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胆管囊肿又称胆管囊性扩张,因其大多发生在总胆管,故又称总胆管囊肿。文献报道其发病以东方人为多,且多见于女性,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4:1,一般在10岁以前发病。本文报道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囊肿分别为青年和成年人,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管远端结石是指胆总管与十二指肠衔接处的结石,因此有“乳头”结石之谓。尽管定位诊断方法较前完善,要确定结石究系在乳头抑或壶腹也并非易事。从  相似文献   

3.
ERCP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武  赵大建 《浙江医学》1996,18(5):276-27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e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了解胆道结石的分布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减少术后残留结石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1990年~1995年所作6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ERCP检查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38例,中位年龄41岁。合并肝外胆管或/和胆囊结石50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28例,其中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6例,单纯胆囊切除8例,胆总管探查2例,胆肠内引流术2例.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评价CT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肝内管结石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并与超声对照,讨论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2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根据结石密度可分成4类:高密度结石(>60HU)18例,软组织密度结石(20~60HU)3例,低密度结石(<20HU)2例,混杂密度结石5例。结论CT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并发症的诊断优于超声。所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只有将CT和超声很好的结合互补,才能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益华 《当代医学》2022,28(9):98-100
目的 探讨MRI与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宜春浙赣友好医院治疗的7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实施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实施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T和MRI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及与超声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肝内胆管蛄石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8%;(2)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4类,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柱状或/和囊状扩张为特征;(4)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 CT是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7.
胡玉祥 《医学综述》2001,7(9):551-553
肝内胆管结石病首先由香港Digby于 1930年描述 ,以后日本等国家相继有报道。当前在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是在减少中 ,但不是“消失中”的疾病 ,大量临床问题仍有待解决。随着对肝内胆管结石临床病理变化的认识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亦引进了新的概念。过去对肝内胆管的外科治疗多是对症的 ,主要针对胆道梗阻感染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病一直是胆道良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1 ] 。目前肝切除技术已广泛被应用 ,说明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其优良率达 80 %~ 90 %[2 ] 。由于诊断技术上的进步 ,对…  相似文献   

8.
9.
胆管结石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胆总管结石是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CT与B超是本病检查的常用方法,现将本院CT诊断15例胆管结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冯立志  王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64-164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术前CT影像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①CT平扫为单发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影、巨块型密度不均匀。②增强扫描病灶基本CT征象:增强早期边缘性强化或延迟强化区;无强化区。  相似文献   

