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无选择性摄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摄食0.05%杀鼠灵毒饵。结果 22只实验黄胸鼠其PT(以INR值表示)平均值为0.94;在9 d的摄食过程中,平均摄药量为148.9 mg/kg,在25 d的观察期内,16只死亡,6只存活;存活的黄胸鼠中,其摄药量均超过黄胸鼠143 mg/kg的抗药性标准,抗药性发生率达到了27.3%。结论南通市区黄胸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可能已产生群体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雷州市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捕自广东省雷州市的黄胸鼠在应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数年后对第一代药物的抗性发生水平。方法将捕自雷州市郊的黄胸鼠室内预饲一段时间后,选择合格试鼠,配制0.005%杀鼠灵毒饵采用无选择性摄食试验法饲毒(LFP法),观察并分析试鼠的死亡率与食毒量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抗性检测合格试鼠共36只,检测结束后试鼠因药物死亡32只,试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为11.11%,接近抗性种群形成临界水平;死亡试鼠性别间在致死剂量和死亡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30,Pd=0.987,Pt=0.971);全部死亡试鼠平均食毒剂量(115.71±53.84)mg/kg,平均死亡时间(7.2±2.4)d。结论在抗凝血灭鼠剂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害鼠对药物的敏感度变化趋势,为药物灭鼠的选择提供依据,以节省有限的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目的试验观察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方法无选择摄食试验.结果0.025%杀鼠灵和 0.005%溴敌隆投药期28d,摄食饵点数和毒饵消耗量未见下降(杀鼠灵= 76.16+0.217x,溴敌隆= 83.49+0.010 4x),两种灭鼠剂的抗药性差异无显著性(t=0.213 3,P>0.05).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72.72%(8/11),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70.00%(7/10).结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119 3,P> 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武汉市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状况,为制定灭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无选择摄食实验测试法。结果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率分别为0和13.33%,致死剂量分别为25.45和156.16 mg/kg,平均致死天数为7.7和11.1 d。结论武汉市褐家鼠对杀鼠灵未监测到抗药性,少数黄胸鼠对杀鼠灵产生了抗药性,但未出现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试验观察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长沙市城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方法用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投药期18d,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10/23),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21.21%(7/33)。结论在长沙市城区,近年来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地方,黄胸鼠仍存在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昆明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状况。方法按全国统一的抗药性实验方法。结果 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3.63mg/kg,平均致死天数4.93d,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81.99mg/kg,平均致死天数5.46d,抗性个体褐家鼠、黄胸鼠各1只。结论昆明市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然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江苏省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制定的“鼠类对抗凝血灭鼠剂敏感性和抗药性试验方法”。结果:褐家鼠平均致死剂量为18.53mg/kg,平均致死天数5.7d,黄胸鼠平均致死剂量133.55mg/kg,平均致死天数6.8d。试验结束后产生抗药性的个体褐家鼠4只,黄胸鼠2只。结论:2种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耐药力增强,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小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监测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兰州,730020)第五进学,齐福祥,曾长明,冯晓妍兰州市自80年代初开始使用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1],1987年应用敌鼠钠盐毒饵大面积灭鼠,跨进灭鼠先进市行列,残存鼠优势种为小家鼠。但近年来群...  相似文献   

9.
杀鼠灵对黄胸鼠杀灭效果及其凝血酶原时间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杀鼠灵对淮安地区黄胸鼠的杀灭效果及其黄胸鼠凝血酶原时间(PT)。方法杀灭效果实验采用摄食法,PT测定采用仪器法。结果淮安地区15只黄胸鼠在观察期内全部死亡,平均死亡天数为10.13d,平均消耗杀鼠灵(原药)为2.57mg/kg,平均PT值(以INR表示)为1.41,雌雄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9,P=0.876)。结论杀鼠灵可以有效地杀灭淮安地区黄胸鼠,所测得的黄胸鼠PT值范围为0.94~2.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贵州省鼠疫疫源地兴义市疫源乡镇黄胸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无选择摄食实验,对试鼠单笼饲养,进行9d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总实验期25 d.结果 实验共选合格试鼠23只(12 ♂/11♀),体重67~170 g,其中13只鼠死亡,死亡剂量117.65~293.75 mg/kg,死亡时间6.62(4~10)d;10只鼠成活,成活剂量284.76~522.73mg/kg;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结论 兴义市黄胸鼠对杀鼠灵存在抗药性个体和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11.
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葛恒峥,章进宝自1987年以来,南京市城区多次使用抗凝血杀鼠剂大规模灭鼠。1991年9~10月,我们用杀鼠灵对城区褐家鼠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褐家鼠:捕自南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湛江农田主要害鼠黄毛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情况,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毛鼠73只,存活2只,抗性率为2.74%;敏感鼠与耐药鼠的摄入纯药剂量个体差为7.4倍;死亡鼠平均致死剂量为4.65 mg/kg,平均致死时间6.8 d。结论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产生抗药性个体,但还没有产生抗性种群;只要毒饵配制质量保证,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毛鼠抗性种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在采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是敌鼠钠盐)20年后,改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4年,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用非选择性实验进行抗药性研究,将其结果与4年前相关数据比较。结果两种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水平比4年前降低,特别是黄胸鼠。结论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种群的地区,改用第二代产品,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杀鼠新是辽宁省化工研究所研制的抗凝血杀鼠剂。为了解其对黄胸鼠、黄毛鼠、板齿鼠的慢性毒力,1993年6~11月进行了测定。1材料与方法1.1动物来源黄胸鼠、黄毛鼠、板齿鼠均捕自遂溪县,并经实验室内10天适应性饲养,选择健康成体,编号,分雌雄,称体重、记录,随机分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1.2药物与稀释剂用吐温-80作溶剂,将杀鼠新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1.3试验方法药量按药液浓度、剂量、动物体重逐只计算。用灌胃法,每天1次,连续4天,试验观察期21天。观察期内每天记录给药后每只动物的反应情况,并剖检死亡动物;超过观察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湖北褐家鼠及黄胸鼠对杂鼠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市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第一代抗疑血灭鼠剂在我市广泛使用已多年。为及时发现抗药鼠,了解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水平,合理使用灭鼠剂,选择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有5年历史的地区,进行了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城区两种家栖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佛山市城区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经对佛山市城区内捕获的30只褐家鼠、38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0和34.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5.27和395.52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对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于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起初几年为零星使用,从1990年起,随着创建卫生城市和灭鼠先进城市达标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始统一组织灭鼠和使用药物,灭鼠的主要药物为敌鼠钠盐(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物).抗凝血灭鼠药的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解决抗药性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抗性鼠.我们于1995、1997和2000年的8~10月,对盐城市优势鼠种褐家鼠,用0.005%浓度杀鼠灵毒饵,进行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杀鼠灵母粉,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以食用玉米粉作诱饵,将1份母粉加199份饵料充分混匀,即得0.005%浓度毒饵. 1.2 试鼠捕自盐城市浓缩蛋白饲料厂、城郊东闸村和盐东村,3处均从1985年开始每年用敌鼠钠盐有组织地进行一次灭鼠,平时对鼠患回升地段零星投药.将捕获的褐家鼠送实验室单个笼养,适应1周,选健康、非孕、无外伤、体重在70g以上的成年鼠供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