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后勤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后勤系统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及心理健康相关问卷对后勤系统 2 0 0 1年 12月入伍的 895名新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后勤新兵SCL 90总分、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中国新兵常模 (P <0 .0 0 1) ;EPQ个性问卷中的E分、N分明显高于常模 (P <0 .0 1,P <0 .0 5 )。结论 后勤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应根据新兵个性特征进行入伍教育、行政管理及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女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 (Smptom Cheklist 90,SCL-90)、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01名在职女职工.结果 女职工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国内正常人水平(P<0.05),而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国内正常人水平(P<0.05),其他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CL-90、SAS和SDS的各因子分在各个年龄段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医院女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低于一般普通人群,有必要对她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驻舰艇军人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海军某水面舰艇200名驻舰航行(长航)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长航前,除人际关系因子外,驻舰军人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较男性军人常模显著低(P<0.01)。长航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总分、躯体化、焦虑、恐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驻舰军人EPQ各分量表得分与男性常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SCL-90各因子分与EPQ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因子分与内外向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驻舰军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人格特征与应激状态下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氯胺酮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惠州市81例使用氯胺酮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分析,并与常模比较;进一步分析比较使用氯胺酮人员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吸毒方式之间的心理健康的差别.结果 所有使用氯胺酮人员的SDS、SAS、SCL-90各因子评分均比常模高(P<0.001);男性SAS及SCL-90中的偏执因子分比女性高(P<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使用氯胺酮人员在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分比初中文化的高(P<0.05),但与小学文化的无显著性差别;有职业的使用氯胺酮人员的人际关系因子分比无职业的高(P<0.1).结论 使用氯胺酮人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及焦虑广泛存在,在强制性戒氯胺酮时,可给予适当的药物,同时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入伍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应激状态变化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应激状态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SCL除了偏执分值变化不明显外 ,其它各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集训前期 ,并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SAS和SDS总分值也明显低于集训前期 ,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1)。结论 新兵集训有利于新兵社会角色的加速转变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但是要特别关注有偏执趋向的新兵心理状况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未婚和已婚早孕妇女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未婚先孕和已婚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孕妇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其中未婚先孕妇女120例,女婚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妇136例,已婚早孕继续妊娠125例。结果:未婚先孕、已婚早孕终止妊娠妇女、已婚早孕继续妊娠妇女的SCL-90总分,SDS和SAS总分依次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未婚先孕妇女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已婚妇女。已婚早孕终止妊娠妇女SCL-90中焦虑、抑郁、恐怖分高于已婚早孕继续妊娠妇女。结论:未婚先孕、已婚早孕终止妊娠妇女、已婚早孕继续妊娠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次下降,表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 5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测评 ,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 - 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 ,经心理干预 ,以及随着患者病情改善 ,患者亲属SAS、SDS评分也随之下降。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 ,应主动做好他们的心理干预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待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为待退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待退伍军人及现役军人进行调查,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和105份,并比较待退伍军人、现役军人、中国军人常模的SCL-90及退伍军人与现役军人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分。结果待退伍军人总体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现役军人及中国军人常模(P<0.05);应付方式问卷中,待退伍军人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高于现役军人(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现役军人(P<0.05),合理化因子分高于现役军人(P>0.05)。结论待退伍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现役军人及中国军人常模,心理应付方式优于现役军人,多采用成熟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 )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 78例老年失眠患者进行评定 ,并与 7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结果 老年失眠患者在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差于对照组 ,且二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在SCL 90的总分、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等因子分及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老年失眠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不如健康组 ,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 ,故在对老年失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注重心理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失眠症患者4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并分别对SCL-90和PSQI、EP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42例患者的SCL-90总评分及其他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SQI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SQI的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934,P均0.01);EPQ的精神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8个因子评分(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r=0.413~0.725,P0.05或0.01),神经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2~0.868,P均0.01)。结论女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和个性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2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乙肝(ChronicHepatitisB,CHB)和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BCirrhosis,HBC)患者经常伴发抑郁、焦虑症状,但病程进展中的心理状况和CHB、HBC患者的病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对住院治疗的CHB和HBC急性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对71例CHB和75例HBC患者在入院治疗时进行测评,其后治疗期间随访8周。同时,以健康志愿者65人作对照组。分别对3组对象在入院时和随访第8周时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mingDepressionScale,SD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每隔2周,即人院时、随访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时进行评定。结果每组均有60例对象完成测评。CHB组和HBC组的基线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AMA、HAMD评定显示,在入院时40%的CHB和80%的HBC患者有明显焦虑症状,78%的CHB和87%的HBC患者有明显的抑郁。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L-90总均分、大部分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SAS及SDS评分的均分也显著下降。治疗8周后,5%的CHB和28%的HBC患者仍有明显焦虑,7%的CHB和36%的HBC患者有明显抑郁。基线和4次测评分均提示,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严重。结论在CHB、HBC患者急性发作入院时和经临床治疗急性症状缓解后,两组患者自评、他评的心理症状均比健康对照组严重。HBC组比CHB组患者的心理症状更严重。对急性发作的CHB、HBC患者的躯体症状治疗8周后,其。心理症状也可改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跨省远距离转移对汶川地震后幸存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OS)分别评价跨省转移前后汶川地震后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跨省转移后汶川地震后幸存者SAS、SDS评分(38.15±7.55、40.84±9.20)均明显低于跨省转移前(42.78±7.95、45.4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幸存者分为受伤者与非受伤者两组分别比较时,两组跨省转移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跨省转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幸存受伤者与非受伤者两组间同期比较时,仅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跨省远距离转移可以在短期内明显减轻汶川地震后幸存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且对幸存受伤者与非受伤者同样有效,能快速促进地震后所有幸存者心理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并评价未经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方法 选择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70例未经治疗的UIA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未经治疗的UIA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未经治疗的UIA患者组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四项因子分及总分均较高,未经治疗的UIA组患者更易抑郁、焦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向性格抑郁发生率高于外向和中性性格,外向性格患者焦虑发生率低于中性及内向性格,大学文化程度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低于高中及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格、文化程度是影响未经治疗UIA患者抑郁、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未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或焦虑,文化程度低、内向型的患者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待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政治、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部退伍前610名老兵进行SCL-90及EPQ测试,将结果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及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老兵组的SCL-90总分≥160分51人(8.5%),因子分≥3的因子有躯体化(1.3%)、人际关系敏感(1.2%)、焦虑(1.3%);SCL-90总分、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非常显著;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因子外,SCL-90总分、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和其余7个因子均低于中国正常人常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待退伍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现役军人和中国正常人常模。心理问题的发生与老兵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国维和待命对士兵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的关系,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维和待命集训的216名士兵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其他部队士兵146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焦虑检出率为27.31%,与对照组比较(15.75%)差异显著(P<0.01);抑郁检出率为21.29%,与对照组比较(13.69%)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显示SAS、SDS与EPQ中与N维度呈正相关,而与E维度呈负相关;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的焦虑检出率11.57%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7.31%,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的抑郁检出率9.72%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1.29%,差异显著(P<0.01)。结论维和部队待命部分士兵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与人格有关;与心理应激有关;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事件后及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接触到杀人现场的32名学生进行访谈式干预和进行SCL-90、SAS、SDS测试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群体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改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得分均有所下降;SAS(焦虑无助情绪)、SDS(悲观哀伤情绪)等指标显著性好转。结论急性应激后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