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母婴HBV垂直感染及其发生标准预防免疫失败原因、孕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来阻断其母婴垂直感染的策略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其防治策略提供指导意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进行临床管理,真正达到HBV母婴"零"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ETV)和拉米夫定(LAM)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重型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4月1日。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研究,共1383例患者(ETV组622例,LAM组761例)。结果显示,在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12 w和24 w,ETV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4或z=2.26,P〈0.02;z=1.92或z=2.23,P〈0.03);在治疗12 w时,相比LAM治疗,ETV显著提高PT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4),但在24 w时,两组无明显差异(z=1.76, P=0.08);在治疗12 w和24 w时,ETV组HBeAg血清学转阴率分别为18.2%和49.5%,与LAM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13.6%和52.1%);在治疗12 w和24 w时,ETV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7.5%和77.5%,显著高于LAM组的23.0%(P=0.04)和52.0%(P=0.002);在治疗12 w和24 w时,ETV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8.2%和12.8%,显著低于LAM组的18.6%(P=0.02)和19.6%(P=0.0001)。结论恩替卡韦比拉米夫定能更有效改善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并且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的抗HBV疗效,为合理选择HIV/HBV合并感染者的抗病毒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A组60例HIV/HBV合并感染者使用拉米夫定(300mg qd)+齐多夫定(300mg bid)+依非维仑(600mg qd)抗病毒治疗。B组60例为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3TC(100mg qd)。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HBVM)定量检测、HBV YMDD变异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VM、HBV DNA及肝功能,治疗观察满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的阴转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的阴转率均较B组高(P0.05);治疗满96周,A组患者仍保持100%的HBV DNA阴转率。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者使用含3TC(不含替诺福韦TDF)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抗HBV效果,且未发生高耐药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抗HBV或HIV治疗中对血脂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随机对照试验为中文检索词,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tenofovi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为英文检索词在相关数据库检索,截至2021年12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评估TAF对TC、LDL-C、HDL-C和TG水平和血脂异常事件(LDL-C>190 mg/dL和TC>300 mg/dL)发生率以及体重增加事件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7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总计15 51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相比对照组,TAF组LDL-C>190 mg/dL和TC>300 mg/dL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61,95%CI:2.6~5.03,P<0.000 01)(RR=3.38,95%CI:1.6~7.11,P=0.000 1)。TAF剂量和用药疗程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BV在感染HIV人群中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更高,在中国HBV高流行区域表现尤为明显。由于HIV和HBV合并感染会造成疾病进展加快,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发生率较单纯HBV感染者更高。对于合并HBV之HIV感染者,若不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而单纯治疗HBV感染,用药需要注意避免诱发HIV耐药。开始ART时,用药选择宜兼顾HBV,治疗过程中若要换药,亦须保留对HBV有效之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很常见,与单纯HIV或HBV感染相比,HIVHBV共感染可加速彼此病情进展,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广泛使用和早期启动,HIV感染者的预后已经得到了大大的改观,但是其肝脏疾病患病率仍较高,尤其在HIV-HBV共感染人群,其病情进展及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有别于单一病毒感染者。文章回顾了近期的多项研究,对HIV-HBV共感染的流行病学、疾病进程特点、抗病毒治疗以及一些正处于研究阶段以治愈为目标的临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3TC)联合替诺福韦(TDF)治疗重症艾滋病(AIDS)合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患者住院治疗及随访阶段的实验室检查数据。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28周留取患者血标本,用巢式PCR扩增HBVP基因区,反转录.巢式PCR扩增HIV pol基因区,分析HBV及HIV是否发生耐药。结果患者随访1年身体状况佳,主要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未发现HBV相关耐药,HIVRNA扩增结果为阴性。结论联合3TC与TDF两种药物的HAART方案能在短期内达到对HIV和HBV两种病毒的抑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永涛  卜贤玉  李滨 《肝脏》2020,(4):400-402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治疗失败的HBV感染伴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的基线HBV DNA与ALT将患者分为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高ALT组与低ALT组,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补救治疗,比较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转换累积率、ALT累积复常率。结果58例患者经96周补救治疗后,70.69%患者病毒学应答、34.48%患者HBeAg血清转换、82.76%患者ALT复常。低载量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显著高于高载量组(P<0.05)。高ALT组与低ALT组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7%(7/58)。结论选择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用于HBV感染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ALT、HBeAg等指标,尤其对基线HBV DNA低的患者,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9.
