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IL 12)基因对HIV 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 HIV 1 核酸疫苗的新策略。将 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或者 pCI neoGAG单独免疫 Balb/c小鼠,通过 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 IFN γ,通过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与 pCI neoGAG免疫组比较,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 HIV 1p24 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而与 pCI neoGAG 免疫组比较, 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 IFN 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 CTL活性均高于 pCI 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基因联合HIV 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 12)基因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将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或者pCI-neoGAG单独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通过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p24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IFN-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CI-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白细胞介素-12基因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12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的稳定性和活性以及减少毒副作用 ,有必要定向改造rhIL 2的分子结构 .用PCR法从白细胞介素 2 (IL 2 )cDNA全序列中扩增成熟的肽基因片段 ,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第 12 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序列 .编码 18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蛋氨酸序列 ;编码 19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丝氨酸序列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 2 (MvIL 2 )基因与表达载体pPIC9K重组 ,酶切线性化后用Invitrogen转化毕赤酵母试剂盒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 ,经筛选得到一高表达白介素 2的克隆 .SDS PAGE显示 ,表达量约占总量的4 5 7% .经Western印迹验证 ,重组人白介素 2有免疫活性 ;与野生型IL 2相比 ,所获得的突变型IL 2纯品的比活性为 4 0× 10 7IU mg蛋白 ,比天然型IL 2高 4~ 5倍  相似文献   

4.
鸡白细胞介素 2(IL-2)基因是新近被确定的非哺乳类IL-2基因。将鸡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多聚蛋白基因 (VP2/VP4/VP3)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的CMV启动子下游 ,制备DNA疫苗 ,免疫 14日龄SPF鸡 ,14d后二免 ,二免后 3d攻击标准强毒株。结果表明共注射鸡IL 2质粒能明显增强DNA疫苗对强毒攻击 ,保护率达 80 % ;能增强DNA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 (P<0.05 ) ;能显著促进鸡胸腺、脾脏和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及法氏囊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这些结果提示鸡IL 2能明显增强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是一种优良的禽类DNA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与惊厥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o HY  Jiang YW  Wu XR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67-369
白细胞介素1(IL-1)是重要的神经免疫介质。研究发现,惊厥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源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脑内迅速增加,体内注射IL-1β可加重惊厥及神经元的损伤,而抑制β的作用,则惊厥及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概括IL-1与惊厥性脑损伤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关系,IL-1在惊厥引起的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枢白细胞介素-1系统及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白细胞介素 1(centralinterleukin 1,IL 1)以及功能和结构相关的分子已构成相对独立的中枢IL 1系统 (IL 1system)。IL 1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 ,新成员及其功能不断被发现 ,极大地扩展了该系统新老成员的生物学作用、信号转导通路 ,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关于中枢IL 1系统的研究进展 ,包括IL 1系统新成员、信号转导通路和新的信号分子 ,以及IL 1系统与某些生理过程或病理生理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构建含adr亚型HBV表面抗原基因的核酸疫苗 ,考察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及重组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佐剂作用。用含有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及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作为佐剂 ,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VAX/HBS免疫BALB/C小鼠 (试验组 ) ,同时设置注射质粒pVAX的阴性对照组 ,并分别于第 2 ,4周后加强免疫各 1次。试验组在第 4周时开始有HBsAb产生 ,阴性对照组未测到HbsAb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HBsAg。乙肝病毒DNA疫苗能引起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白细胞介素II的真核表达质粒的佐剂作用不明显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具有提高小鼠对乙肝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2 )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能分别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与B淋巴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从而促进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另外IL2与IL6在发挥生物学活性时还有相互协同作用。因此 ,将去除信号肽的猪白细胞介素 6(pIL-6)与猪白细胞介素 2 (pIL-2 )cDNAs序列通过一段Linker相连 ,克隆到E .coli表达载体pPET-2 8a中。该融合蛋白IL6-IL2在E .coli表达菌BL2 1 (DE3)中获得成功表达 ,SDS-PAGE分析分子量约为40kDa ,表达量达到总菌体的 66.26%。用IL6依赖的B9细胞与IL2依赖的CTLL细胞增殖试验进行融合蛋白IL6 IL2的生物活性检测 ,其活性可分别达到 0.8× 103U /mg和 6.4× 103 U/mg。  相似文献   

