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进行血脂、血流变学、血压的测定,综合评价通脑汤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通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降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风皂贝化痰胶囊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2组均采用溶栓、抗凝、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皂贝化痰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纳、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1疗程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风皂贝化痰胶囊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以西药治疗,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均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3.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郭二霞 《四川中医》2008,26(11):84-8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中风后偏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2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中风后偏侧肢体水肿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蒋素群 《中医药导报》2011,17(6):105-1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老年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3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thel指数评分都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失语进行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失语进行中药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日常生活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活血化瘀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48/51)、76.47%(39/5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解语丹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新侠  罗高国 《光明中医》2009,24(8):1506-1507
观察解语丹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解语丹结合头针.结果:治疗组的语言评测分值的提高较对照组为优(P<0.05);失语症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73.33%,治疗组优干对照组(P<0.05).结论:解语丹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用中药治疗。结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83%、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芩丸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两组患者平均病程、依赖激素的程度、不良反应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风复元汤在中风病恢复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146例病例,经脑CT检查为脑梗塞或脑出血病人血肿完全吸收,病程进入恢复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风复元汤,15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2.8%。[结论]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与远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家认为的中风先兆,实际是远伤的症状,远伤血管内的瘀血,是造成中风的一个主要原因.远伤可防可治,中风也就可预防,采取具体有效措施防治远伤,势必会减少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 玄府学说的渊源 玄府学说起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可见,当时"玄府"本指皮肤的汗孔而言.刘河间从狭义的、可及的汗孔进行大胆的想象,推测体内定有类似汗孔但结构更微细的、遍布体内各处的玄微之府--广义之玄府,并指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分别观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能力(B I)、Fugle-M eye运动功能(FMA),进行初、中、末期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分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3种评分值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总有效率达90%。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值得应用推广,且中医中药及康复的介入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补肾益气活血法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生存者中病残率为70~80%,有不同程度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如何防治和减轻脑卒中致残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从中医角度对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好发年龄等方面分析,认为肾虚气弱血瘀是其发病关键,补肾益气活血法为治本之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及卒中单元理念综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20例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药物及康复治疗措施;分别观察Barthel指数、Fugle—Meyer运动量表、Berg平衡量表及脑卒中神经缺损评分量表,并进行初、中、末期评定,比较治疗前后分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四种评分值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郑杨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6):233-233
外风与中风发病!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郑杨外风;;中风;;中医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中国卒中单元的模式。方法:从卒中单元的特征、在国内发展现状、针灸治疗原则与卒中单元相通性等方面,论述针灸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结果:卒中单元融入针灸特色,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针灸在卒中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针灸在卒中治疗中的作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对两组患者行改良Rankih(mRS)、BI评定。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mRS≤3分的人数逐渐增多,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I分数在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残障等级,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