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索骨松安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采用骨松安进行治疗,分别于7、14、21 d取出骨折端骨痂,通过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RT-qPCR检测Runx 2、Osterix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骨松安治疗可在早期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折端软骨细胞增生、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编织骨形成。免疫组化、RT-qPCR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大鼠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骨松安持续治疗下,Runx 2与Osterix的表达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骨松安可激活Runx 2/Osterix途径,加速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12 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8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模型组(K)、富血小板血浆组(P),每组16只,每个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建立术后1、2、4、6周,每个时间点各4只大鼠。采用去卵巢大鼠胫骨开放性骨折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富血小板血浆组于骨折造模术中将预先制备好的PRP凝胶注入骨折端。骨折术后第1、2、4、6周分批取出标本。观察骨折端影像学、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X线观察:术后4周,K组骨折线模糊,P组非常模糊,术后6周,K组骨折线非常模糊,隐约可见,P组基本消失。(2)Micro-CT观察:从Micro-CT的骨痂图可见P组大鼠在骨折后同一时间段骨痂骨量较K组高,第4周时P组骨痂骨量明显高于K组。定量分析得出,P组BV和BV/TV在术后第1、2、4周都比K组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3)ABH染色结果:两组均在骨折术2周时出现大量的软骨细胞,P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K组多。术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减少,网织骨不断增多。术后6周可见大量类似皮质骨的新生骨和网织骨共同存在,P组较K组网织骨塑形较好。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能显著提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ERK5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108只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通过手术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及小鼠股骨离断分别构建骨质疏松(OVX)和骨折模型(Fracture),然后给实验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ERK5特异性阻断剂XMD8-92,于1 w、2 w、4 w后分别处死一定数量的小鼠,取术侧股骨标本,行X线片检查、股骨骨痂Micro-CT、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骨折端骨小梁生长情况,骨痂内成骨相关蛋白及ERK5表达情况。结果给予实验小鼠注射XMD8-92后第2周及第4周,Fracture组小鼠骨痂生长较快,骨小梁数目较多,厚度较大,成骨相关蛋白ALP、Runx2的表达相对较多(P0.05),而Fracture+XMD8-92组小鼠骨痂生长则相对缓慢,骨小梁稀少且绯薄,结构相对较乱,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unx2表达较少(P0.05);且OVX+Fracture+XMD8-92组小鼠与OVX+Fracture组小鼠相比,骨小梁生成更少且紊乱,骨痂生长明显延迟,ALP、Runx2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ERK5影响骨折端骨痂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在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雷奈酸锶对大鼠胫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骨微结构及愈合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卵巢去势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制造开放性骨折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雷奈酸锶625mg/( kg·d)灌胃给药.结果 在治疗后6、8w时两组骨性愈合率并无明显差异,但Micro CT检验数据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体积(BV)、组织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平均骨小梁数目(Tb.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最大压缩荷载在治疗后4w(48.1±:5.6(治疗组)vs 21.8±4.8(对照组))、8w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5±9.7(治疗组)vs68.2±7.4(对照组)).结论 雷奈酸锶能够抑制骨折后的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伤组织的生长,改善骨小梁三维结构及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可用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并改善骨质量,预防再骨折.  相似文献   

8.
