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分析了当今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发展家庭市场业务的机遇,结合国外运营商的经验,提出了建设中国电信光网社区,推动中国电信家庭市场业务的发展,促进中国电信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借助全业务优势、寻找下一片“蓝海”的时候,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家庭业务上:中国移动推出了“家庭服务计划”,中国电信把天翼移动业务融入了“我的e家”品牌,中国联通也将手机业务纳入了家庭客户品牌“亲情1+”。运营商的集体渴望使得家庭市场骤然升温,人们不免担心,“蓝海”市场有可能迅速变成“红海”市场。  相似文献   

3.
用家庭网关打造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家庭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物联网应用将为运营商带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介绍了中国电信基于家庭网关的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方案,包括家庭物联网业务系统架构、家庭网关中间件系统在家庭环境下物联网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家庭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业务扩展方式及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4.
家庭物联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中国电信作为全业务运营商发展家庭物联网的思路及需求,并对家庭物联网的整体实现方案以及具体实施的关键难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智慧家庭业务是当前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焦点,欧美成熟市场运营商现阶段致力于打造家庭安全、监控、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新业务类型;而国内运营商现阶段正在尝试开展以互联网视频(OTT)为代表的智慧家庭新业务的引入和运营。文章着重分析当前智慧家庭的发展三大方向、家庭业务需求发展的六个趋势以及解析全球智慧家庭规模发展趋势和AT&T的智慧家庭案例。  相似文献   

6.
家庭网关设备的功能和网络定位仅从运营商的基本需求出发,结合运营商网络基础,包括运营商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而对通过家庭网关接入的流量均统称为数据业务;同时,随着智能路由器和OTT("过顶")业务的兴起,家庭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入口被互联网企业持续渗透,运营商管道化趋势加剧。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家庭网关和智能路由器在功能和定位上的异同入手,分析了二者融合的方式,提出了运营商通过智能型家庭网关进行入口竞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赵经纬 《通信世界》2008,(35):10-10
电信重组大幕悄然拉开,中国电信等国内固网运营商正从纯数据、话音的业务运营转向视频、语音、数据等结合的综合业务运营,以便留住和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在运营商的家庭业务战略中,家庭网关成为其发展数字家庭业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9,33(19):76-79
高带宽、低时延、高峰值速率的网络演进,为运营商开展融合性的全业务运营提供了网络基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业务应用方面已经在务实地推进移动互联化和互联移动化的互相融合和渗透。中国联通某省分公司人士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白电信重组之后,就在过去的市场部、集团客户部基础上新增了个人客户部、家庭客户部两个部门。运营商业务部门的重新划定意味着,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思路从此发生变革:从过去以发展用户数为主要考量,到注重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和行业客户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纯依靠用户难以盈利 物联网家庭业务试点多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琛 《通信世界》2010,(39):4-4
物联网家庭业务试点地区运营商通过引入多方合作的方式,分担了初期成本投入,降低了用户月租费负担,并有望实现业务收入的长效增长。多家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家庭业务正在进京。前期,中国移动宜居通、电梯卫士等业务在重庆、广东试点成功后,近期开始在北京市朝阳区进行试点;中国电信也将"家庭安防"等物联网家庭应用融入"我的e家"业务,  相似文献   

