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应力下岩石渗透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岩石在承压水渗流过程中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裂隙的扩展规律及导致的最终破坏形式,采用MTS 815.02岩石力学电液伺服系统对岩石试件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基于岩石力学理论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渗流实验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力学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岩性、成岩条件、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及受力状态是影响岩石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岩石渗透率的"突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岩石内部裂隙发生大规模扩展时应力状态及扩展速率的差异,岩石渗流过程中裂隙的扩展贯通及最终破坏形式,不仅与岩石的岩性有关,还和裂隙与主应力的夹角及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四种岩石的声发射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岩石破坏的声发射机理和规律。研究表明,岩石的声发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本身,且岩石的声发射事件率与其能量率规律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蔡文娟  李威  刘大伟  庞洵 《煤矿机械》2006,27(12):24-26
岩石力学强度指标的测定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基础。点荷载试验是测定岩石强度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主要阐述了一种智能岩石点荷载试验仪的设计。简要介绍了智能岩石点荷载试验仪的原理及其功能,详细描述了该智能岩石点荷载试验仪的机械结构及软硬件设计。同时开发了上位机软件,为岩石强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水下岩石爆破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下岩石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各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认为影响水下岩石爆破炸药单耗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RQD、水深H及岩性因素 f ,推导出了水下岩石爆破炸药单耗 q的公式  相似文献   

5.
顶板垮落诱发瓦斯灾害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力学、摩擦学、燃烧学等原理,研究了岩石摩擦、撞击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及岩石表面升温机理,建立了岩石升温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引起瓦斯燃烧的条件,得出了岩石摩擦、撞击过程中引起表面升温的主要因素为岩石相互作用的摩擦生热、岩石变形引起的应变能升温和岩石破坏释放能量升温.研究表明:岩石碰撞升温通过热对流作用引起周围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如果瓦斯-空气混合气体原始温度上升到瓦斯着火温度,时间大于瓦斯爆炸的感应期,就会引燃引爆瓦斯.  相似文献   

