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在长期的化疗中,因反复静脉穿刺,会导致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出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一旦渗漏可致局部组织坏死、功能受损和永久形态改变。据报道[1],经输液港输注的外渗发生率仅为0.3%~6.0%。静脉输液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外周静脉化疗对患者生活影响大、活动易渗漏的风险,弥补了普通深静脉导管无法长期留置的不足,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欢迎。但由于输液港置于皮下,如果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其后果不同于外表浅静脉化疗药物的外渗,可引起胸部及颈部组织炎症、坏死,甚至造成器官性功能障碍[2]。2015年1月7日1例右乳腺癌患者在使用静脉输液港行第7次化疗时,发生输液港导管与港体脱离的现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输液化疗具有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点,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化疗药物的应用,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也有损伤作用,特别是化疗药物外渗,极易引起血管、组织溃疡甚至坏死。现将化疗时药液外渗的观察和护理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化疗是肿瘤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效、及时的化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静脉化疗时,因为药物的化学特性对血管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平滑肌痉挛,造成静脉炎。以下总结了肿瘤化疗患者可能出现的输液反应及对策,以及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往往需要化疗治疗。临床发现,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加之长期治疗需要反复穿刺,给患者血管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增加了药物外渗、静脉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属于完全植入式血管通道,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长期且安全的静脉血管治疗途径,具有  相似文献   

5.
治疗肿瘤的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介入。在内科治疗中静脉化疗是主要治疗途径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可引起化疗性静脉炎,外渗后会引起组织坏死。因此如何保护血管,减少外渗机会是肿瘤内科护士需解决的难题。本院内科2004起在静脉化疗中使用BD针,使外渗率和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大大降低,控制时间用药,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康惠尔透明贴在脑外科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外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合作,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外周静脉输入高浓度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钠等)及化疗药物损伤血管;抢救中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高浓度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输液渗漏,造成患者局部皮肤肿胀、青紫、疼痛,血管变红变硬。化疗药物外渗对局部组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例60岁以上的肿瘤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时的观察与分析,验证了静脉留置针应用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中,对血管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在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的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可以更有效地避免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患儿由于长期反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容易导致血管的损伤,药液外渗,严重时造成皮下组织的坏死以及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我科自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对15例白血病患儿进行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的留置,为患儿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其穿刺操作容易掌握,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减轻血管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长时间静脉给药和化疗药物的刺激性,使用头皮静脉针穿刺,因针头长时间留在血管内,病人稍微活动就可能穿破血管壁.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性高,不易被病人接受.为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或减少药物外渗及减轻病人的痛苦,我科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42例肿瘤化疗病人采用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配合微量泵进行持续化疗药物输入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倩 《当代护士》2006,(6):83-84
目前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途径之一。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延缓癌细胞的扩散,从而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与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人体组织也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静脉药液一旦渗到血管周围组织中,轻度肿胀剧痛,重度可引起红斑、水泡、皮肤缺血性坏死、溃疡、甚至神经、肌腱、关节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给病人带来肉体上、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现就化疗药物渗漏预防与处理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对临床20例静脉化疗药液外渗者进行观察,其中V Pl6外渗者2人、V C R外渗者3人、A D M外渗者3人、M M C外渗者2人、5—Fu外渗者3人、M TX外渗者3人、C TX外渗者2人、D D P外渗者2人。其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64岁,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8例。2化疗药物的分类常用的化疗药物按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2.l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溃烂、甚至坏死。2.2刺激性药物:指化疗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发生局部炎症反应、过敏反应。2.3非刺激性药物:指药物外渗后不对组织产生不良反应。3渗漏的病理生理刺激性药物可引起静脉通透性增高。腐蚀性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原因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多种因素.提出了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为加强静脉外渗防治知识的宣传、进行静脉输液前评估、合理选择血管、提高专业技术、合理使用药物、运用理论方法预防静脉外渗和增强责任心、加强巡回等多种方法.指出只要能掌握了这些方法并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有效控制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深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文献报道放化综合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1]。而化疗常用的药物NVB、VCR、CTX、ADM、5-Fu、DDP对静脉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易致静脉炎甚至外渗导致组织坏死。4~6周期化疗是常用的化疗时间,反复的静脉穿刺往往是患者不能耐受的。深静脉穿刺置管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通道,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及其所致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我病区2003年9月~2006年5月对64例放化综合治疗肺癌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化疗,其中5例发生静脉血栓。现将致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1…  相似文献   

13.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使用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做静脉注射时,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到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关节。保护静脉和预防药物外渗是一个难题,一般主张从中心静脉给药,但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预后差,大部分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近年来,我院在化疗过程中采用浅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浅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作静脉注射时,常可引起静脉炎或栓塞性静脉炎,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静脉外,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轻度红斑、局部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关节^[1],保护静脉和预防药物外渗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以减少化疗药物输液外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妇科住院需要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输注化疗药物时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方式,观察组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输液Ⅰ期外渗为4例(8.3%),Ⅱ期外渗0例;对照组发生输液发生Ⅰ期外渗为10例(20.8%),Ⅱ期外渗6例(12.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总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静脉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四大手段之一,因化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由于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时,也杀灭了大量正常的血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其毒性不仅对患者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还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而引起药物外渗,轻者出现局部红、肿、痛,重者出现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及深部结构的损害,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0%,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7.
袁增花  张翠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168-1168
化疗药物对静脉刺激性大,一旦渗出血管外对局部刺激损伤很重.对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时要严密观察,细心操作,严防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18.
确认静脉针头在血管内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静脉输液时,若化疗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溃烂,经久不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注射化疗药物前要确保静脉针头在血管内方能用药。临床上护士操作时,常规用手挤压输液管观察回血情况来确定。此方法由于突然的压力作用于静脉血管,易使穿刺处静脉破裂导致渗漏,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为此,笔者改进了确认静脉针头在血管内的方法并运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燕  石云华 《护理研究》2012,26(15):1433-1434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属于刺激性药物,由于静脉输液经外周中小静脉时,血管管径狭窄、长度长、血液流速慢、化疗药物与血管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大,受累的静脉即表现为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等炎症表现,即临床上称之为化学药物性静脉炎(简称化疗性静脉炎)[1].护士是实施静脉化疗的执行者,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加强护士专项知识的培训,提高化疗护理质量,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各类深浅静脉导管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静脉药物外渗率逐渐下降,但仍有部分病人使用一次性头皮钢针输液,我科针对部分无条件使用静脉导管针且需输注弱刺激性的化疗药物病人,特制作了一种简易的手部输液固定托,有效减少了钢针输液引起的静脉药物外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