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5402例食管癌术后切缘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电  郭梅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6):601-603,60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切缘残留癌(简称切缘癌)的原因,寻找降低切缘癌发生率切实可行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2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将切缘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切缘黏膜下层见有脉管内癌栓(简称切缘癌栓)等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5402例病例中,男3191例,女2211例,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55岁。按原发癌不同分为:颈段癌29例,胸上段癌751例,胸中段癌3964例,胸下段癌539例,多灶癌90例,双原癌29例。5402例标本按年计算切缘癌发生率为5.4%-7.9%,平均发生率为6.7%(361/5402),上切缘癌发生率为5.5%(299/5402),下切缘癌发生率为0.9%(47/5402),上、下切缘癌发生率为0.3%(15/5402)。颈段食管癌、多灶癌的上切缘癌发生率分别为17.2%(5/29)、13.3%(12/90)。双原癌病例下切缘浸润癌的发生率为27.6%(8/29)。切缘癌中原位癌、切缘癌栓、浸润癌的构成比分别为41.0%(154/376)、7.7%(29/376)、51.3%(193/376)。结论 食管癌术后上、下切缘都有发生切缘癌的可能,少数情况下可以同时发生,双原癌者下切缘癌发生率较大,其它食管癌均以上切缘癌发生率较大。食管癌术后切缘癌的发生与病变到切缘的距离负相关,但单纯增加距离不能完全避免切缘癌,常规术中切缘冷冻切片检查,可望真正降低切缘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探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 10 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上、下两端切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检测p5 3、Ki6 7,对比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切缘长度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 10 0例中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分化较好 ) 4 3例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分化较差 ) 5 7例。切缘有癌残留的 19例 (上切缘 14例 ,下切缘 4例 ,1例两端切缘均有癌残留 ) ,2例管状腺癌 ,17例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切缘无癌残留 81例 ,加前 19例中无癌残留切缘共计切缘 180个 (上切缘 85个 ,下切缘 95个 ) ,分化较好组切缘 84个 ,分化较差组切缘 96个。无癌残留切缘中有p5 3阳性表达的 18个 ,Ki6 7阳性表达 4 4个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组切缘长度 <2 5cm组表达显著。结论 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切缘长短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切缘做p5 3、Ki6 7检测 ,对观测胃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手术上下切缘及癌灶细胞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上下切缘和癌灶组织147个样品的DNA倍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切缘和癌灶均出现了DNA异常倍体,其检出率分别为50.0%、63.0%和70.6%,均以非整倍体为主。上下切缘的DNA指数明显低于癌灶(P<0.01)。超二倍体细胞比率和S期细胞百分比,各组均高于正常粘膜组(P<0.01),而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术后由于切缘癌残留及术前对食管癌灶或癌前病变灶的漏诊,成为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食管多发癌及上消化道重复癌外科治疗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例食管多发癌及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分析,提示对食管癌扩大切除范围,有利于切除在术前未被发现之多灶癌和防止切缘癌残留。切除范围不同之两组病例,其切缘癌残留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13.9%和0.86%。在诊断中发现有明确病变后,还须注意有无副癌灶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43例肺癌患者中 ,支气管切缘癌发生 3 1例 ,发生率为 12 .8%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是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肺癌病例应考虑发生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例术前已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术中对切下标本行卢戈氏液染色,正常食管粘膜呈棕黑色,而痛灶及浸润灶呈淡黄色,从而快速判断切缘有无残留,用此法避免2例切缘癌残留。术中将标本送病理切片检查,符合率为百分之百。此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一般资料全组均为食管鳞癌,男26例,女4例,其中一例为肉瘤。30例中9例肿瘤周围有数目不等的浸润灶,明显节段性生长及例,两癌灶正常粘膜间距达4cm。全组病变累及肌层至食管外膜外不等。实验方法标本切下后,纵向剖开,清水洗净,将标本直接浸泡于卢文氏液内,待标本着色(30秒至二分钟),用自来水冲洗,观察…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名耀  杨捷生 《癌症》1994,13(1):35-37
从1000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切缘癌残留92例,将92例切缘癌按病理形态分为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深部浸润癌和淋巴管癌栓五个类型。结果表明:原位癌和粘膜内癌约占一半左右,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深部浸润癌有显著的差异(P<0.05)。作者认为,应把术中切缘快速冰冻切片作为常规检查。切缘癌的病理分型对术后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L  Cheng M  Yu M  Huang J  Xue K  Wang Y 《中国肺癌杂志》2000,3(1):31-33
目的 检测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以预测肺癌手术切除的效果和局部复发。方法 用PCR-SSCP方法,检测50例肺癌和7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地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听P53基因突变,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4例(28%)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6%)肺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未发现P53基因突变。肺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多原发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53和bcl-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消化道多原发癌组织中的p53和bcl-2蛋白表达状况,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多原发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消化道双原发癌组织中的p53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17例患者34个独立癌灶中p53阳性者21个(21/34),bcl-2阳性者14个(14/34)。3例患者第一癌和第二癌的p53和bcl-2表达均为阴性,其它14例患者第一癌和第二癌则有p53或/和bcl-2表达;5例患者p53和bcl-2在第一癌和第二癌中的结果一致,其它12例患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区别。