6.
岩石力学在我国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论述了我国岩石力学现状及其进展,简要回顾了岩石力学在我国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文章小结了我国岩石力学的发展特色,对近、中期可预期的进展及其前景进行了瞻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及对煤储层压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不同地区煤岩及顶、底板岩石样品的力学性质数据,总结了主要岩石类型的力学性质特征,重点对两者力学性质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决定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如岩性、孔隙特征和含水率.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两者力学性质差异对煤储层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的强度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岩石的软化性取决于岩石的矿物组成与孔隙性,水分对不同岩性岩石强度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力学性质的差异,影响了煤层中地应力场的分布,使得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表现出与常规储层水力压裂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轴压缩条件下四种岩石的声发射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岩石破坏的声发射机理和规律。研究表明,岩石的声发射特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本身,且岩石的声发射事件率与其能量率规律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岩石润湿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对大庆油田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物驱之后油层岩石润湿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岩石润湿性变化机理.结果表明,3种驱替方式之后岩石润湿性均向亲水方向转化.三种方式改变岩石润湿性的机理分别是,注入水对岩石的长期冲刷以及水对岩石表面油膜中极性分子的溶解作用;聚合物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沉淀以及其增粘特性对岩石表面油膜的剥离;三元复合驱中碱起主要作用,对岩石表面性质的改变及其对岩石表面油膜的溶解作用.与水驱相比,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后岩石亲水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岩石强度与变形存在显著的尺度效应,致使实验室尺度的岩样强度与变形测试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工程范围的大尺度岩体或微纳米级尺度的岩屑(矿物)。实现岩石强度与变形的跨尺度表征,即基于常规岩心测试手段,结合跨尺度表征方法来预测其他尺度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变形规律对于油气高效、经济、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岩石强度与变形尺度效应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研究岩石强度与变形尺度效应的主要理论、主要认识和影响因素,并对石油工程领域岩石强度与变形尺度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预测岩石强度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影响岩石破坏强度的孔隙率和对应力敏感的纵波速度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给出了岩石破坏强度与初始损伤变量(即孔隙率)和岩石破坏强度与纵波速度之间的理论公式,提供了预测岩石强度的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岩石构造分析了在岩石爆破中影响产生飞石的主要因素,并指出爆破飞石的主要方向,对爆破和施工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声发射测试手段,根据单齿侵入破岩时载荷、声发射与侵入深度的变化关系,结合分析岩石内部组织结构和破碎坑附近的裂坟分布,探讨了单齿破碎岩石的发展过程,岩石内部的破裂性态以及影响岩石声发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岩石的稳定性,基于岩石质量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能够间接反映岩石质量的6项主要指标,构建了影响岩石质量的指标体系。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6项指标进行评价和处理,得出了岩石质量的数学评价模型。在分别对不同部位的岩石样品的6项指标进行室内测试得到相关数据后,运用该模型对不同部位的岩石样品进行了评价,将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矿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岩石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岩石边坡的风化和侵蚀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岩石边坡的风化速度主要受岩性及构造、气候、岩体结构特性、岩面起伏及其裸露程度和人为因素的控制。此外也分析了岩石边坡侵蚀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降低。这些将为工程上治理岩石边坡的风化与侵蚀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娟 《煤》2018,(11)
本文主要针对煤矿岩石巷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展开讨论,且在煤矿岩石巷道掘进中应用3种设备来介绍了掘进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状况。在煤矿开采中,岩石巷道掘进的工作效率因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声发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永胜  余贤斌 《金属矿山》2008,38(10):25-28
采用SDAES型数字声发射仪和岩石参数动态测试系统,对云南大红山铜矿2组岩石进行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实验,研究岩石在单轴加载过程中声发射活动随时间和应力、变形等内在规律,比较2组岩石声发射规律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的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2组岩石声发射活动规律大体相同。除加载初期外,岩石声发射活动与试样体积变形间有较好的关联性,岩样中裂纹形成和原有裂纹扩展是造成岩石声发射活动与试样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岩石破坏过程中岩石的声发射率和能率不完全一致,声发射能率的变化规律较声发射率表现得更加敏感,更适合用来预测岩石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对岩石结构体风化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岩石的风化作用进程主要受控于风化前锋面的扩展,岩石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应力使岩石结构体向小颗粒转变;在非饱和带潮湿环境中,水分以汽态方式侵入岩石内部并开始化学风化,随着时间的增长,风化前锋逐渐扩展,岩石结构体最终转化为腐岩结构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第Ⅱ类岩石变形机理的分析,得到第Ⅱ类岩石变形具有脆裂性,在隧道工程中主要表现为突然崩塌.从该类岩石的特性着手并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分析,得出诱发崩塌的原因主要与岩石的强度、冲击应力、扰动荷载、施工质量等有关系,尤其在特殊环境下多个因素同时出现,更容易发生不良地质灾害,并提出了一套规避不良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控方案.  相似文献   

20.
采矿及地质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岩石,自然界的岩石,又是各种各样的矿物集合体,物理机械性質极其复杂,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物質。不同种类的岩石,所表示出对凿岩爆破、采掘、稳定性等等技术指标也不一样,为了合理的进行生产活动,提高采矿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我們必须对岩石进行科学的分类。一岩石分类的各种方法由于岩石性质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岩石分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分类方法考虑的主要技术因素也各异,概括主要的是根据以下三个原則进行: 1.按岩石物理性質和力学性質 原則划分的岩石分类方法: 普氏、莫氏、罗芝沃勒、列依蒙特、博基、秦巴列維奇等人的分类方法,都属于此类岩石分类方法。普氏利用岩石抽象的坚固性系数(f)把岩石划分为10級。莫氏、罗芝沃勒的岩石分类法,都是选取某些单一的矿物为标准条痕,把岩石分为10級。列依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