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以及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现代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食品药物残留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检测和激素检测中的各种应用,讨论了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抗原-抗体、核酸、酶-底物、细菌(细胞)-受体、配体-受体之间的亲和作用,结合压电晶体的高灵敏度,已经产生了新一代能方便地在气相或液相中检测的生物传感器。这类生物传感器在临床检验,食品卫生,环境监测,以及其他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等领域有广泛重要的应用,适合在线监控以及进行分子作用动力学研究。介绍了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模式、适合制作生物传感器的压电材料、表面修饰技术、当前的发展前沿以及国内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3.
脱氧核糖核酸(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核酸杂交分析的传统方法和原理,由此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DNA压电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和光导纤维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研究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核酸生物传感器在涉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其研究正成为当前生物传感技术研究热点。文章对核酸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近年来随着大量转基因食品被批准商业化使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转基因食品性能及产业分析、PEST宏观环境分析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的小型全自动食品电蒸汽发生器适用于国内食品加工实验室,采用PIC嵌入式微控制器实现电蒸汽发生器的温度控制、气压检测、温度与水位联控以及语言报警,并具有温度和压力的数据记录分析等功能,是食品、酿酒、生物以及相关科研院所进行食品工业化实验研究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装备.  相似文献   

7.
生物反应过程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控制的微型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可以实现生物反应过程中多参数的在线检测,系统包含在线微量取样、级联稀释、微型生物传感器、生化工程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与计算机、系统实现的指标为取样10-1000μL/min,稀释倍数1010.54,相对误差小于2.5%,在线测量酵母发酵的葡萄糖质量浓度,最大误差率为3.88%。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具有性能稳定、易被修饰和可进入细胞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与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表明,原始碳纳米管分散性较差,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可以改善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碳纳米管的生物相容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简要叙述了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着重强调了其在食品(如农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等)与生物医学(如生物传感器、药物转运载体、肿瘤治疗、生物成像、生物支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所存在的生物相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的可能途径。最后,展望了碳纳米管在食品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纳米金在生物标记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纳米金粒子的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免疫分析、DNA识别与检测、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中具体的应用原理和进展情况,并展望了纳米金在生物标记领域中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传感器在生物过程监测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讨论生物传感器在此两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食品非可持续性消费行为,主要表明在:食物结构不合理;食物浪费严重;就餐方式不科学、不卫生;不良的食品消费嗜好等。为此,要实现食品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必须使食品消费具有如下特征: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对食品消费的需求;符合居民的平衡膳食结构;适应人们饮食观念的新变化;适应食物消费方式的新转变;迎合食物消费的热点;大力发展高压食品;尽力提倡绿色食品消费。  相似文献   

12.
对改革以来中国粮食科技体制和政策演变进行疏理,比照粮食科技所取得的成就,总结粮食科技体制、政策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今后中国粮食科技政策的取向和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利益主体的行为失控、食品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等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和转基因食品、环境污染影响等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双重挑战.但目前我国分段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的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检测手段和"被"快速老化的监管队伍均无法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尽快建立全国专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建立行业诚信档案、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成为应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挑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不断出台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可食品安全问题仍频频亮起红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成为所有人关心的话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保护和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食品安全犯罪,最熟悉问题食品企业操作的"深喉"已经成为揭露食品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提高食品企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多样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报方式制度,要绝对保证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加大经济奖励力度,以鼓励其积极举报,保障关于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KOSHER是指符合犹太教规的健康的、洁净的饮食及相关产品。KOSHER作为犹太饮食教规,其依据源于《圣经·旧约》,是犹太人生活中必须无条件遵守的。KOSHER证书已成为饮食产品中高品质的标志。KOSHER饮食分为肉类、奶制品和素馨食品三类,其加工方法及操作过程均有严格规定。犹太教饮食教规规定了洁净和不洁净食物的范围,只有符合其教规的饮食才是可食的。  相似文献   

16.
食品科技是指从食物来源到食品加工、包装、贮藏(保鲜)、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的总和.先秦食品科技中,食物原料的丰富性、制作方法和食品的奇特性、原料及其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等诸多特点,可为当今的食品开发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美国耕地保护法律、粮食补贴法律、粮食储备法律,分析美国在粮食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并从这些法律制度中借鉴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制度规定。从耕地保护、提高农民粮食补贴政策和保障国家粮食储备三个方面来论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完善当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所急需的法律体系,从而为促进我国粮食的持久安全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计算技术,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通过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此模型的建模分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作为近两年的热点民生问题之一,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是当今众多法律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作为一个食品生产、消费大国,要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要使我国食品行业、食品出口贸易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不致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冲击和影响,必须针对目前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从法律体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标准、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快食品安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来中国粮食科技体制和政策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粮食科技发展提供了内外在的激励机制和环境条件,并在粮食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在粮食生产方面。这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制度和技术的双重保障。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粮食科技将在市场化、信息化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