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介入治疗采用PVB方案,包括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博莱霉素(BLM)。17例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其中Ⅰb 1期3例,Ⅰb 2期6例,Ⅱa期5例,Ⅱb期3例。病理类型:鳞癌15例,腺癌2例。化疗后15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2例化疗无效而进行放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8.2%(15/17),5例肿瘤完全消退(29.4%),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0例部分缓解(58.8%)。1例于2年后死于肺转移。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轻度恶心、呕吐及轻度骨髓抑制。结论: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PVB方案)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94例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1.13%(41/19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肿瘤直径、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切缘阳性及肿瘤分化显著相关(P均0.05),这8个因素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均存在较强关联(OR均5.0)。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中,宫旁浸润、切缘阳性、肿瘤分化G3者占比较低,分别为4.12%(8/194)、3.61%(7/194)和5.67%(11/194)。经Logistic回归法筛选,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该模型对训练样本预测的正确率为74.5%,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结论:对于Ⅰb~Ⅱb期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脉管癌栓情况是用于构建预测其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模型的相对最优因素,由此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50万,死亡约27万,而且大约4/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对于Ⅰb~Ⅱa期宫颈癌,目前的治疗方式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辅助治疗,总体5年生存率为54%~90%~([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62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Ⅰb~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I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其中Ⅰb1期3例,Ⅰb2期6例,Ⅱa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17例,腺癌5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顺铂为主动脉灌注给药。化疗后19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4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6.4%(19/22),5例肿瘤完全消退(22.7%),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4例部分缓解(63.6%),1例于治疗2年后死于肺转移。G3、G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2%(4/22)和4.5%(1/22)。结论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动脉灌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动脉介入化疗,通过观察患者疗效及副反应,评价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完成1个疗程,4例完成2个疗程,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为88.57%,化疗副反应较轻.结论:介入化疗联合手术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Ⅰa2、Ⅰb1及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因素,比较开腹、腹腔镜两种手术路入方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a2~Ⅰb2期宫颈癌病例163例.根据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资料,按2018年FIGO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Chen L  Lü WG  Xie X  Chen HZ  Yu H  Ni X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39-242
目的分析子宫颈鳞癌Ⅰb~Ⅱa期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探讨其在指导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06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06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宫旁组织浸润、深肌层浸润和脉管内瘤栓(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建立预后预测系统,即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3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 3%、83 9%和43 1%。低危组(无危险因素或仅宫旁组织浸润)局部复发的发生率仅为2 2%;中危组(深肌层浸润或合并有宫旁组织浸润)局部复发的发生率为13 5%,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 3%, 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0 6%;高危组(淋巴结转移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25 9%和48 3%,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0 3%。结论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宫旁组织浸润是影响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预后影响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系统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治疗的10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Ⅰb2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7例,直接手术组60例。观察新辅助化疗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理、生存情况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9.57%,其中Ⅰb2、Ⅱa1、Ⅱa2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57.1%和54.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9±0.13)h、(3.94±0.31)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9.20±50.91)ml、(587.40±45.2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0%、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宫颈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分别为19.15%、43.33%,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10.64%、26.67%,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7.66%、4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分别为0.00%、8.33%,宫旁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0.00%、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全身或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程度均在0~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3年的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7.23%、83.33%,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5%、7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疗效确切,降低了手术难度、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手术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9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术前行介入化疗栓塞术,术后根据瘤体形态学变化,评价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于术后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45例行单纯性宫颈癌根治术。用3年时间随访90例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用χ2检验分析统计患者资料。结果:研究组介入术后肿瘤体积均缩小,部分完全缓解,短期介入治疗总有效率达82.22%。术后病理结果:研究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侵犯、宫颈深肌层侵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期间,研究组肿瘤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两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病变组织的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144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6组,a组23例因盆腔淋巴结未检出癌灶仪行根治手术。b组21例因盆腔淋巴结有癌灶,术后加体外放疗。c组36例、d组14例系化疗加根治术治疗,化疗多是经动脉灌注5-Fu及噻替派,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仅化疗—疗程,阳性者化疗二疗程。e组36例、f组14例为对照组接受标准放疗。6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76.2%、80.5%、50.0%、61.1%和42.9%。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复习经手术治疗的子宫颈浸润癌124例,包括鳞癌28例、腺癌30例、腺鳞癌3例及未分化癌2例。