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确诊患者142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中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改善(P<0.01),全血高切黏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显著改善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腹肋胀满善太息、失眠多梦、气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T-1、TXB2、NO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ET-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贯化疗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序贯化疗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TnI及H-FABP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气促、疲倦、肢体困重、刺痛且痛有定处及脉络瘀血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日常活动、情绪、运动、社交及睡眠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LH、E2及FSH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贯化疗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可显著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有助于减轻心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诺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67例雷诺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71.8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握拳试验与冷水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诺综合征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参附注射液20 m L/次,2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1剂/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尿钠肽(BNP)和血液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证候、西医心绞痛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91.00%、88.00%,对照组分别为80.00%、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BNP和血液黏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酸镁、硝苯地平片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子痫前期患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素A_2(thromboxane A_2,TXA_2)/前列环素I_2(prostacyclin I_2,PGI_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4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2例。两组均使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第1日:硫酸镁注射液5 g缓慢静脉推注+硫酸镁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硝苯地平片30 mg口服;第2、3日:硫酸镁注射液10 g静脉滴注+硝苯地平片30 mg口服),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0 mL/d,静脉滴注,连续3日)。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NO、TXA_2、PGI_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L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刚性指数(erythrocyte rigidity index,ERI),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ET-1、TXA_2、HBV、LBV、PV、ERI、FIB水平降低(P0.05),NO、PGI_2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T-1、TXA_2、HBV、LBV、PV、ERI、FIB水平降低(P0.05),NO、PGI_2水平升高(P0.05)。结论硫酸镁、硝苯地平片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有效调节子痫前期患者ET-1/NO、TXA_2/PGI_2平衡,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及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镁、硝苯地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尿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统计2组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尿蛋白水平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8.3%,对照组为5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硫酸镁、硝苯地平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降压、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且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以简称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液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通络汤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观察2 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神经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小板计数(BPC)、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PAG、BPC、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F)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ET-1、NSE、SF、TF 水平及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VEGF、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神经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给予参附注射液40mL和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西比灵5mg,每天1次,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监测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循环收缩期血流最大流速(V)s、舒张期血流最大流速(V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拟组、生脉注射液组(低、高剂量)。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生脉组自手术前1d开始给药,连续3d,1次/d,低剂量组生药15g/kg,高剂量组生药25g/kg,其它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给药3d后禁食20h,不禁水,水合氯醛麻醉,用真空抗凝管及干燥洁净试管,各取腹主动脉血3mL。观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球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脉低剂量组、生脉高剂量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性,为中医治疗脓毒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VL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红注射液4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极化液静滴。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VLP、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LP阳性转阴性32例,有效率为82%,对照组治疗后VLP无明显改变。1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极显著改善(P均<0.01),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及高切还原黏度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促进冠心病VLP阳性转阴性。  相似文献   

14.
卢琼杨华 《世界中医药》2014,9(10):1310-13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液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普外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普外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检测并比较2组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修复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对照组血清Ig G、Ig A及Ig M水平,CD4~+、CD8~+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而观察组血清Ig G、Ig A及Ig M水平,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术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对照组SOD、MDA降低,TNF-α升高(P0.01);而观察组仅SOD降低(P0.01),MDA、TNF-α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MDA、TNF-α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普外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血养心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CO)、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及脉涩或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CO及TT、APTT、PT均显著提高(P均<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FI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肺心病肺动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演变机制。方法:随机纳入2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兼痰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日一剂口服,疗程2周,以ET-1、NO、血液流变学为观察指标。结果:经t检验统计分析,肺动脉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组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NO、红细胞压积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元相关分析ET-1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NO与肺动脉压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中药复方有助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缓解,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改善血流变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均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共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液流变学及BODE指数、主要症状等相关因素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73.33%。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了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比值(FEV1/Pre%)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P0.05),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提高氧分压(Pa O2)(P0.05),有效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有效改善BODE指数各因子(P0.05),并显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通过纠正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微循环,增加Pa O2,降低Pa CO2缓解症状,降低BODE指数,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下活血汤联合泮托拉唑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液黏度、免疫功能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下活血汤,治疗1周。统计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尿淀粉酶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PCT、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免疫功能指标(CD4+、CD8+、Treg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尿淀粉酶复常时间及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PCT、PAF、CD8+、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均0. 05),CD4+、CD4+/CD8+及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通下活血汤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高黏状态,有助于改善患者胰腺微循环障碍,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CKD2~3期患者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CKD2~3期患者80例,根据中医血瘀证评分标准分为轻、重度,符合血瘀证患者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血瘀证分级、Scr、BUN、Alb、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CD62P、CD63及e GFR的变化。结果:肾康注射液治疗后,CKD2~3期患者血瘀证评分、Scr、BUN、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CD62P及CD63值均较治疗前下降,而e GFR较治疗前升高。结论:血瘀证普遍存在于CKD2~3期患者中但以轻度居多,肾康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