吴西  王中琪  魏娟娟  柏鑫  高玉海  陈克明 《中国骨伤》2023,36(12):1169-1176
目的:探讨灌服不同剂量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O)对小鼠骨折及血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月龄体质量为(20±2)g的雄性C57BL/6小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Model)、低剂量组(isopsoralen-low dose,ISO-L)、中剂量组(isopsoralen-medium dose,ISO-M)和高剂量组(isopsoralen-high dose,ISO-H),每组15只。建立右侧胫骨骨折模型。术后采用灌胃给药,ISO-L组、ISO-M组和ISO-H组分别灌服ISO的浓度为10、20和40 mg·kg-1,Model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每周称量体重1次。分别于第7、14、21、28天行X线检查,并采用改良后I.R. Garrett评分对骨痂生长情况进行评价。至28 d后取材,剥离主要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进行脏器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观察病理结构变化。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骨折区域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出效果图,量化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将脱钙后的胫骨进行石蜡包埋并切片,通过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骨折断端愈合及塑形情况。通过血管灌注Microfil造影剂后取出右侧胫骨并脱钙,使用Micro-CT扫描骨折区域骨痂微血管,比较血管体积分数及血管直径。结果:给药28 d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器官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脏器HE染色未发现明显病理学改变。X线片和改良后I.R. Garrett评分结果显示,ISO-M组28 d评分高于Model组(P<0.05);ISO-H组第14、21、28 天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P<0.05)。Micro-CT结果显示,ISO-M组腔内骨痂明显减少,低于Model组(P<0.05);ISO-H组骨痂大部分消退,BV/TV均低于其他3组(P<0.05)。HE染色及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ISO-H组骨折区域断端闭合,已出现连续板层骨,骨折愈合进程超过其他组。血管造影结果显示,ISO-H组和ISO-M组血管体积分数高于Model组和ISO-L组(P<0.05),ISO-H组和ISO-M组血管直径高于Model组和ISO-L组(P<0.05)。结论:ISO在10~40 mg·kg-1浓度范围内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以改善骨微结构,促进骨痂微血管的生成,呈浓度依赖性加速小鼠骨折断端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身痛逐瘀汤对胫骨骨折小鼠的骨修复作用。方法 将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身痛逐瘀汤组,每组20只。当两组小鼠成功建立右侧胫骨骨折复合髓内固定模型半小时后,身痛逐瘀汤组给予浓度1.375 g/mL身痛逐瘀汤药液0.2 mL/d,生理盐水组给予同体积0.9 %NaCl溶液,两组均连续灌胃5 d。造模后,活体监测小鼠的后肢淋巴管回流功能、骨折断端软组织肿胀度和足底热敏痛阈;造模14 d后取材,检测骨痂形态计量学;造模后28 d后取材,检测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①造模后第1天(P<0.001)和第7天(P<0.001),身痛逐瘀汤组的淋巴管清除率优于生理盐水组。②造模后第2~7天,身痛逐瘀汤组后肢软组织肿胀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③造模后第1天,身痛逐瘀汤组的足底热敏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④胫骨Micro-CT重建显示,身痛逐瘀汤组小鼠比生理盐水组的骨痂量更多,骨小梁更致密,骨折线更模糊;定量分析发现身痛逐瘀汤组骨痂的BV/TV(P<0.01)和Tb.N(P<0.05)优于生理盐水组。⑤身痛逐瘀汤最大应力(P<0.001)和屈服应力(P<0.001)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身痛逐瘀汤能促进淋巴管回流,减轻骨折后肿痛症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切断(OA动物模型)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OVX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周龄SD大鼠共70只,分成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Sham)、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卵巢切除 前交叉韧带切断术组(OVX OA)、假手术 骨折组(Sham F)、卵巢切除术 骨折组(OVX F)、卵巢切除 前交叉韧带切断 骨折组(OA OVX F),每组10只大鼠。所有受试大鼠在处死前第10d天和第4d天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行双荧光标记。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杀死,其余6组在术后6W杀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然后,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以及应用Norland-XR36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右股骨远段骨密度和中段骨密度,并将股骨远段及骨折段骨痂进行硬组织包埋、切片,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①OVX OA组与OVX组比较,股骨远段。BMD和BWTV显著增加;②OVX F组与Sham F组比较,骨痂(股骨中段)BMD和BV/TV显著降低:③OVX OA F组与OVX F组比较,骨痂(股骨中段)BMD利BV/T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质疏松不仅延缓骨折愈合过程,而且降低骨折愈合质量;②在此动物模型中,骨性关节炎延缓股骨骨质疏松的发生,但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没有确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去势组、甲状旁腺素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5只,首先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周行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以构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观察并评估骨折愈合,检测骨痂生物力学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骨形成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浓度,观察骨痂形态结构,检测骨痂VEGF表达。