HIV/HBV合并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有3.7亿-4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由于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因而有部分患者合并HIV感染。在欧洲,约8%的HBsAg阳性患者合并HIV感染。性传播和/或静脉注射毒品是最为普遍的传播方式。在HIV感染者中,HBV感染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影响病情进展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HBV感染合并HIV感染患者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均可经血液(静脉吸毒和血制品输入)、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因此,HIV/HBV共感染情况很常见。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机会性感染等合并症已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然而,由HBV共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已经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菲韦伦(EFV)或TDF+3TC+克力芝(LPV/r)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合并感染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实施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治疗,治疗3、6、12个月后随访,分析CD4+T淋巴细胞、HIV R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别增加了76个/μL、138个/μL和145个/μL;治疗6、12个月后,HIV-RNA抑制率分别为79.49%和95.56%,HBV-DNA抑制率分别为77.14%和97.06%;抗病毒治疗12个月内AST、ALT先升后降,治疗6个月时,除2例肝功能异常外,其余肝功均复常;HIV/HBV合并感染者病死率为10.87%。结论 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对HIV和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HIV/HBV合并感染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替诺福韦酯(TDF)是替诺福韦的前药,是一个新型的无环核苷(酸)类似物,临床研究显示其对HBV、合并HIV感染及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而最新的研究也表明,TDF单独应用治疗CHB单一感染也有着较好的疗效和病毒抑制作用。由于TDF的抗HBV作用优于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低,且对大多数HBV耐药株有效,因此,TDF在HBV感染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TDF+3TC+艾诺韦林(ANV)方案治疗初治HIV/AIDS患者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中心使用TDF+3TC+ANV方案作为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数据,截止收集日期为2023年3月1日,描述患者一般特征,且对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体重、肝肾功能以及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48例,意向性分析(ITT)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69.6%(103/148),符合方案集分析(PP)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83.7%(103/123),123例患者治疗24周CD4细胞水平为346.0(223.0,484.0)个/μ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17.0(142.0,414.0)个/μL(P<0.001)、HDL-C较基线升高(0.9 vs. 1.1 mmoL/L,P<0.001)、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67.0 vs. 71.0μmoI/L,P=0.023),AST从治疗前的25.0(20.0,34.0)U/L降至23.0(18.0,28.0)U/L(P=0.014),且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由于HIV和HB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增加了HIV/HBV合并感染的风险。二种病毒相互促进彼此基因的转录复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产生新的变异,影响治疗效果。抗HIV和HBV的药物中包含了相同的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曲他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如果不能正确使用这些具有双重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就很可能诱导HIV或HBV耐药株的出现以及抗病毒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对AIDS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对HIV/HBV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替诺福韦DF(TDF)抗病毒作用机制 替诺福韦是5’-单磷酸腺苷(脱氧腺苷)类似物,已经被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数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但是口服吸收差,替诺福韦DF(TDF)能提高口服吸收和细胞对其摄取。TDF是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替诺福韦的酯类前体药,与其他NRTI一样,TDF为DNA的天然底物的衍生物,口服后很快就水解为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被细胞激酶磷酸化生成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替诺福韦二磷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3TC)为基础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IV/HBV)合并感染者HBV耐药的影响。方法依托既往建立的使用仅3TC有抗HBV作用ART方案的HIV/HBV合并感染队列,选择进入队列时HBV DNA1000拷贝/mL感染者,选取治疗48周前后采集的血浆标本,用测序法检测HBV耐药,分析48周前后HBV耐药突变。结果进入队列时艾滋病初治和经治患者分别为5例和14例,6例经治患者有HBV耐药突变。48周后,5例初治患者和6例经治患者获得乙肝病毒学应答,8例经治患者HBV未被抑制,其中4例出现新的HBV耐药突变。结论对初治HIV/HBV合并感染,基于仅3TC有抗HBV作用的ART短期内对HBV有较好抑制作用,长期治疗应优先选择含3TC和替诺福韦(TDF)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据医业网9月7日报道(原载Pediatrics 2006:118:711-718),替诺福韦对于需要疗法改变的HIV感染忠儿有效,但是这种药物似乎可引起其中某些患儿骨矿密度(BMD)降低。美国儿童医疗中心的Steve L.Zeichner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接受替诺福韦作为救援治疗直至96周、平均年龄为12.1岁的15例儿童的数据。然而,6例年龄显较小(平均年龄为10.岁)的患儿显示BMD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朱浩翔  张继明 《肝脏》2011,16(2):145-147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及替诺福韦(TDF)。前4种药物国内均已上市,且临床已广泛应用,而TDF仅在国外上市,国内尚未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因此本文将对该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耐药情况等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拥有共同的传播途径,HBV/HIV合并感染相当常见,尤其是在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和血友病患者。HIV会影响HBV的自然史,HI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相关的免疫重建可能导致以HBV感染肝细胞为靶点的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从而加速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和肝硬化。在处理HBV/HIV合并感染者时,HIV的控制是首要的,HIV治疗应选择含有能同时抑制HIV和HBV两种病毒的药物方案。对控制较好的或免疫功能较好的HIV感染者,其HBV治疗目标与单一HBV感染者相同:e抗原血清转化、谷丙转氨酶(ALT)复常和HBVDNA抑制。治疗选择包括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泰诺福韦和恩替卡韦等。所有这些药物对于单一HBV感染者均显示有效,但对HBV/HIV合并感染者的HBV治疗尚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因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孕妇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拉米夫定(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经LdT和LAM治疗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文献,并应用RevMan 5.2软件对HBV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以及婴儿血清中HBsAg和HBV DNA阳性率进行合并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LdT组926例,LAM组425例,对照组1056例。孕妇分娩前,LdT组和LAM组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dT组vs对照组:SMD=-4.22,95%CI(-4.39,-4.05),P0.05;LAM组vs对照组:MD=-4.18,95%CI(-4.52,-3.85),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LdT组HBV DNA下降更加明显,且病毒学应答高[LdT组vs LAM组:SMD=-0.61,95%CI(-0.77,-0.46),P0.000 01;RR=1.58,95%CI(1.19,2.08),P0.001]。随访6~12月龄婴儿,LdT组和LAM组婴儿血清中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dT组vs对照组:RR=0.05,95%CI(0.02,0.14),P0.00001;RR=0.04,95%CI(0.01,0.14),P0.00001。LAM组vs对照组:RR=0.21,95%CI(0.11,0.40),P0.00001;RR=0.22,95%CI(0.11,0.43),P0.000 1]。进一步分析,LdT组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应中与L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T组vs LAM组:RR=0.36,95%CI(0.04,3.32),P=0.36]。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经LdT或LAM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中HBV DNA水平均下降,LdT组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明显,且LdT和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