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铸保护渣,一般都是多种物料的粉状机械混合物,在受热熔化过程中,这种保护渣会发生分熔,从而造成不均匀成渣。 本文提出一种检测连铸保护渣分熔倾向度的方法,并依此法为CaO-SiO_2-Al_2O_3-Na_2O-CaF_2系连铸保护渣建立了一个分熔度的统计数学模型,可以用该模型来预报该类连铸保护渣的成渣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闫伟 《鞍钢技术》2000,(11):9-10,30
预熔型空心颗粒连铸保护渣是目前国际上于连铸的一种先进的保护渣,介绍了此保护渣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赵克文 《钢铁钒钛》1995,16(4):50-54,62
介绍了预熔型颗粒状保护渣的性能,特点,生产工艺,以及预熔型颗粒状保护渣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指出了预熔型颗粒状保护渣在我国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提出了开发我国的高效连铸用保护渣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试样变形法中各种因素对粉渣熔融温度及熔融速度测定值的影响,以及小试样熔速与模内粉渣整体熔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升温速度,试样密度,垫片材质及粗糙度等均对熔融温度测定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分析纯试剂配制的三元粉渣的熔融温度测定值均高于其液相线温度,且随碱度趋近于1,差值趋于最小。操作因素对熔速的测定值影响很大,粉渣整体熔速与其熔融温度无高低对应关系,但两种熔速之间有定性的高低对应关系;随粉渣加入量的增加,模内粉渣熔速减慢。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保护渣熔化速度、熔融特性和熔融结构与渣中配炭量、配炭种类和配炭方式的关系。研究发现,炭质材料影响保护渣熔融行为的程度取决于炭质材料的含碳量,分散度和着火点,复合配炭优于目前广泛采用的单一配炭,采用复合配炭后,保护渣的熔融结构呈含有熔融层,半熔层、烧结层和粉渣层的多层熔融模型,熔化速度随含碳量的改变增减较缓。熔融特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使之能适应于连铸工艺参数在连铸过程中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熔分温度、熔分时间和球团碱度对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熔分效果的影响,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了不同碱度配比下的渣系三元相图,并结合XRD分析了熔分渣系特点,解释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还原熔分过程。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熔分温度、熔分时间和球团碱度有利于渣铁分离,但球团碱度超过1.0后,由于三元渣系组成移动到了高温区,使熔渣熔化性温度升高;熔分时间超过40min后,渣系中TiN逐渐增多,增加了熔渣的黏度,不利于渣铁分离。金属化球团熔分还原的最优条件为熔分温度1 550℃、球团碱度R=1.0、熔分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7.
首钢第二炼钢厂160mm×160mm小方坯连铸使用高碳钢用FRK-45型保护渣生产碳含量为0.35%-0.50%的中碳钢时,大量连铸坯表面出现纵裂和横向凹坑。通过降低连铸机拉速、提高保护渣碱度及延缓保护渣熔速,改善了连铸坯坯壳与结晶器壁间的渣膜传热,使连铸坯的表面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板坯连铸低合金钢Q345D过程中易结渣圈现象,对渣圈产生机理作了研究,通过成分分析、性能测定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确定了实验条件下导致保护渣结渣圈的各项因素。实验证实,保护渣使用过程出现分熔现象,使渣熔化不均匀,以及配碳不当是导致保护渣结渣圈的主要因素,结晶温度高以及液渣层厚也易结渣圈。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半球点"测定法对连铸保护渣进行熔化温度检测,对比无氟渣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熔化温度检测值差异,结果表明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检测值随升温速率增大而降低,挥发的影响要远大于分熔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建立了关于碱度、Al2O3、CaF2、Na2O、MgO等组元变化的熔化温度非线性回归模型,测绘出关于助熔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钢的连铸在向高速化、铸坯不清理化发展,迫切希望研制新的保护渣来取代原有的混合型保护渣。所研制的新的预熔型保护渣的特点在于使用的是将各种原料混合物预熔后得到的预熔基材。使用预熔基材稳定了保护渣的质量,使高速浇铸的铸坯得以实现不清理化。经实用研究,选定竖炉作为熔化炉并确立了操炉技术,研究出了预熔基材造粒技术和高均质预熔保护渣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含铌铁矿粉氢气选择性还原过程中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云鄂博含铌铁矿粉氢气选择性还原-熔分-铌铁冶炼的提铌方案中磷的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在该试验条件下,磷质量分数为0.100%的含铌铁矿粉通氢气还原后熔分,得到磷质量分数小于0.010%、铌质量分数为2.000%的富铌渣,铁中铌质量分数为0.008%、磷质量分数为0.230%,铌磷分离效果明显,同时熔分后铌品位是原来的3.5倍。试验结果表明,氢气在还原阶段能够在还原铁氧化物的同时将Ca3P2O8还原,通过熔分达到铌与磷、铁元素等分离的目的,铌有效地富集在渣中。  相似文献   

