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铜模喷铸法成功制备出内含β-Ti(Zr,Nb)晶体相的Ti_(48)Zr_(20)Nb_(12)Cu_5Be_(15)内生相非晶合金,在室温环境下对其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用S-4800型扫描电镜(SEM)对压缩试样断口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内生相非晶合金的结构为非晶基体和在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的β-Ti(Zr,Nb)晶体相组成。Ti_(48)Zr_(20)Nb_(12)Cu_5Be_(15)内生相非晶合金在准静态压缩时,随应变率的增加抗压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存在应变率硬化现象,表现出与一般非晶合金体系不同的应变率效应;在动态压缩条件下,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提高也有较明显的增加,表现为应变率硬化效应。由于内生相非晶合金在动态压缩条件下的绝热温升效应和非晶的碎化,导致在室温条件下Ti_(48)Zr_(20)Nb_(12)Cu_5Be_(15)内生相非晶合金的动态压缩抗压强度和应变低于准静态压缩抗压强度和应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铜模喷铸法制备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对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进行室温(25℃)和液氮温度(–196℃)条件下的高应变率加载动态压缩测试,结合S-4800型扫描电镜(SEM)对压缩试样断口进行观察,对比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动态压缩性能及其断口形貌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室温动态压缩时,随应变率提高抗压强度无明显变化,没有应变率硬化效应。在液氮温度动态压缩时,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提高有较大幅度增加,存在应变率硬化效应。液氮温度时的动态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室温动态抗压强度。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室温动态压缩为剪切断裂,微观形貌上出现脉状花样和剪切带,剪切带诱发了裂纹的形成,裂纹沿着剪切带扩展。液氮温度下断口微观形貌有解理台阶和河流花样。室温动态断裂过程中,局域应变集中产生塑性变形;液氮温度下压缩动能转化的热量大部分被抵消,削弱了绝热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块体Ti40Zr25Ni8Cu9Be18非晶合金在液氮温度下的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并对不同应变速率时的低温力学性能和室温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块体Ti40Zr25Ni8Cu9Be18非晶合金在低温时的压缩强度明显高于室温时的压缩强度;且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低温压缩强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即正应变速率敏感因子增大;在液氮温度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光滑断面的出现说明低温对降低粘度起着阻碍作用,粘度降低的量级没有达到形成脉状花样所需要的要求;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剪切断口脉状花样的出现说明高应变速率能够明显降低剪切面粘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Zr CuNiAlAg块体非晶合金的动静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 CuNiAlAg块体非晶合金在准静态条件下,应变率对其压缩强度、弹性模量等影响不大;但从准静态到动态条件下,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应变率效应逐渐变得显著。Zr CuNiAlAg块体非晶合金在室温条件下呈脆性断裂特征,属于弹脆性材料,JH-2本构模型有望能很好的描述其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对Zr41Ti14Cu12.5Ni10Be22.5大块非晶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搅拌摩擦加工后非晶合金没有发生晶化。室温下准静态压缩后,母材区﹑热影响区﹑搅拌区试样的抗压强度基本相当,但是搅拌区和热影响区的弹性模量明显提高,搅拌区和热影响区试样断裂前均出现锯齿流变现象,其断口呈现多重剪切特征,认为这与搅拌摩擦加工改变自由体积浓度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室温奥氏体相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热处理,在300和500℃时效温度下,分别获得具有粒状和针状Ni4Ti3析出相的组织特征,对两种组织的合金进行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对比分析析出相形态对奥氏体NiTi形状记忆合金静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准静态拉伸加载下,随应变率的提高,两种组织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均呈现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对比分析发现,针状组织的NiTi合金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初始应力值低,材料塑性好,抗拉强度高;准静态压缩加载时,两种组织的力学性能相近;动态压缩加载时,针状组织的动态压缩屈服强度显著高于粒状组织,但是由于粒状组织马氏体塑性变形阶段表现出更强的应变硬化效应,导致二者的动态抗压强度值相近。论文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铜模喷铸法制备了含有少量纳米晶的Ti45Zr35Cu5Ni15大块非晶合金。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分别对试样进行室温(25℃)、-80℃和液氮温度(-196℃)三种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高应变率加载动态压缩实验,结合带有能谱的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压缩断口的形貌特征。对比分析发现:材料在-80℃下的动态最大抗压强度以及塑性变形最高,最大抗压强度达到2378MPa,塑性应变达到12%,强韧性配合优异,在材料断口形貌中发现了独特的褶皱特征;材料在室温以及液氮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相近,最大抗压强度在1600MPa左右,塑性应变达到8%左右,断口中出现了大量的河流花样。