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米草的滩涂开发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米草原是生长于英国南海岸海滩盐沼地的野生禾草,耐盐耐淹能力极强,且生长繁殖迅速.因地制宜利用大米草改造荒芜滩涂,能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益.1 促淤改土,围垦造田密集的大米草丛能拦截潮水带来的泥沙,加快滩面增高.据报告,江苏省射阳县新洋港海滩栽植大米草,平均年积淤18厘米,比自然淤积速度快2.1~3.6倍.1966~1968年,浙江省温岭海滩种植4000多亩大米草,至1973年即提前达到可围垦的高程,围滩面积达6000亩,这是我国利用大米草从海洋得到的第一块陆地.  相似文献   

2.
2005年和2007年,对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种米草的引种历史、分布面积及扩展速度进行了社会调查、实地勘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小清河口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于1985年引种,现已发展到42.77 hm~2,年均扩展0.39~0.40倍;无棣套儿河口大米草于1987年引种,现已发展到0.23 hm~2,年均扩展0.35~0.36倍;东营市仙河镇五号桩互花米草(S.alterniflora)和大米草于1990年引种,现已发展到571.59 hm~2,年均扩展0.52~0.53倍.以五号桩互花米草和大米草扩展速度最快,小清河口大米草扩展速度次之,与米草分布区的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米草净对海区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花米草防除剂和败育剂——米草净,能够在短时间内连根杀死互花米草.通过对 30000m2 防除现场用药前后海区的浮游生物调查发现,用药前后浮游动物均有 7 个门类共 36种,用药前后浮游植物均由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蓝藻门、黄藻门 5 个门类共 44种组成.用药前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大米草、芦苇群落对COD、N、P和NH4-N等污染物有着明显的净化作用,这对潮间带水质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同一淹水深度下,随着群落盖度的增加,芦苇与大米草对有机物、N,P的净化能力也随之增强;而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大米草对COD的去除率在淹水深度为30 cm时效果最佳;而芦苇群落对COD去除率随淹水深度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光照能够促进湿地植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净化,但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淹水深度的影响很大.在群落盖度大于60%、淹水深度为30 cm与当前水质条件下,大米草、芦苇二者联合净化作用在一个潮周期内对有机物、N、P和NH4-N分别可达33.6、24.9、20.8和27.6%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米草对污水中N,P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一种海滩盐沼植物-大米草,在引入贵州高气气候条件下生长后,对污水中N、P的净化研究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米草具有很强的经N、P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盐城沿海湿地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不仅是潮间带脆弱光滩环境促淤、护岸等方面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该区水环境挥发酚类等有机污染物净化的先锋植物。实验结果显示大米草叶面对水中的有机酚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在静水、避光(夜晚)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规律:q=1.3×10-8C0.08314;同时,大米草种群密度、淹水深度、水流紊动与苯酚的浓度等也影响其对苯酚吸附净化。在光照(白天)条件下。大米草对苯酚又具有光催化降解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与夜晚相比,阴天、晴天光辐射2h后大米草对苯酚的去除率分别可提高9.3和12.8倍。  相似文献   

7.
米草属植物是目前我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已经严重威胁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明确我国黄海北部庄河沿岸米草属植物的种类,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物种鉴定。以植物新鲜叶片的总DNA为模板,采用引物S65-F(5’-ACACTACCCTGATCATCCTCT-3’)与S65-R(5’-TCTGGCTGGATTGTTGTCTGT-3’)进行PCR扩增,采用通用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和ITS4(TCCTCCGCTTATTGATATGC)同时进行扩增进而验证鉴定结果,确定黄海北部庄河沿岸米草属植物种类为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鉴于大米草入侵会对沿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诸多影响,建议地方政府强化对大米草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大米草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卢正全  相汉宸  时彗娟 《环境科技》2008,21(1):37-39,44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药剂对皖草2号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测定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对皖草2号幼苗营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条件下除CaCl2药剂处理外,其它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的生长,抑制丙二醛增生等,进而增强皖草2号的抵抗能力。其中以0.25mL/L的爱多收药剂处理效果为最好,其次是0.67mL/LBR溶液。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获悉:经有关部门批准,该所将引进生物防治技术,以控制作为“生态入侵”产物的薇甘菊、大米草对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蔓延。薇甘菊是原产于南美的菊科植物,20多年前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扩散蔓延,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4年8月底到9月初的调查结果,对长江以北沿海滩涂大米草属植物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采样中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其中以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优势,分别为8种和7种,占40%和35%,环节动物为4种,其他的1种,其中以绯泥沼螺分布最为广泛。在种类数和多样性方面:日照最高分别为9种和2.03;最低的是塘沽,分别为2种和1.00。在密度方面:崇明东滩最高为607个·m-2;最低的是丹东鸭绿江口75个·m-2;生物量最高的是盐城射阳为92.5g·m-2,最低的是塘沽为8.1g·m-2。最北的丹东和塘沽在各指标上都是最低的。通过聚类可以发现生境相似的2组丹东与塘沽,潍坊与日照。环境因素如污染及气候的不同也导致地表动物群落组成的差别。日照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这与当地环境地质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渔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是影响渔民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渔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的变动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渔民收入增长趋缓原因,得出目前海洋捕捞得不偿失应着力发展海水养殖。而海水养殖中严重海洋环境问题赤潮给渔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了渔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2.
牛粪对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广银  郑正  邹星星  杨世关 《环境科学》2009,30(7):2130-2135
以互花米草和牛粪为原料,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的方式,考察了添加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单独发酵时,单位VS产气量为222.61 mL/g,发酵过程出现酸化现象,pH最低为5.60;添加牛粪改善了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发酵过程未出现酸化现象,pH经短暂下降后很快恢复到7.2~7.5,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互花米草单位VS产气量为309.05 mL/g.混合发酵对消化液中有机酸产量影响不大,但有机酸高峰提前5d出现.FTIR表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易分解有机物的利用.发酵前、后和混合发酵互花米草的结晶度指数cri分别为0.617 6、 0.620 0和0.615 4.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19年泉州湾和漳江口互花米草入侵区和潜在入侵区(对照区)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入侵区域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沉积物环境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情况,并结合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互花米草的入侵过程。结果表明:(1)漳江口互花米草处于高速扩张期,互花米草高潮区与红树林互相竞争,并倾向于向光滩扩张;泉州湾互花米草成片分...  相似文献   