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骨痂生物力学强度、骨痂BMD、血清BMP-2和VEGF浓度、骨痂VEGF蛋白表达、骨痂微血管数均显著降低(P0.05),甲状旁腺素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用药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升高,其中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通过介导VEGF,上调BMP-2表达,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痂血管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生物力学强度及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刺加药物与单纯用药物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临床观察 ,以证实针刺对治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有疗效。方法 从 50例髋部骨折和腰椎骨折的病历中分组。针刺取穴采用补肾、健脾及温经通络的方法 ,进行临床治疗观察 ,从对饮食量、二便、肿胀压痛及骨痂生长情况 ,骨密度的测量证实疗效。结果  50例病人顺利完成观察项目。饮食、二便、针刺药物组较单纯药物组恢复快 (P <0 0 5)。肿胀消退及疼痛减轻也明显加快 (P <0 0 5) ,骨痂生长具有明显差异 ,骨密度有所提高。结论 采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较单纯用药物治疗骨折更有效。并可使骨折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CF、DOF、DOFI和DOFIZ 4组。除CF组外,其余3组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动物模型,其中DOFI组和DOFIZ组分别给予单独胰岛素或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折后3周取材。通过对骨痂X线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OCN和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单独应用胰岛素或联合唑来膦酸对其早期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DOF组骨痂的骨折愈合X线评分、Tb.N、BV/TV、骨性骨痂面积比和OCN表达均显著低于CF组(P0.05),Th.Sp、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高于CF组(P0.05)。胰岛素干预后,DOFI组以上各受损指标中除了Th.Sp外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唑来膦酸干预后,DOFIZ组骨痂面积、Tb.N、BV/TV和骨性骨痂面积比显著高于DOFI组(P0.05),Th.Sp和TRAP阳性破骨细胞密度显著低于DOFI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早期单剂量唑来膦酸干预可促进2型糖尿病并发雌激素缺乏大鼠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型低弹性模量高强度钛合金髓内钉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应力遮挡效应。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Utvag方法制备双股骨骨折模型,选用弹性模量分别为110 GPa和33 GPa的钛合金制成髓内针固定骨折,左侧为高弹组,右侧为低弹组,分别于术后4、12周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测定,检测骨小梁的体积(BV)、样本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F)及最大载荷等指标,比较骨折区域骨痂形成、全股骨骨量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周,RIO1区低弹组TV高于高弹组、BVF低于高弹组,BV与高弹组无明显差异;RIO2区各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2周,RIO1区和RIO2区,低弹组TV、BV、BVF和最大载荷均高于高弹组。结论新型低弹性模量钛合金内植物有利于骨折后早期新骨的形成,可减少固定节段骨量丢失,提高骨折愈合远期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micro-CT评价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植物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应力遮挡效应。方法SD雌性大鼠去势,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采用Utvag方法制备双股骨骨折模型,选用弹性模量分别为110GPa和30GPa的钛合金制成髓内针固定骨折,左侧为高弹组,右侧为低弹组,分别于术后2、4、6、12w行micro-CT测定,检测骨小梁的体积(BV)、样本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间隙(Tb.Sp)、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结构模型指数(SMI)等指标,比较两种弹性模量钛合金植入物对骨折骨痂形成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骨折后4w,兴趣区域1(ROI1)区,低弹组除TV、Tb.Sp高于高弹组外,BV、BVF、Tb.Th均低于高弹组;术后6w,ROI1区,低弹组TV值高于高弹组,其余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w,ROI1区,低弹组TV、BV、Tb.N、Tb.Th、SMI均高于高弹组。ROI2区,低弹组BV、BVF、SMI均高于高弹组。结论新型低弹β钛合金内植物有利于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早期骨痂的形成,并提高骨折愈合的远期质量,减少了骨折固定节段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痂血管形成及VEGF、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仙灵骨葆组(XLGB组)、阿仑膦酸钠组(ALLSN组)、联合药物组(LHYW组),10只/组,构建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放射性X线观察评估骨折愈合,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Mirco-CT检测骨结构形态学参数,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骨痂VEGF和BMP-2蛋白表达。