法家首先创立“象”的艺术理论,在诗美学中发展成熟。其演变形态,由物象合而为意象,进而演化出兴象,境象、气象以及想象,象征等概念,直至推出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10.
把诗歌翻译看成是一种语义对等、信息同一的媒体符号对另一语言符号的文本阐释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翻译观。诗歌翻译标准是由诗的意向结构中的意蕴与审美价值所决定的。至近而意远,意境成了诗歌翻译的灵魂。境生于象外,使象与象之间互相规范涵盖,互相融通生发并超越自身的限定性而获本真的生命。这一本真生命之象流光溢彩,“意味生”而“神境出”,无画处皆成妙境。  相似文献   

11.
"气韵"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词汇和文艺鉴赏术语,也是我国古典美学体系中颇具民族特色的重要审美范畴和我国古代美术品评的特有标准、美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纵向研究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从"气韵"理论的基本内涵和产生源头入手,按照时代脉络梳理出"气韵"理论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阐明了"气韵"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也搭建起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因此,研究张炜小说中的山水田园意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文艺制度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指物态化的体制、建制、设施、组织、社团等;另一方面指意识观念化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定及其文化传统和文化惯例等。文艺制度体系中的文艺生产制度、文艺检查制度、文艺评价制度、文艺市场制度、文艺保护制度等构成内容的系统性使之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丰富和完善,也不断改革和发展,因而强化文艺制度的制度化建设和法制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阿库乌雾站在整个时代的高度,以民族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维度的学术视野,在其诗歌中罗列了众多的乡村意象、都市意象、心灵造象等意象体系,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意蕴。这是诗人诗歌创作的飞跃,是诗人生命突围的依托,更是诗人对艺术人生的追思。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是客观自然物被蒙上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入作品中而成的一种文学形象。许多自然物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经常被用来表现相同或相似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艺术类人物专题片语言兼有专业性和艺术性两大特点.在艺术类人物专题片创作中,一方面力求使语言准确鲜明地体现专业化特色,另一方面要生动形象地再现艺术.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应把握好深入境界、追求实感、表达入理、真实再现的原则.专业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艺术类人物专题片创作追求的目标,因此,努力探求其语言运用特点,寻求适应这类专题节目要求的语言形式,这对于指导艺术类专题片的创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境"、"境界"、"意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十分重要的审美范畴。关于意境的称谓,常出现将意境、境界和意象混为一谈的现象。这三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文章将对此做一探讨。“境界”这一概念由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使用、强调和《人间词话》的深刻影响,似乎有等同和替代意境的倾向,同时,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概念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界说,而常常与意境等同。这三个概念都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且相互之间很难清晰的切分,三者既有密切的联系,有重合,但三者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范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18.
艺术化方式教育通过崇尚多样化的智慧延伸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边界。本文通过对传统知识构建方法局限的批评及对艺术中固有知识的讨论,强调了艺术化方式教育在多元文化中认识“悟性”对突破文化界限、民族界限以及个体认知中“意识”与“潜意识”界限的作用。本文考虑了使用艺术化方式教育必须关注的四个整合维度。  相似文献   

19.
幻觉与艺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创作一个重要缘由是心理平衡的需要 ,内向性创作作为类似于“精神分裂阵发”的艺术冲动 ,由内在压力引起 ,被无法摆脱的幻觉征服 ,最后通过作品带来身心的相对舒展。而作品在接受过程具有排解忧思、焦虑的作用。患者利用面具、傀儡、化妆等 ,通过戏剧扮演“重活”,能有效地治疗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