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完善院校双主体共育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究现代学徒制结合"五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在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成效,达到传承针灸推拿技能精髓、夯实针灸推拿人才基础、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徒创新精神、提高学徒就业率的目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针灸推拿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学专业基本技能教学改革模式,激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法: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即从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改革实验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考核体系、教学方式等)着手,对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学》《功法手法学》《实验针灸学》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结果:加强了针灸推拿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规范了针灸推拿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操作技术以及考核标准,并编写和修改实验报告,组织编著出版《针灸推拿实验教材》。形成了实验与理论教学穿插交替进行,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模式。结论:基本技能教学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针对以往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手段,补充教材内容,自编实训指导,使教学与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果培养了学生中医针灸推拿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术,参与科研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顺应了针灸推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美容美体的社会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根据针灸推拿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重构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保健职业课程模块",培养既掌握中医传统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又具有保健康复职业能力、优质服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的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生多证书就业,适应新形势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多行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彪  曹吉花 《九江医学》2014,(4):119-120
笔者针对现行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自动化专业特点以PLC应用技术实践课程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着重分析教学环节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实训教学环节以及实践考核方面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力,探寻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考核环节改革的实施,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使自动化专业更具特色,满足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灸推拿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又决定着这门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通过运用实践平台,整合多种资源,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训练,既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分析目前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入手,着重探究以实践平台为基础的切实有效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实用、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针灸推拿水平,必然要求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针灸推拿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实训教学的内容。可通过精确毫针的针刺方法,引入特种针法以及实行模拟教室等方法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载体,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受到高度重视,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是凸显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了宽口径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检验人才,各个高校的医学检验人士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医学检验教学改革方法,寻求提高综合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霞  侯宗霞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115-116
针灸学是培养针灸专业人才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证明针灸疗效,探索针灸作用规律和作用机理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推拿手法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推拿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性的中医特色医疗方法,没有手法也就称不上推拿。要想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的推拿专业人才,就要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1.
针灸学历来是中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国家中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改革,针灸知识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对针灸技能的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对针灸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进行针灸学教学改革,目标是要完善针灸学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理论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课和临床技能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建立科学实用的针灸实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F0003-F0003
云南中医学院针灸学科,兴建于60年代初;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为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批准为云南省省级“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建设目的为:培养一批具有针灸学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和临床能力的专业人才,建立博士点;成立针灸推拿系、针灸推拿医院和针灸推拿研究所;确立该学科在疾病治疗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推拿手法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针灸推拿、康复、中医骨伤等医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各种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开放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考试方式、教材建设的改革,以及举办推拿手法大赛、多媒体的实践、开展推拿手法辅导与专题讲座,有效强化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本位,以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及保健、服务行业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以针灸推拿课程为教学重心,对中医内科学这门临床课程以及其他部分中医课程的关注与投入则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方法及其在促进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梳理"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措施结合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反馈,归纳提炼"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和优势。[结果]双通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相通、学院与附属医院教学相通"双融是"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中医经典教学与针灸推拿国际化相融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讨,以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不断实现共建共享,"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用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医德医风、中医经典思维和国际化交流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方法可行性强,能促进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对医药类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我院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经验,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和加入WTO后对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中医学院《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强与否直接反映出《推拿手法学》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从客观上讲,既往和目前我校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推拿手法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临床要求略显不足,针对这一事实,和为了配合《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诸环节的改革研究,笔者对本校《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简要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参考。1总体课时不足与课时分配不合理我校历届针灸推拿本科、中医医疗本科等专业《推拿手法学》的课时总数为40学时左右。例如,2002级针灸推拿本科专业《推拿手法学》的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24…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中医院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原名针灸系,成立于1988年,2006年更名为针灸推拿学院,是一个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开发、临床诊疗、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学科发展基地,承担着为全国和海外培养博士、硕士、七年制本硕连读、学士、专科、国际针灸推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多层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任务。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我院专业之一,经过三十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业绩。  相似文献   

19.
我校针灸推拿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构建了全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在校期间全方位一体化、不间断实训,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为适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临床思维、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对诊断学实行教学改革。将诊断学、内、外、妇、儿科学基本实践操作整合;缩减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革新且丰富教学手段;规范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价,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班级对比。学生对自我学习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评价高,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较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级。诊断学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