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二尖瓣冗长瓣膜立体形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二尖瓣前叶冗长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的原因。方法 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二尖瓣冗长患者18例(研究组),正常人23例(对照组)。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应用RT-3DE观察畸形二尖瓣立体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测量两组的二尖瓣前叶长度(AMV-L)、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LVOT-V)、压力阶差(LVOT-P)、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二尖瓣血流速度(M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HR),测量研究组的二尖瓣前叶残余冗长部长度(AMV-eL)。结果 ①研究组的AMV-L、LVOT-V、LVOT-P、IVS-D、LVPW-D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LVD-D、LVS-D、MV、LVEF、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研究组二尖瓣前叶冗长部均出现收缩期前向运动(SAM);③研究组的AMV-L与AMV-eL呈正相关性(r=0.925,P<0.05),AMV-eL与LVOT-V、LVOT-P呈正相关性(r1=0.916,r2=0.923,P<0.05)。结论 二尖瓣冗长可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其残余冗长部收缩期前向运动是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原因,梗阻程度取决于二尖瓣前叶长度及其残余冗长部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继发感染性二尖瓣前叶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选择左室流出道梗阻继发感染性二尖瓣前叶穿孔及单纯左室流出道梗阻病例,采用数字化超声心动图技术,比较2种情况下二尖瓣返流的特点及二尖瓣形态学改变。结果左室流出道梗阻继发感染性二尖瓣前叶穿孔时有下列特点:(1)二尖瓣返流由源于前叶体部及瓣叶对合缘的2束返流构成,在心尖四腔切面上返流束呈“Y”字形;(2)二尖瓣返流连续多普勒频谱为2束返流共同形成的叠加频谱;(3)二尖瓣前叶体部可见结构改变。单纯左室流出道梗阻者无上述特点,其二尖瓣返流为单一起源的偏心返流束。结论左室流出道梗阻继发感染性二尖瓣前叶穿孔时,二尖瓣返流束的起源、形态、频谱及二尖瓣前叶结构均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及STIC技术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胎儿超声检查的孕妇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检验结果准确率进行比较,将300例胎儿进行分析,经诊断80例为右室流出道梗阻,33例胎儿产后证实,23例患儿终止妊娠并尸检,24例终止妊娠,220例诊断正常。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66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0例,多普勒超声联合STIC检查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70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5例。对两组进行比较,采用联合检查明显优于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临床在对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等心脏畸形进行检查诊断时应用联合检查,提高了产前胎儿诊断效果,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检查意义。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48岁。因阵发性头晕 2 0年 ,加重 2天就诊。有高血压病史 2 0年 ,一直服用卡托普利、心痛定等药物 ,血压维持在 195~ 15 9/111~ 90mmHg。一年前有过“脑出血”病史 ,无后遗症。查体 :一般情况可 ,血压 180 /97.5mmHg ,心率 80次 /分 ,律齐 ,心尖部及胸骨左缘 3~ 4肋间可闻及 4级收缩期杂音 ,心尖部可触及震颤。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 :左房 3 8mm ,左室 43mm ,右房 47mm× 3 2mm ,房室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均明显增厚 ,室间隔 15mm ,左室后壁 15mm ,二者之比为 1∶1,回声及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超声心动图角度探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解剖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LVOTO患者的超声资料,测量室间隔基底部厚度(IVST-b)、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二者的比值(IVST-b/LVPWT)、LVOTO峰值压差,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征)及频谱形态特征。结果159例患者按病因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A组,69例)、高血压左室肥厚(B组,60例)、老年性增龄性室间隔基底部增厚(C组,19例)以及主动脉瓣下隔膜(D组,11例)。A组IVST—b、IVST-b/LVPWT值及LVOTO峰值压差均明显高于B组、C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A+B+C组患者的IVST-b、IVST-b/LVPWT值与LVOTO峰值压差存在显著相关(r=0.56、0.61,P〈0.01);A、B、C三组的连续波多普勒(CW)特征为“匕首”征,D组的CW特征为“近等边三角形”。结论LVOTO频谱特征可鉴别单纯机械性与动力性(或混合性)梗阻,IVST-b和“SAM”征可能是决定动力性梗阻程度的重要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二尖瓣冗长瓣膜立体形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二尖瓣前叶冗长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二尖瓣冗长患者18例(研究组)和正常健康成人23例(对照组),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应用RT-3DE观察二尖瓣冗长瓣膜立体形态及左室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分析负荷后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的原因及其意义。方法 DSE检查待除外心肌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分别于试验前后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压力阶差。试验中监测心电图、血压。试验后脱机分析。结果 DSE检查前42例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DSE达到峰值剂量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均增快,其中14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大于215cm/s(218~627cm/s),压力阶差大于15mmHg(19.5~627.0mmHg,1mmHg=0.133kPa)。该14例患者均有左心室肥厚,其中不对称性以室间隔基底部肥厚为著者10例,对称性肥厚者4例。DSE试验仅3例同时出现心肌节段缺血改变。有明确高血压病史8例。相关分析显示,室间隔厚度与负荷后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呈显著相关性,以室间隔基底肥厚更为显著(r=0.61,P〈0.001)。结论 DSE检测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可明确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对基础状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正常、心室肥厚、临床症状明显者,DSE是明确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结果 (1)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时常于肺动脉瓣口局部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其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2)动脉导管早闭时常于动脉导管处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且为双期同向血流频谱;(3)法洛四联症及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时常于肺动脉主干内显示其血流信号稍鲜艳,但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 m/s,严重狭窄时肺动脉主干内血流信号暗淡,甚至其动脉导管内出现反向血流信号及频谱;(4)肺动脉瓣闭锁时常于动脉导管及肺动脉内显示反向血流信号及反向频谱,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分析能为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在输尿管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分别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将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病变经三维超声成像后,较二维超声更清晰,尤其是三维超声成像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病变与输尿管管壁的关系、输尿管管腔及输尿管与病变的空间关系。