12.
潘国平  江皖等 《安徽冶金》2002,(2):30-32,50
介绍了预熔空心颗粒连铸保护渣生产技术,质量控制要求,产品应用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碳元素含量较高。假定保护渣中碳的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其碳的等温与变温曲线可反映保护渣在升温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其保护渣在高温区碳的挥发特性,测定其碳黑与石墨的表征含量,该表征含量可反映出保护渣固体转化为液体过程中[C]的变化规律,为分析其结晶器内保护渣的熔速提供了论据。一、连铸保护渣技术连铸保护渣技术作为连铸保护浇筑重要的一环,对连铸生产的顺序和连铸机的铸坯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包晶反应类钢连铸坯的表面缺陷,  相似文献   

14.
《炼钢》1995,(1)
连铸保护渣扩大试验效果好攀钢与重庆大学合作开发的连铸保护渣,于1994年5月初在攀钢1350板坯连铸机上完成第一阶段扩大试验任务。试验钢种有Q235、16Mn等,浇钢量超千吨。与宝钢渣对比试验表明,结晶器内具有较好的铺展性、熔速适当,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德国保护渣化学成分的指标,提出了炼钢厂用于连铸生产的国产保护渣的选择原则,并对国产保护渣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主要指标(碱度、熔速、粘度等),同进口渣相比基本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包头地区某褐铁矿粉和无烟煤粉为主要原料配制含碳球团,通过高温直接还原熔分制备珠铁。考察了配碳量、粒度、温度、保温时间对还原和熔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保温时间是直接还原和融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球团配碳量nC/nO=1.1,褐铁矿粉和煤粉粒度为小于0.048 mm(-320目)在1 370℃保温时间为5 min,所得产物还原率高,渣铁分离效果好,并且分离的渣能够自然粉化,有利于进一步筛分得到高品质的珠铁,产品可以作为炼钢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铸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电渣冶金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介绍了几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内外电渣冶金新技术,包括弧渣重熔、洁净钢形核铸造、单极电渣快速重熔、双极电渣连铸、旋转电极重熔技术和液态金属电渣冶金技术。  相似文献   

18.
(据冶金信息电讯)由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攀枝花钢铁公司共同承担的“九五”国家攻关项目——“高效连铸技术”中的高速连铸保护渣系列及制造工艺的研究,正式完成。该研究项目对预熔空心颗粒保护渣的粘度、碱度,结晶温度、熔化速度、熔点、化学成分、性能配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半球点"测定法对连铸保护渣进行熔化温度检测,对比无氟渣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熔化温度检测值差异,结果表明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检测值随升温速率增大而降低,挥发的影响要远大于分熔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建立了关于碱度、Al_2O_3、CaF_2、Na_2O、MgO等组元变化的熔化温度非线性回归模型,测绘出关于助熔剂(Na_2O+CaF_2)组成变化的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等值图,基于挥发影响对熔化后试样做XRF成分分析,对熔化温度回归模型和熔化温度等值图进行修正,对比得出,熔化温度检测过程Na_2O和CaF_2成分显著降低,熔化温度检测值相对理论值偏高。  相似文献   

20.
大规格角钢同侧、两侧肢面及内外侧肢面出现凸泡缺陷。通过系统的实验分析,查找出导致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连铸设备、连铸工艺和连铸用保护渣等辅料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连铸时产生严重卷渣,造成皮下大型夹杂物富集从而产生缺陷。通过加强保护渣管理,严格控制保护渣含水量;提高保护渣熔速和保温性能;采用恒拉速技术,减少液面波动;优化水口设计或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优化并稳定钢水过热度等几个方面的改进,避免了凸泡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