9.
IL—1RAcP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是一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它参与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IL-1受体家族有IL-1RI、IL-1RⅡ和IL-1RAcP(IL-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白细胞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L-1RI是功能性受体,IL-1RⅡ是“伪受体”,IL-1RAcP是近年来发现的参与IL-1信号传导的重要分子,它的表达与否的细胞对IL-1的反应相关。醉综述了IL-1RAcP对IL-1与IL-1R结合的影响,IL-1RAcP参与的信号转导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IRAK-4:TLR/IL-1 R家族共同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u ZJ  Liu CA  Gong JP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76-279
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receptorassociatedkinase4,IRAK4)不仅可促使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磷酸化,还是IRAK1募集于TLR/IL1R复合物的必要条件,从而成为调控IRAK1生物活性以及内毒素胞内信号转导的最关键分子。充分认识IRAK4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设计出新的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在心肌肥厚性疾病中的作用存在很大争议,最近美国堪萨斯大学的Buddhadeb Dawn课题组利用IL-6基因敲除鼠(Il-6~(-/-))回答了上述争议。在主动脉缩窄术(TAC)诱导的左心室肥厚模型中,Il-6~(-/-)小鼠的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心功能不全较野生鼠明显改善;形态学上,Il-6~(-/-)小鼠心肌纤维化与凋亡明显减少;分子水平上,心肌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Fu QL  Li KS 《生理学报》2001,53(2):152-154
为探讨左右侧大脑皮层白细胞介素1β(interdeukine-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e-6,IL-6)的含量状况及与左右侧大脑皮层免疫调控异质性的关系,。分别取正常及细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uide,LPS)刺激2h后的Balb/c小鼠的左右侧大脑皮层,制备匀浆液,用ELISA法检测匀浆液中IL-1β,IL-6的含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大脑皮层IL-1β,IL-6含量均为右侧显著高于左侧;LPS刺激后,左侧大脑皮层IL-6含量明显升高,右侧大脑皮层IL-6含量显著高于左侧大脑皮层,而左右侧大脑皮层IL-1β含量无明显差异,该实验结果表明,Balb/c小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大脑皮层IL-1β,IL-6含量存在不对称性,左右侧大脑皮层免疫调控异质性可能与细胞因子的不对称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本论文作者研究了疫苗接种过的小鸡对沙门菌感染的免疫应答,研究了沙门菌致病岛1(SPI1)减毒的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的血清交叉保护能力。运用实时PCR定量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2,干扰素γ(IFNγ),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免疫球蛋白IgM、IgA、IgY和Ig轻链的转录物,以及急性期应答包括生物素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基因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寡核苷酸介导的定向诱变技术构建了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40、IL2-PE40KDEL、IL2-PE66~(4Glu)和IL2-PE66~(4Glu)KDEL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可溶蛋白的20%~30%。此外,由于这一表达质粒在IL-2cDNA与PE基因连接处引入了唯一的SmaⅠ位点,其5'、3'端分别含有唯一的EcoRⅠ、PstⅠ位点,因此可方便地用其它基因替换IL-2或PE基因而获得相应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为重要的多效性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调控、大脑学习和记忆等功能,探究其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组成,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是揭示其生物学作用的重要步骤。目前,除2 0 0 0年瑞士学者发现并命名的新分子Tollip (Toll inte  相似文献   

16.
炎症小体是存在于细胞内由激活自身免疫应答的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可诱导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1自我剪切,caspase-1能够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产生,并进而刺激炎症小体的形成和分泌,调控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反应。NLRP3炎症小体属于NOD样受体家族,是一种胞内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发挥激活机体免疫炎症的关键作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NLRPs结合,启动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近年来炎症小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炎症小体为作用靶点,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大量实验证明白细胞介素2(IL—2)在免疫活性细胞微环境精密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细胞毒T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淋巴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中,IL—2是不可或缺的。在研究IL—2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只有在IL—2作用下才能活化的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和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ICC)。这些淋巴细胞在宿主体内抗细胞突变的免疫监视作用中可谓独占鳌头。故此,关于IL—2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实用价值的研究就提到了重要议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2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鉴于白细胞介素2(IL—2)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突出的价值,尤其是IL—2通过活化LAK细胞、CTL细胞和NK细胞等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因而有关IL—2研究的进展很快。起初,IL—2作为T细胞生长因子而得名。近来,人、长臂猿和小鼠的IL—2都已获得电泳纯的制品;识别人淋巴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已投入生产;人和小鼠的IL—2基因  相似文献   

19.
白介素-8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8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中IL 8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结果  33例 (5 6 . 8% )IL 8呈阳性表达 ,iMVD为 18 2 0 1(M =5 7) /× 40 0 ;IL 8评分为高级的肺癌组织iMVD高于IL 8为阴性和低级的肺癌组织 (P <0 0 5 ) ,iMVD与IL 8表达呈正相关 (rs=0 . 5 9,P <0 0 1)。结论 IL 8表达与肿瘤内iMVD明显相关 ,同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interleukin-2 receptorγchain,IL-2Rγc)是约3年前发现的IL-2受体亚单位之一,它不但参与高、中亲和力IL-2R的形成,而且作为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IL-4、IL-7、IL-9和IL-15受体以及可能的IL-13受体功能性复合物的形成.IL-2Rγc基因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分子结构以及染色体定位已阐明.IL-2Rγc及信号传导的异常导致人类X染色体连锁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XSCID).因此,阐明IL-2Rγc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作用,对了解淋巴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成熟、免疫应答及其调控等问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