结果所有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骨折愈合评分、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骨痂VEGF和BM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XLGB组、ALLSN组和LHYY组骨折愈合评分、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参数、骨痂VEGF和B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尤以LHYY组最高。SHAM组骨小梁结构正常,几乎均为骨性骨痂。MODEL组骨小梁明显稀疏、断裂,未见明显骨性骨痂。XLGB组和ALLSN组骨小梁增多,排列稍紊乱,大部分为骨性骨痂。LHYW组骨小梁明显增多,排列密集整齐,大量骨性骨痂。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可能通过介导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骨生长因子VEGF和BMP-2表达,促进骨痂血管形成,加速骨痂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形态,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去势组、葛根素组,20只/组,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观察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血清BMP-2和VEGF浓度,观察骨痂形态结构变化,检测骨痂BMP-2和VEGF表达。结果去势组较假手术组骨折愈合评分、血清BMP-2和VEGF浓度、骨痂BMP-2和VEGF表达、微血管数均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组较去势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去势组骨痂组织可见少量骨小梁,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大量纤维软骨细胞等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新生小血管少见;葛根素组骨痂可见较多骨小梁,生长较旺盛,排列有序,可见较多成熟的骨细胞,新生微小血管较多。结论葛根素通过介导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BMP-2和VEGF表达,促进骨痂血管形成,改善骨组织形态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李汪洋  熊辉 《中国骨伤》2022,35(4):367-37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骨折大鼠的早期愈合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迁移能力、归巢数目及骨痂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桃红四物汤通过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右侧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大鼠模型。将5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2只,体重110~130(120±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桃红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予蒸馏水,其他组予以不同剂量的桃红四物汤。术后第1天灌胃,每天2次,连续5 d。术后21 d,采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骨体积分数即骨体积(bone volume)/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BV/TV)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后5 d,体外培养对照组和药物组大鼠外周血MSCs,采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骨痂处MSCs的数目。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骨痂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高剂量组BV/TV高于中剂量组(P=0.032),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41),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无差异性(P=0.651);此外,对照组BMD和低剂量组无差异(P=0.671),低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18),中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P=0.008)。细胞迁移实验表明,桃红四物汤能增强外周血MSCs的迁移能力;IHC检测发现,骨痂内CD45-、CD90+、CD29+间充质干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蛋白芯片显示,桃红四物汤能促进骨折大鼠骨痂内CINC-1(2.91倍)、CINC-3(1.59倍)、LIX (1.5倍)、Thymus Chemokine(2.55倍)、VEGF(1.22倍)表达,抑制TIMP-1(2.98倍)表达。结论: 骨折早期予活血化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能明显加速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外周血MSCs迁移能力和上调骨痂中CINC-1、CINC-3、LIX、Thymus Chemokine、VEGF,下调TIMP-1表达,进而促进外周血MSCs归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Scl-Ab)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 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12w后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仪检测确保骨质疏松的建立,随后OVX组大鼠建立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随机的分成2组:OVX组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治疗(Scl-Ab)组。术后第1天Scl-Ab组开始给予药物治疗:Scl-Ab皮下注射(剂量25 mg/kg,每周2次)直至8 w,8 w时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硬组织切片检测及HE组织切片检测。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Scl-Ab组和OVX组相比,骨折端有较多的新生骨形成,且有较高BV/TV、Tb.Th、Tb.N和较低的Tb.Sp值,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HE结果表明Scl-Ab组骨折端有更多的骨痂形成,且骨痂更加成熟。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Scl-Ab组骨折端骨痂矿化速度更快,和OVX组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l-Ab通过增加骨折端骨量及促进骨组织矿化来治疗去卵巢大鼠股骨中段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