其中18例术前期别估计低于术后(14.5%)。Ⅰ期和Ⅱ期病例均有不同比例的宫体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无1例卵巢转移。有17例60岁或以上患者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未见手术并发症显著升高。提示:术前准确估计期别是影响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对包括腺癌的Ⅰb期病例手术可予保留卵巢,老年妇女并非为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4大原因,部分ⅠB期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其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肿瘤未控制或远处转移,合理的治疗对减少宫颈癌患者的复发起到重要作用。手术和放疗仍是ⅠB~ⅡB期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模式,近20年来,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外妇科肿瘤医生对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在治疗方面开展了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淋巴结取样、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神经手术等方法,最佳治疗模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放疗和(或)化疗三者合理应用可有效地改善宫颈癌ⅠB~ⅡB期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并发症也较多。就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模式现況,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及综合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生育指数对轻度(r-AFSⅠ~Ⅱ期)内异症相关不孕术后自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异症生育指数(EF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123例患者中,术后2年累积自然妊娠69例(56.1%),术后6个月自然妊娠34例(27.6%),术后7~12个月自然妊娠28例(22.8%),术后13~24个月自然妊娠7例(5.7%),不同时间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EFI评分8~10分组术后累积自然妊娠率(71.4%,45/63)高于1~4分组(46.5%,20/43)及5~7分组(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2年累积自然妊娠率与EFI评分呈正相关(r=0.312,P=0.000);与r-AFS分期、是否使用GnRH-a及促排卵治疗均无相关性。EF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1(95%CI:0.608~0.794,P=0.000)。通过ROC曲线确定的EFI预测术后2年内妊娠的临界值为7.5分,其预测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6.7%。结论 EFI对于Ⅰ~Ⅱ期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根治性手术治疗550例Ⅰ~ⅡA2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64例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92.2%,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51.6%(P0.0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线、宫颈深间质浸润、宫旁浸润、脉管间隙浸润相关(P0.05);宫旁组织浸润、转移淋巴结部位、阴道切缘状况、转移淋巴结数量、转移淋巴结组数,是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宫颈深间质浸润(P=0.001)和脉管间隙浸润(P=0.000)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P=0.000)是影响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转移淋巴结组数≥2是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Ⅰb期及Ⅱa期淋巴结阴性患者在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的疗效。 根据新的FIGO分期,对1974~1992年麻省总医院(MGH)收治的171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阴性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Ⅳ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7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提取资料数据及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Meta结果显示,放化疗组的完全反应率(OR=2.20,95%CI=1.66~2.92,P0.00001)、5年无病生存率(OR=1.84,95%CI=1.39~2.42,P0.0001)、3年生存率(OR=1.76,95%CI=1.43~2.16,P0.00001)、5年生存率(OR=1.74,95%CI=1.37~2.21,P0.00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的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1,95%CI=2.29~5.09,P0.00001);两组的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87~2.13,P=0.18)。结论:放化疗能显著提高LACC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能增加患者的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但由于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综合治疗的方式和预后。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b1~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放疗加化疗组(107例)、放疗组(45例)、化疗组(22例)和无辅助治疗组(41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预后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7%、53.5%、47.4%和36.0%,放疗加化疗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无辅助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化疗组、放疗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0和0.159)。放疗加化疗组、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7.5%、22.7%、26.7%和34.1%,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8%、18.2%、15.6%和22.0%,复发合并转移率分别为4.7%、0、4.4%和7.3%。放疗加化疗组盆腔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处转移率、复发合并转移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术前近距离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82例。根据术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A组,27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41例)、近距离放化疗组(C组,14例)。B、C组术前辅助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3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临床病理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近距离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脉管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淋巴结阳性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术前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术前化疗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神经侵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月(95%CI:33.8~48.5月)、63.9%;33.8月(95%CI:28.9~38.7月)、53.1%及48.1月(95%CI:37.5~58.7月)、68.2%;3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近距离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能明显改善肿瘤病理缓解率,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因而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后装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初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8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达75%,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与广泛子宫切除+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在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放化疗组);25例患者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和安全性。结果:44例患者中7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90月)。放化疗组中,1例(1/15,6.7%)复发并死亡;根治手术组中,7例(7/22,31.8%)复发,3例(3/22,13.6%)死亡。放化疗组和根治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49月(95%CI 29.216~68.784)、20月(95%CI17.682~22.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放化疗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4%,根治手术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1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放化疗组4例(26.7%),根治手术组7例(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结论: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与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相比,安全性相当,而预后和生存结果似乎更好,但尚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