10.
从用户需求、智能终端等角度详尽分析了新媒体行业的趋势,然后深入探讨了视讯产业链主导方内容提供商的需求,并总结出电信运营商在视讯产业链中的优势主要在销售和内容分发渠道。随后列举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实践探索,最后从三类终端、一个平台、三类业务几方面阐述了中国电信对于实现智慧家庭业务的愿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家庭市场发展迅速,电信运营商力求通过资源盘活、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等手段来满足家庭客户不断增长的通信及信息化需求.而家庭网关承载综合业务正是运营商为实践这一目标而进行的重要探索。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家庭网关市场前景及产业链发展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家庭网关所能承载的主要业务及其网络服务质量指标要求.最后给出了运营商在大规模部署家庭网关前现网改造需考虑的因素及建议。全文以发展的眼光,从市场前景、业务需求、现网技术改造及应用等几个角度,对运营商利用家庭网关承载综合业务进行研究.为全国家庭网关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信网技术》2008,(9):65-68
随着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以及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目前国内外各大电信运营商先后推出了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电信综合业务。除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等推出了成熟的家庭网络业务品牌以及相关服务外,正式启动重组进程的中国电信运营商也在加紧推进面向家庭用户的电信综合业务。思博伦通信的《思博伦家庭网关/IAD语音测试解决方案》一文详细介绍了思博伦公司的家庭网关/IAD的语音测试解决方案。思博伦公司的家庭网关/IAD的语音测试解决方案,主要使用Abacus50测试系统,帮助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降低测试成本.减少因为语音质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系统风险。本文对目前正在加紧推进面向家庭用户电信综合业务的电信运营商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外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增值服务,构建家庭网络新业务.运营商在发展基于家庭网络的业务时,通过对家庭网络核心设备家庭网关的控制,根据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业务,为宽带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本文选取国外三家运营商的家庭品牌,就如何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为国内运营商更好地拓展家庭市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光进铜退、宽带提速的发展及演进出发,结合PON接入、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探讨光网络环境下运营商开展家庭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接入终端形态与家庭应用场景、信息应用创新、家庭宽带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出在光进铜退、光网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家庭信息化相关产品与业务的开发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通信》2008,10(24):23
目前,国外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以家庭网关为核心的增值服务,构建家庭网络新业务。运营商在发展基于家庭网络的业务时,通过对家庭网络核心设备家庭网关的控制,根据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业务,为宽带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本文选取国外三家运营商的家庭品牌,就如何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为国内运营商更好地拓展家庭市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智慧家庭被认为是新的“蓝海”市场,蕴含巨大商机.目前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终端厂商均在发力,意图抢占该“入口”.中国电信由于在宽带基础网络和家庭用户方面的积累,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最近分别在2016年中国电信“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将加大家庭云等业务的发展力度,以推动智慧家庭生态圈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1,(35):39-39
伴随用户家中带宽的迅速提高,运营商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基于高带宽网络的新型业务模式,这一点在此次展会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此次通信展中,三大运营商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宽带应用,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为主体,展示了覆盖交通、安防、环保等各个行业应用方面的业务;中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智慧家庭再掀热潮,成为运营商下一个主战场.运营商在智慧家庭领域拥有哪些优势?智慧家庭建设中,运营商应如何抓住用户痛点?中国电信为吸引用户,开拓了哪些特色业务?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智慧家庭领域资深专家、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刘文超.  相似文献   

19.
李璐 《通信世界》2013,(28):39-39
家庭业务作为中国电信三大主要业务板块,近年随着光纤到户、OTT趋势等,业务需求旺盛,服务形态不断丰富。本期《通信世界》特邀两家中标中国电信2013年家庭网关集采项目的专家,共同聚焦目前中国电信家庭网关和创新业务发展。着手探究G.hn应用《通信世界》:在智慧家庭战略下,中国电信对家庭网关及其应用有哪些新需求?杨列永:家庭网络逐渐成为家庭业务府用的核心,中斟电信的智慧家庭也是其重点发展的领域,结合智慧家庭战略,中国电信在高带宽接入、家庭网络互联、新技术应用、终端智能管理、用户行为分析、融合业务开展、网络感知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中国移动家庭信息化实施案例,重点对家庭网关及家庭无线宽带业务进行了探讨。首先,指出发展家庭网关对于电信运营商意义重大,并指出电信运营商发展电信级家庭网关业务的优势所在;其次,概述电信运营商在无线宽带覆盖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证明WLAN Mesh组网结合CPE应用在小范围覆盖、低成本、快速布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最后,对家庭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