材料在室温下表现为应变软化,在低温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应变率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室温压缩试验等分析手段,通过替代(Ti40Zr20Cu8Ni9Be18Al5)和掺杂[(Ti40Zr25Cu8Ni9Be18)0.95Al0.05)]两种元素添加方法,研究了5%(摩尔分数)Al元素对Ti40Zr25Cu8Ni9Be18非晶合金铸态组织、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替代和掺杂的Al元素使直径为3mm的非晶合金棒状试样中分别析出了纳米晶和准晶。Al替代Zr使非晶合金薄带试样的过冷液相区从46K升高到50K,而以掺杂方式添加时却使其降低为31K。替代方式添加的Al元素使非晶合金的压缩断裂强度从1924MPa提高到2121MPa,但塑性应变从3.9%降低到了0.2%;而掺杂方式添加的Al元素使非晶合金强度降低为1475MPa,并呈现零塑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铜模喷铸工艺制备了准2mm棒状(Cu45Zr45Al6Y4)100-xNbx(x=0,1 at%,2 at%,3 at%)合金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XRD、DSC、单轴压缩、SEM及EDS分析,探究了Nb的添加对Cu45Zr45Al6Y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降低该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GFA),促进晶相析出;1at%Nb添加有利于在(Cu45Zr45Al6Y4)100-xNbx块体非晶基体内获取高体积分数的B2-Cu Zr强韧相,从而明显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10.
孙国元  陈光  陈国良 《金属学报》2006,42(3):331-336
利用熔体水淬法制备了内生bcc β-Zr固溶体增塑的Zr56.2Ti13.8Nb5.0Cu6.9Ni5.6Be12.5块体金属玻璃基体复合材料.β相呈发达的树枝状,体积分数约为30%.室温单轴压缩时,复合材料失效前的纯塑性应变达到10.2%,并具有2.0%的弹性应变极限和1788MPa的极限断裂强度.显微观察表明,压缩变形后的试样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波浪形剪切带.  相似文献   

11.
粉末压缩的流变学问题(一)——粉末体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粉末体和致密体受力与变形的明显区别,并且研究了由此导致的粉末在压缩过程中表现的一系列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粉末压缩过程所表现的应变推迟、压制蠕变、应力松弛等一系列流变特性依存于粉末的压制密度、粉末特性和变形速度。文章根据粉末体受力和变形特点提出了粉末体应变推迟、压制蠕变和应力松弛的流变机理。  相似文献   

12.
对车辆转向架用橡胶圈的结构特点和成型工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利用压缩模成型橡胶圈的模具结构与模具工作过程,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零件脱模方便。对于同类结构橡胶零件的模具设计和硫化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压簧簧片的成形工艺,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设计了7个工位的级进模,采用弹压卸料板及压杆将条料稳定在各工位上,保证条料在各工位间传递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模具制造成本低,能满足稳定、高效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粉末应力松弛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粉末应力松弛的流变机理,采用非线性流变模型定量描述了粉末应力松弛的应力和应变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应变速率0.001 s-1条件下,TLM钛合金在室温压缩和850 ℃热压缩的形变机理和组织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TLM钛合金在冷压缩和热压缩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变机理和组织演变规律。在冷压缩过程中,TLM钛合金的形变特征主要是孪生、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及位错滑移;在850 ℃热压缩过程中,TLM钛合金的形变机理主要是位错滑移、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在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的软化过程与压缩过程中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有关。TLM钛合金在冷压缩和热压缩条件下的抗压缩强度分别为975和40 MPa;相比冷压缩强度,TLM合金在850 ℃条件下的热抗压缩强度降低了96%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国产新型冷作模具钢LD钢在超塑性条件下压缩变形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其最佳超塑压缩变形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经典塑性理论主要研究"连续介质"的力学特性,无法分析粉末类"非连续介质"材料的压制问题.从早期理论模型、广义塑性理论以及数值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粉末类材料压制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实验手段的现状,讨论了各种理论与实验方法的特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压扭变形时变形体内应变情况,并给出求解真应变的公式及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在冲天炉中熔炼铸铁切屑的可行性。指出在铁屑中加入某些添加剂,压制成块,在热风冲天炉中代替金属炉料可直接生产出优质铸铁件。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统计伤模型研究了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机制,建立声发射数和岩石微元强度统计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微观统计损伤理论,利用简单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单轴应力状态下的Kaiser效应表达式,理论和实验结果较吻合,为岩石声发射规律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