11.
共做了180例CT胆道造影(静脉法),胆道显示率达86%。对其中的正常胆道组计100例测量了左、右肝管、总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合称)的近端、中段和远端的内径,得出我国成人各段胆道的正常值范围,它们分别是3.4+1.7mm,4.1±1.96mm,5.5±2.9mm,6.3±2.7mm,4.9±1.9mm。经统计学处理,总管三个部位之间有显著差异。作者提出,在CT图像上测量总管应在相对固定的部位?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标准。本文还描述了胆道的正常位置和走向。讨论了CT胆道造影的方法以及造影药的浓度、剂量等问题,比较了多种方法的胆道测量,探讨了左、右肝管的粗细与体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多种重建算法,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对增强CT上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30例本院进行增强CT检查并伴有胆总管或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三维自适应迭代(AIDR 3D)、全模型迭代算法(FIRST)和DLR对门脉期图像进行重建。比较4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对4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排序并比较。结果 除AIDR 3D肝实质CNR外,DLR图像的CNR(胆管:4.42±0.87,肝实质:3.78±1.47)显著高于FBP[胆管:2.21±1.02(P<0.001),肝实质:1.43±1.29(P<0.001)]、AIDR 3D[胆管:2.81±0.91(P=0.024),肝实质:2.39±1.94(P=0.278)]及FIRST[胆管:2.51±1.24(P<0.001),肝实质:2.45±1.81(P=0.003)],DLR图像的SNR(胆管:1.39±0.85,肝实质:9.75±1.90)显著高于FBP[胆管:0.86±0.63 (P<0.001),肝实质:3.31±1.12 (P<0.001)]和 FIRST[胆管:1.01±0.61(P=0.013),肝实质:5.73±1.37 (P<0.001)],DLR图像的噪声(10.51±3.53)显著低于FBP[24.10±3.92 (P<0.001)]、AIDR 3D[15.72±2.41 (P=0.032)]和 FIRST[17.20±3.82 (P<0.001)]。DLR图像的主观评价排序[4(4,4)分]显著高于FPB[1(1,1)分](P<0.001)、AIDR 3D[3(2,3)分](P=0.029)和FIRST[2(2,3)分](P<0.001)。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可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有助于更好地观察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了30例胸腺病变的CT 表现,其中胸腺瘤 23例,胸腺囊肿 3例、胸腺增生 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 检查显示病变的阳性率达 96.6%,诊断符合率 90.0%。此外,重点讨论了胸腺肿块分型以及胸腺癌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在婴儿胆道闭锁诊断中的应用。1983—1990年共收集了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操作方法与成人不同点为:①婴儿须在全麻下进行;②婴儿进针穿刺的部位较成人偏低;③穿刺针在肝内寻找胆管的速度宜慢,找到胆管后注射造影剂的速度要怏。此造影术不但能鉴别婴儿的阻塞或非阻塞性黄疸,还能确定胆道闭锁的部位和类型,为外科手术提供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我院普外科近30年来,对因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施行胆餐切除术而误伤胆道的29例的处理情况,占同期此类手术3571例的0.81%。其中手术时将胆总管误作胆囊管切断结扎的有26例,损伤后出现胆道狭窄的有24例(81.8%),均在不同时间施以重建胆肠通道手术。手术主要采用以近端肝管或胆总管与空肠吻合的Roux-en-Y吻合术,共19例(79.24%);1例行近端胆管与十二指肠吻合术。木组有19例经1~25年随访,患者完全恢复健康;8例(27.6%)手术后仍有一定的症状;1例因麻醉意外而成为植物人;3例死于肝衰。  相似文献   

16.
崔志安 《黑龙江医学》2012,36(1):19-22,26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普及,胆管损伤发生率约在0.19%~0.7%,开腹手术约为0.4%。发生原因主要有肝门和Calot三角解剖不清、胆囊炎症、解剖变异、电凝使用不当、技术失误、术中出血等。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管外科学组编写的《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08版)进行损伤分型及损伤部位的确定。对于术中即时发现的损伤,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并应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肝胆外科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因胆漏或梗阻性黄疸而确诊,处理时间与远期效果关系密切。术后胆漏者,若引流通畅,影像学检查腹腔内无胆汁潴留,应观察治疗。胆漏3个月未能愈合或后期引起胆管瘢痕狭窄者,不适合内镜或介入治疗时,应行胆管修复手术。胆汁性腹膜炎,原则上应行胆管及腹腔引流,3个月后,再考虑行胆管修复治疗。梗阻性黄疸待胆管扩张后再行修复手术。后期胆管损伤的处理,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内镜和介入治疗。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督导是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本组 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恶性混合瘤 5例 ,腺泡细胞癌 4例和鳞状细胞癌 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 ,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中下段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中下段癌的CT增强表现。多层CT采用薄层双期(动脉和门脉)增强扫描,双期扫描均采用层厚和间隔均为3-5mm的薄层采集,10例行多平面重建观察。结果动脉和门脉期增强扫描,13例显示胆管管壁增厚,2例显示胆管腔内结节影,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中度以上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梗阻段以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增大。MPR图像有助于显示病灶全貌。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MPR图像对中下段胆管癌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防御素2(HBD2)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抗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检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切除肝组织标本HBD2的表达情况。比较胆汁培养为革兰阴性及阳性菌组的HBD2表达的强弱,左右肝组织HBD2表达的强弱,分析HBD2表达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R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 HBD2在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的胆管间质细胞胞浆中表达,革兰阴性菌组的肝组织HBD2表达强于革兰阳性菌组,左肝部位HBD2的表达强于右肝部位,ARACHEⅡ高分组的HBD2表达强于低分组。结论 HBD2在肝胆管结石病肝组织中起到抗菌作用,其表达强度与革兰阴性菌和ARACHEⅡ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女性成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病并结石2例。对其性别、年龄、病因、x线表现、诊断和并发症进行了讨论。认为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对本病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