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对明确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报道2例患者二尖瓣附瓣(Accessroy Mitral Valve Tissue,AMVT)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 病例1:患者女,35岁.活动后胸闷、心悸10余年.主要体征:身体发育一般,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向主动脉瓣区和心尖方向传导伴收缩期震颤.心电图(ECG)示: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或置管治疗20例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超声引导下治疗均获得成功,包括右膈下积液5例,肝肾区积液4例,肝门区积液4例,大量腹水7例,其中3例因分隔性积液而重新置管,置管后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介入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安全、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肝移植术后行多层螺旋CT腹部5-7.5mm平扫,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2.5mm薄层重建及血管重建。结果:发现腹部各种并发症15种,胆道并发症11例,位于非血管源性并发症首位,肝动脉狭窄闭塞3例,门静脉血栓2例,肝缺血梗死3例,右肾上腺血肿4例,另外还有肝脓肿,转移瘤,脾梗塞等。18人多种并发症同时存在。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能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变化在肝移植术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血小板(Pt)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3例肝移植患者资料,了解Pt变化规律;对影响其变化的多种因素行单变量的相关分析,多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Pt变化规律为第4天最低,第24天最高。术前Pt(t=6.318,P<0.000),术后白细胞(t=2.119,P=0.038)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t=2.024,P=0.048),术中全血的输入量(t=-2.349,P=0.022)与Pt变化存在明显关系。术前中度及以上的Pt下降有明显增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10/12)与死亡率(5/12);术后中度及以上的Pt下降也有明显增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27/37)与死亡率(13/37)。结论:掌握Pt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Pt是预示肝移植患者并发症,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对影响Pt的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法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法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术后第3天和出院当天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组比对照组在强迫、抑郁、敌意、睡眠障碍等4因子得分显著降低,负性情绪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的临床监测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肝移植病人术毕即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按预先设定的处理方法,对全身重要脏器的功能和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监测。结果:2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呼吸功能不全、中心静脉压过高、高血糖、高血压、心律失常、胸腔积液、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动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不全;17例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健康出院;4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易并发全身各重要脏器及系统的并发症;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肝移植的成功率,积极防治能减少肝移植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时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肠内营养的恰当时机.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组(患者肛门排气、胃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ICU监护时间、营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导管源性感染率、营养费用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ICU监护时间较常规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感染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肺部和导管源性感染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ICU监护时间,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对36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轴位扫描,将原始资料导入到工作站,并应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36例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输尿管梗阻的部位、形态、周围情况以及病变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程度,并均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844例公务员脂肪肝患病率及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公务员脂肪肝发病率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844例公务员经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后,重点用B超检查肝、胆、脾并进行性别、年龄、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对发病无明显关系,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均高于平均人的发病率,本组脂肪肝患者占21.9%。结论:B超诊断脂肪肝特异性较高准确率达89.5%,脂肪肝易发生于特定年龄、特定人群,脂肪肝与工作、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5年12月本院实施18例背驮式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2例均死于腹腔感染及MODS;并发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经介入治疗临床症状消失;16例痊愈出院;出院的16例中15例已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最长已存活4年;1例出院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半年后死亡。结论:背驮式肝移植安全、简便,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适用于绝大多数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保证供肝流出道畅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