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短梗霉多糖的微生物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短梗霉多糖的分子结构、生物学性质、影响微生物发酵的重要因素,并简要叙述了短梗霉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制备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并比较了其与普鲁兰多糖的溶解性与抗氧化活性。经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确定制备出芽短梗霉产酸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3%的CTAB溶液与初始多糖溶液体积比1∶1,初始多糖溶液质量浓度7%,沉淀12 h。该条件下,出芽短梗霉产生的酸性多糖得率为5.01%。该方法保持了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与普鲁兰多糖的结构完整性,为该多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酸性多糖与普鲁兰多糖性质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中性普鲁兰多糖易溶于水,酸性多糖微溶于水;二者的抗氧化活性在0~1 mg/m L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其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均随溶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为出芽短梗霉酸性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了短梗霉多糖发酵过程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底物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实验值与模型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短梗霉多糖分批发酵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短梗霉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梗霉多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综述了短梗霉多糖的性质,在食品中的应用,生产菌种的诱变筛选,发酵和提纯工艺.  相似文献   

5.
出芽短梗霉产色素能力弱化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芽短梗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与黑色素相似的黑色物质 ,并且这种物质会牢固地粘附在短梗霉多糖上 .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B 1菌株进行6 0 Co诱变 ,获得了一株产色素能力缺失型菌株Co3,其菌落和发酵液颜色为白色或淡绿色 .红外光谱和磁核共振图谱表明该菌株的产物与标准短梗霉多糖样品有相同的结构 .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对短梗霉多糖产量及其发酵液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航  童群义 《食品科技》2007,32(4):24-26
影响短梗霉多糖产量和发酵液颜色的因素有很多,经研究发现,(NH4)2SO4与酵母膏的影响尤为显著,当(NH4)2SO40.4g/L、酵母膏0.3g/L、NaCl4g/L、K2HPO46g/L时,短梗霉多糖产量和发酵液的颜色都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型高分子材料--茁霉多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茁霉多糖是出芽短梗霉产生的一种粘多糖,在食品、医药、轻工、化工和石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茁霉多糖的主要特点、生产菌种,概括了其应用领域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将出芽短梗霉G2m3.44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后,挑选出一株产色素含量较低、产短梗霉多糖含量较高的菌株UV-63-MW-15。经固定化后,接种于麦芽根、淀粉废水糖化液中进行发酵。结果显示,其多糖产量高出游离细胞UV-63-MW-15的26.5%,是游离原始出发菌株G2m3.44细胞所产多糖量的2.63倍。  相似文献   

9.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丰富;麦芽根为麦芽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淀粉酶、麦芽酶、果酸酶及蛋白酶,富含B族维生素,并含有大量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利用麦芽根所含有的丰富酶系和生长因子来酶解淀粉工业废水,便于出芽短梗霉菌的生长代谢。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6.5、发酵温度为28~30℃、转速为180r/min、发酵时间120h的发酵工艺,较适合于出芽短梗霉菌利用麦芽根与淀粉废水的混合培养液进行代谢,生产短梗霉多糖。  相似文献   

10.
短梗霉多糖在果实贮藏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梗霉多糖(Pullulan,简称PUL)是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的一种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粘度和良好的成膜性、隔氧性能,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可以用于水果蔬菜、蛋类的涂膜,防止水分蒸发、皱皮,减少干耗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出芽短梗霉在不用酶水解淀粉废水的条件下优化处理工艺,考察了不同COD的淀粉废水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影响,废水中有机物总量及COD去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废水的COD浓度大小对出芽短梗霉的生长没有影响,有机物浓度随处理时间增长而降低,但最终的代谢物——普鲁兰多糖的量随废水浓度升高而增加,COD去除程度随废水浓度升高而增大。用出芽短梗霉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生物处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2.
茁霉多糖(Pullulan)是一种水溶性胞外中性多糖,由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生产的。茁霉多糖在食品工业、药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多糖,但是大规模生产的还很少,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产量低,另一个是多糖中色素难以除去。综述茁霉多糖的生产菌种、生物合成机理,培养条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茁霉多糖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波  蒲刚军 《食品科技》2002,(11):15-17
就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产生,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碳源、氮源、pH值、容氧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的比较试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发酵条件,为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生产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普鲁兰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各种要求。来源于植物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它的衍生物、阿拉伯胶、果胶、刺槐豆胶、琼脂、海藻胶、角叉菜胶,以及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黄原胶和普鲁兰等作为增稠剂、悬浮剂和粘合剂在食品工业中已获广泛应用。由于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多糖在质量控制、规模生产等多方面比天然植物来源的多糖生产具有更多的优点,因此,近二、三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鲁兰又称短梗霉多糖和茁霉多糖(pullula),它是由出芽短梗霉(Aimbasidnjmpullulans)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糖代谢产生的胞外同多糖。是以α—136…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茁霉多糖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DNS法在普鲁兰多糖发酵液中糖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鲁兰是由出芽短梗霉菌株(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生产的胞外多糖,普鲁兰多糖含量多少是判断发酵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多糖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发酵的过程控制特别重要.本文研究了DNS法在普鲁兰多糖发酵液中糖测定的应用,同时研究了色素和不同比例乙醇对DNS法测定出芽短梗霉发酵液中残糖和总糖的影响.结论为色素对总糖的测定有干扰,对上清液中的残糖的测定没有影响;不同比例乙醇对DNS法测定糖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茁霉多糖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该菌株的发酵优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多糖产量,实验表明,摇瓶转速和发酵初始pH值是多糖发酵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与多糖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色素和产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出有利于提高多糖产量和降低色素含量的金属离子种类.本文先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出芽短梗霉产多糖和产色素的影响,然后用正交实验优化出金属离子的最佳配比.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2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1μmoL/L的Fe3+有利于短梗霉发酵产多糖.而在培养基中添加4μmol/L的Ca2+、1μmol/L的Fe2+、4μmol/L的Mn2+、3μmoL/L的Zn2+、3μmol/L的Fe3+,发酵产黑色素较少.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多糖以其安全、无毒、理化性质独特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黄原胶、结冷胶和短梗霉多糖及这三种微生物多糖的发酵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丰富;麦芽根为麦芽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淀粉酶、麦芽酶、果酸酶及蛋白酶,富含B族维生素,并含有大量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利用麦芽根所含有的丰富酶系和生长因子来酶解淀粉工业废水,便于出芽短梗霉菌的生长代谢。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6.5、发酵温度为28-30℃、转速为180r/min、发酵时间120h的发酵工艺,较适合于出芽短梗霉菌利用麦芽根与淀粉废水的混合培养液进行代谢,出产短梗霉名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