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宁慧 《中原医刊》2004,31(17):10-11
目的:研究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n=32)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8),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起效时间、注射局麻药后维持时间、不同时间心率(次/min)和收缩压(kPa)、舒张压(kPa)的变化。结果:CSEA组麻醉过程比EA组平稳,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止痛效果完善。结论:CSEA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时,只要运用得当,对高龄患者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是一种较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病人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麻醉前评估、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完善术前准备,手术中与麻醉和外科医师积极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麻醉和手术取得成功,无1例发生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所有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特点是此类病人多并存多种疾患和重要脏器减退,且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麻醉当中既要保证麻醉效果的满意,又要尽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干扰。我们采用0.3%罗比卡因混合0.12%丁卡因硬膜外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文起  刘宽智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6):311-312,315
局部麻醉是临床上常采用的麻醉方法,其具有独特的优点:保持病人的清醒;麻醉恢复平稳;易于术后镇痛;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紧张情绪;可用于门诊短小手术;节省医疗费用。9559例行全髋置换、全膝置换、髋关节骨折手术的病人进行meta分析后明确证实局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及麻醉管理.方法 对5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麻醉前后及使用骨水泥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0~180 min,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使用骨水泥后血压明显低于使用骨水泥前(P<0.01),心率无明显变化,经处理所有病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麻醉效果均满意.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完成老年高危病人髋关节置换术,但须在较好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术中管理,应特别注意骨水泥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15日到2014年2月15日之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手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同时观察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手术结束后按照笔者提出的效果评定法则对本次手术麻醉进行评定,并分析对比其对手术的影响。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硬膜外麻醉,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加快病人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7.
髋部手术的麻醉处理因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情况不同而异,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失血多,而且多为高龄病人,因活动受限,心肺功能难以估计,老年患者常伴有全身性疾病.术中输液量和速度不易掌握,增大了麻醉的难度。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12月所行65岁以上病人髋部手术52例,全部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分析54例70岁以上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老年病人髋关节手术的硬膜外麻醉及围术期治疗。方法:54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老年病人,围术期对心功能的评估,支持和相应的处理,改善心功能.采用硬膜外麻醉,用0.5—0.75%罗哌卡因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10水平,观察硬膜外给药后5、10、20、30分钟BP、HR、SpO2的变化,麻醉效果和麻醉并发。结果:全部病人镇痛良好,肌肉松驰,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围术期无死亡。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老年病人髋关节手术。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与围术期要特别注意对心功能的支持,维护及合理用药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61例。由于这类病人多数是老年人,且有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性疾患相应增多。因此,进行这类手术的麻醉处理有许多特点。现将麻醉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1],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最后引起脊柱强直,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患者因关节融合,常造成腰椎穿刺困难,而颈部活动度降低和张口受限,造成气管内插管困难,现就我院2011年3~6月为3例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行6次髋关节置换术(麻醉6次)。  相似文献   

11.
九十岁以上高龄患者髋部骨折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对2002~2007年36例9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全麻5例、硬膜外麻醉31例。结果35例患者并存系统性疾病史,本组全部患者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结论90岁以上高龄患者经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的准备,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监测和管理,维持循环稳定,是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麻醉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丁宇 《中外医疗》2014,(33):42-44
目的:为了深入对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8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例,为治疗组中的病患提供腰硬联合麻醉,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病患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中病患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82.5%的麻醉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3、5 h的血压情况分别是(126±19)mmHg、(121±7)mmHg、(119±13)mmHg低于对照组中病患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病患的麻醉起效时间为(47.3±14.2)s低于对照组(227.9±19.4)s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安全系数高,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来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麻醉处理。全部病人分为全麻组(10例)和硬膜外组(40例),结果发现全麻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及输液量均大于硬膜外组,两组应用骨水泥时血压均显著下降,无显著性差异。两种麻醉方法相比硬膜外麻醉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后SSI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使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术后SSI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患者353 1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管内麻醉组置换术后SSI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椎管内麻醉可降低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后SSI发生率(P<0.05)。漏斗图显示研究无发表偏倚。结论 椎管内麻醉有助于降低膝关节或髋关节术后SSI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67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强  徐孝碧  罗红霞 《重庆医学》2003,32(12):1715-1716
目的 明确失血性休克病人在全麻诱导和麻醉维持上的药物选择,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方法 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选择氟胺酮、咪唑安定、维库溴铵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药物,术中用氟胺酮、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脉给药维持麻醉深度。结果 67例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选择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积极纠酸扩容、彻底止血等综合的抗休克措施,全组病人无1例死亡。结论 对中、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药物选择氟胺酮、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等是比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往往出血较多 ,且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病 ,给麻醉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就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4例中男 5 9例 ,女 35例 ,年龄 5 5~ 84岁 ,其中 >60岁 62例 ,共施行麻醉 1 0 2次 ,其中双侧全髋关节置换 8例。外伤性关节炎 31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2 3例 ,近期股骨颈骨折 40例。血压 1 5 0~ 2 2 0 /1 0 0~ 1 40 mm Hg,合并症 :重要脏器功能下降者…  相似文献   

17.
韩美芹  陈敏  吴文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65-1565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6月以来35例硬膜外麻醉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经过,分析和总结硬膜外麻醉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观察和处理及时的情况下,硬膜外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高危老年病人股骨DHS内固定术和全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行股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危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连续膜外麻醉91例,气管内插管全麻3例。围术期处理的重点是术前和术中积极治疗并存病。术中加强麻醉管理。结果:所有病人无麻醉意外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麻醉手术关。结论:围术期积极治疗并存病,术中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是提高此类病人麻醉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腹症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常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发生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病人多有饱胃,很难做到全面检查和充分准备。因此,麻醉并发症和麻醉意外发生率高。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病人生命安危的关键。现将本院近3个月来的几例急腹症并休克病人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10%左右,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有资料显示,手术中高龄患者的比例已高达30%左右。由于老年人骨质的变化,股骨颈骨折时有发生,髋关节置换术是高龄患者常见手术,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特点,给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我院2004年10月~2008年10月间对60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插管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