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庆利  吴绪平  何小兵 《陕西中医》2006,27(11):1420-1421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结合静滴清开灵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头穴百会透悬厘穴,静滴清开灵;对照组30例静滴清开灵。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头穴透刺可通过降低ET含量和升高CGRP含量来调节血浆ET、CGRP异常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头穴透刺组采用患侧百会透太阳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ET-1较治疗前降低(P<0.05),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头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ET-1、NSE水平,头穴透刺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来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部位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与常规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部位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对照组采用病灶侧顶颞前斜线,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变化和总体疗效,分别检测患者第2天、第14天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明显降低,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明显(均P0.01)。结论:百会透刺太阳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江  张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35-2536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疗效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治疗组)50例,药物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曲鬓;对照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滴。结果在显效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调节其血浆中β-EP含量上,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已接近正常值水平。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β-EP含量,使病灶区脑组织得以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及对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选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治疗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对照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滴.结果:在显效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在改善偏瘫和失语积分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调节其血浆中β-EP含量上,两组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已接近正常值水平.表明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β-EP含量,使病灶区脑组织得以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分别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电针透穴组有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非透穴组的63.89%和西药组的67.65%(P<0.01,P<0.05)。电针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中5-HT含量,与非透穴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7.
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郭莹  孙远征 《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目的:对比背部透穴与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背部透穴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19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足太阳膀胱经第1、第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随访结果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变化,评价头穴针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8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基本疗法相同,头穴透刺组加用患侧百会透太阳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肩关节肌力恢复水平、下肢肌力障碍恢复水平比较、步行能力障碍恢复水平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治疗2 8d后上述指标均低于西药对照组(P <0 .0 1)。结论:头穴透刺组能降低患者身体各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穴透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组(A)、康复组(B)、西药对照组(C).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9%,愈显率为75.0%,B组为84.6%和69.2%,C组为75.9%和37.9%,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出血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毫针浅刺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脑出血(ICH)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本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毫针浅刺法治疗.结果:采用毫针浅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毫针浅刺法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和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效应机制.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和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30天,前后各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 1次.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减少,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NO含量都有增多,但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T/NO比值下降明显,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E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晖  周洁  王强  马翔 《中国针灸》2004,24(8):539-540
目的:探讨针刺降压效果及机理.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风池、行间穴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复方降压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血压并进行TC、TG、ET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TG和ET降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降压效果明显,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内分泌有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罐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学文 《中国针灸》2005,25(8):551-552
目的:寻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针罐组(32例)采用针刺和拔罐结合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进行观察治疗40天.结果:针罐组临床缓解率62.5%,针刺组临床缓解率33.3%,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罐组总有效率93.8%,优于针刺组的83.3%(P<0.01).随访1年后复发率分别为3.3%与24.0%(P<0.01).结论:针罐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针刺组,且疗程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邹宏军  赵文民 《中国针灸》2004,24(4):227-228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头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缺氧即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卫民  沈洁  黄元芳 《中国针灸》2004,24(7):452-454
目的:观察头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缺氧情况的改善程度.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药物组34例、对照组33例.结果:头针组、药物组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治疗前后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且两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头针可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缺氧情况,其临床疗效接近于药物,是较为有效的抗缺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及对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的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针刺加药物组(治疗组)45例及药物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神经肽Y(NPY)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血压及NPY含量(P<0.01),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NPY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头针治疗中风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2,22(12):12-20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内皮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治疗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0.0%,可以使中风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内皮素含量,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9.
头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CGRP、NO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头针治疗30例偏头痛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GRP、NO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的CGRP、NO值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83.3%,治疗前CGRP、NO含量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治疗后可使患者CGRP水平明显提高(P<0.01),NO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头针疗法可以调节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的水平,并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作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军  李梅  苏志伟  王耀民 《中国针灸》2003,23(7):389-390
目的 :观察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情感障碍所致嘻笑不休患者 6 6例随机分为针刺大陵治疗组 36例 ,针刺头针情感区对照组 30例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