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北京市农委将与市文物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市文化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和支持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北京各区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符号,绝不能让传统村落消失殆尽。北京将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传承要素的修复和整治,保护和利用好山水林田自然景观;还要挖掘整理农村非物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得到了全国性的响应,并由此蓬勃发展;但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村原有的自然特色,滥用景观元素,导致了乡土文化的破坏与丧失。本文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调查研究,从村落外部空间的山水选址、村落内部的空间格局、院落空间与建筑类型四方面挖掘村落的空间特色与村落空间所承载的乡土文化。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在传承、延续乡土文脉的问题上做出创新性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与发展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意义,从顺应自然发展、打造历史文化景观、建设乡村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传承与发展传统生态文化的具体策略,有利于促进乡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传统村落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传统村落整体的、真实的、可持续的保护与活态传承,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文章以贵州省从江县马安村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204-205
随着对文化生态学的研究的推进和对村落研究的发展,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是一门具有交叉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本文阐释了什么是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阐明了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的价值,着重对传统村落的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着重对在民俗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三个方面的村落文化生态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伴随"美丽乡村"等政策落地,传统徽民居村落得到发展.街道景观是传统村落中的重要组成,为完善徽民居村落的整体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等方式,总结街道空间、街道内容物、街道文化等内容,探索街道景观中的元素构成与文化内涵.徽民居街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承载村落日常交通与生活,受传统村落规划、地域文化影响,街道空间曲折有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落中的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所在。本文以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对村落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物质形态研究,同时总结归纳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后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营造策略,进而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正>从传统建筑文化技艺传承到传统民宿设计开发;从传统村落、历史街区保护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传统文化建设贯穿于国计民生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搭建传统建筑交流展示平台,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首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旅游载体的古村落,在建设理念和模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特色不足、内涵不够、产业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广西桂林大柳村的古村落旅游规划与空间改造为例,将其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解析村落特色、文化传承、生态扶贫、空间改造等方面,探讨规划的落地性和实用性,以期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和古村落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文章以揭阳市白塔镇为例,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着力点,从资源、产业、文化三大主题板块分析村落特色,并进行规划设计,形成“1路线、3链条、3板块、7村落”的规划布局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感知反映居民心理与情感,体现大众对乡村发展建设的真实诉求,是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集体记忆逐渐衰退,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情乡愁。赣南传统村落在生活生产方式、村落风貌、历史沿革等方面独具特色,文化价值亟待被挖掘。因此,如何在保护传统和传承村落历史文化基础上,唤醒居民的集体记忆与大众的认同感,并对传统村落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开发和规划发展是当前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粤西南江流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江流域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孕育了该区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文章基于建筑美学理论对典型传统村落与建筑的选址布局、空间组织、装饰技艺等进行审美文化层面的研究,总结出南江流域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的建筑美学三维度。这对于该区域正在进行的南江文化创意基地规划、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落是人类最基本的聚居形式,中国传统聚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聚落形态。该文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结合当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从尊重自然环境、保持聚落风貌、提升居住品质、彰显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传统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本色随着基层农村人口的迁徙而衰退.乡村人员结构单一、乡村环境保护的片面性、乡村村落的"空心化"发展是当前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贵州山区原始乡土村落.在规划整体上适当保留乡土村落的原始价值,这种价值包含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乡土村落有许多原始环境对生态多样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可因为保证乡土村落建筑的统一而去破坏,应适当地保持原生态.在文化价值方面,传统村落中存在一定数量具有历史沉淀的古旧建筑,应当进行评估与梳理,选择性的拆除和保留,以传承乡土文化,保证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并合理设计形成乡土村落的特色与名片.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美丽乡村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新时代黑龙江省特色村落的营建,应针对黑龙江省村落文化传承的途径,分析其内在特征及规律,寻求相应的营建策略,以此为不同地区的乡村营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选取皖南地区9个典型村落作为考察和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化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从村落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分类特征、聚居形态与轴线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形态与聚居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美丽乡村空间建设的建议。在不同自然环境背景下,团状村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到聚居向心力的影响,带状、辐射状村落受到聚居向心力及轴线的共同作用。村落聚居核心、聚居副中心、发展轴线的组合关系,体现了村落空间基本结构特征与乡村空间发展规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遵循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功能内涵。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集聚扩张及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人口的单向流动及大量现代化小城镇的涌现,自然村落在自生自灭的状况中逐渐消亡,伴随着其消亡的还有数千年历史的乡村生活方式及乡村文明,"乡衰""乡愁"成为当下乡村发展的真实写照。本论文基于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角度,探索一种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构建乡村持续发展生态圈。这种模式强调乡村环境、乡村文化、乡村产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村落及文化进行保护,更试图寻求着力点,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文明的创新传承与乡村机制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8.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美丽家园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管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特色挖掘为手段,兼顾重点与普惠,强调从建设到维护,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起乡村人居环境投入、管护、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村落文化传承的主体和源动力,提出延续、重构与再生的文化传承思路,总结适应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模式。在东张村规划案例实践中,从山水格局的延续、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现代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的三个方面发展了寓意不同的村庄空间,在传承的基础上为乡村物质与经济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实践证明,在乡村建设中将文化与空间发展结合,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走上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21,39(6)
村落的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村内集体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往往也是体现村落文化的场所。而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化研究,其本身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化,不仅仅需要满足环境整治这一物质层面上的要求,还应考虑村落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这一精神文化层面上的要求。江门市大泽镇同和村是一个拥有自身独特农业文化的村落。该文通过结合此次同和村美丽乡村风貌活化设计实践,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村落公共空间的活化,丰富此领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