14.
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EM有效微生物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在世界各国的养殖、环保、种植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EM生物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国产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影像为数据源,辅以现场调查数据,发展了一种结合空间位置与决策树分类的互花米草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基于互花米草适宜生长于高潮带下部至中潮带下部区域的特点,利用高潮时获取的Landsat 5遥感图像缨帽变换的湿度分量,通过二值化处理和矢量后处理提取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生长的向陆边界,进而对高分图像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域进行掩膜;基于掩膜后的高分图像,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进行提取。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信息提取实验,表明提出的分类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识别和提取互花米草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7.05%。通过对提取的互花米草分布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互花米草总面积约有3278.1100 hm2,主要分布于黄河故道西侧、五号桩、孤东油田东南侧和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等四个区域,其中黄河现行入海口两侧是2002年之后出现的新生互花米草区域,互花米草面积最广,占现代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1.39%;其次为孤东油田东南侧及五号桩,自首次引种互花米草至今都有互花米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2%和1.59%;本文首次在黄河故道西侧发现互花米草,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均未报道,互花米草面积最小,约为26.1527 hm2。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人工盐沼区,面积达1.25×104hm2以上。江苏滩涂围垦由来已久,随着条件较好的潮上带已大部分被围垦,自然盐沼日趋减少,互花米草已成为许多岸段的主要建群物种;同时,新围区的起围高程逐渐降低,围垦难度也在增加。互花米草具有强生命力、高生产力和扩张优势,其立地条件、生态位对滩面的动态变化、拟围区起围高程及围堤走向有着指示作用。以海州湾顶区为例,选择3个实测断面及1978-2003年8个时相的卫片,分析了海州湾顶区海岸动态变化及互花米草盐沼的扩展,得出该岸段稳定淤长,最大速率为20m/a,老海堤外高滩面积已超过300hm2,高滩外互花米草分布宽带在200~1200m之间,已具备围垦的初步条件;根据互花米草生态位及平均高潮线,确定拟围区起围高程为2.84m。但是,围垦活动必须考虑到海州湾开敞型海湾的复杂性及其对临洪河口和排水闸的影响,并保证盐沼湿地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对苏北滨海湿地表土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互花米草引入苏北滨海湿地后,逐渐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并形成单一植被的互花米草湿地.选择苏北地区盐蒿湿地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互花米草湿地,采集其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全土和分离的土壤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及δ13C值,分析湿地土壤有机碳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引入盐蒿湿地后,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增加(增量达70%),且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与盐蒿湿地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大团聚体(>250mm)和微团聚体组分(53~250mm)有机碳浓度均显著增加,而粉粒组分(2~53mm)则无明显变化.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原状土及各粒径组分的δ13C值均明显高于盐蒿土壤,源于互花米草的新碳在各粒径组分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组分中,占该组分总碳的31%~43%,说明互花米草生长对土壤有机碳浓度增加主要反映在粗粒径组分中,而对粉、黏粒组分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互花米草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了互花米草中温批式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和物质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产气率随VS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VS浓度为6.0%时,产气效果最好,产气量为294.84mL/g VS.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先增加后降低,pH值与有机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508),该发酵过程为丁酸型发酵.互花米草中的维管束、薄壁细胞以及纹孔,有利于其进行厌氧生物处理, 发酵后的互花米草外观变得毛糙,出现了很多丝状物,维管束结构破坏严重,皮层和薄壁细胞不易被厌氧微生物破坏.FTIR和XRD结果显示,厌氧微生物不但利用互花米草中的易分解有机物,对纤维素的结晶区也有一定的破坏,发酵后的互花米草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NaOH处理对互花米草深度气化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广银  郑正  常志州  叶小梅 《环境科学》2011,32(8):2485-2491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NaOH固相处理用于互花米草中温干式发酵以及一次发酵后沼渣二次发酵的预处理方式的可行性,从产气特性、物质转化等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NaOH处理对互花米草中温干式发酵产气未表现出促进作用,干物质(TS)产气量为358.94 mL/g,仅为CK的92.42%,但甲烷平均含量提高了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