结论p53和bcl-2基因在消化道多原发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这些发现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贲门切缘癌残留与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贲门癌口侧切缘癌残留与病理因素及手术径路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15 2例贲门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与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回顾性调查 ,分析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径路的不同与口侧切缘癌残留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基础。术前对其进行正确估计、选择最佳手术径路、充分切除癌灶是减少和防止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胃癌切除术后202例,切缘阳性18例(18/202),其中贲门胃底癌10例(55.6%),胃窦癌5例(27.8%),胃体癌3例(16.7%),分析切缘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切缘阳性与术者术前对病灶范围估计不足,早期病变术中寻找困难、及术中对肿瘤肉眼分期产生误差有关,并就如何防止切缘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在13号染色体长臂12—13区(13q12—13)上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期寻找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的与ESCC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的缺失区域。方法 用8个位于13q12—13区的微卫星标志物,对56例ESCC患者进行PCR-LOH分析,56例ESCC患者包括34例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22例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结果 56例ESCC患者中,48例(86%)显示一个或更多位点LOH;并发现一个LOH高频率区,位于位点D13s267和D13s219之间,物理距离仅有2.83Mb;在位点D13S1242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68%,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18%,(P=0.003);在位点D13S289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LOH为82%,明显高于无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组的31%(P=0.008),有显著意义。结论 研究提示染色体13q12-13的LOH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染色体13q12-13区上,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ESCC发生发展有关肿瘤抑制基因(TSG)。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971年~1992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1896例,术后发生切缘癌残留60例,发生率3.2%,其中食管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4.4%(44/919),贲门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1.6(16/97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32/59)、22.4%(13/58)和7.5%(3/40)。作者认为食管贲门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强调应切除足够范围的食管,作食管胃颈部吻合和术前放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胃癌切除术202例,切缘阳性18例(18/202),其中贲门胃底癌1例(55.6%),胃窦癌5例(27.8%),胃体癌3例(16.7%),分析切缘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切缘阳性与术术前对病灶范围估计不足,早期病变术中寻找困难,及术中对肿瘤内眼分期产生误差有关,并就如何防止切缘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支气管切缘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活性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支气管切缘(支气管切缘病理切片无癌组织残留)及12例肺部良性病变组织的COX.2活性。结果在80例肺癌组织中,COX-2活性表达为58.8%(47例),切缘COX-2活性表达为12.5%(10例)。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未发现COX-2阳性表达。癌组织COX-2活性与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病理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部位显著相关。支气管切缘COX-2活性与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肿瘤部位有显著性相关。术后随访6mo-3a,共有9例残端复发,其中8例为支气管切缘COX-2活性阳性病人。结论COX-2活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进展和预后有关,检测肺切缘COX-2活性可作为早期预测肺癌术后复发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在胃壁的生长方式与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关系,减少切缘癌残留的发生.方法根据Ming's分型将胃癌的浸润生长方式分为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结果浸润至胃壁肌层及以内6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23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浸润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其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此类病人胃切缘须离肿瘤6 cm以上,乃至全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41例直肠癌新鲜标本的癌灶,癌远端移行区及近切缘正常组织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癌灶SPF和PI极显著高于癌远端2cm移行区及近切端正常组织;。癌远端2cmSPF显著高于近切端组织,说明癌旁2cm组织的DNA合成期细胞已呈增殖活跃状态,尽管普通光镜下此区尚无癌细胞。  相似文献   

20.
抑癌基因SLC5A8在食管癌组织及血浆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霆  黄磊  胡祥 《肿瘤》2009,29(4)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抑癌基因SLC5A8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以及食管癌术前和术后血浆中SLC5A8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检测45例食管癌、癌旁、切缘组织及30例食管癌术前、术后血浆中SLC5A8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组织中SLC5A8基因表达情况.结果:45例食管癌、癌旁及切缘组织中SLC5A8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8.8%、11.1%和4.4%,癌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及切缘组织(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31例SLC5A8甲基化阳性的食管癌标本中仅有2例SLC5A8基因阳性表达,14例甲基化阴性的标本中有10例检测到基因表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30例术前、术后血浆中SLC5A8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3.3%及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C5A8基因甲基化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早期分子事件.血浆中SLC5A8基因甲基化检测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并有可能成为监测治疗反应与判断预后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