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卤化银是制造照相感光材料中不可缺少的化学品,由于照相胶片的不断翻新,世界各国对卤化银的需要就增长起来。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胶片有黑白胶片、彩色胶片、彩色反转正片等几类,而其中彩色胶片中一次成像彩色胶片最为新颖。现列最近1978~1982五年内各国对彩色胶片的消费量于下:  相似文献   

2.
刘峥 《广西化工》1999,28(4):43-45
提出了电位滴定法测定感光材料中银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研究,回收率为96.5%-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26%,与硫酸氰钾沉淀法比较,相对误差为-1.6%-0.3%,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白银的开采量只能满足消费量的60%左右,十年中开采量的年增长率为29.8%,消耗量年增长率为37.8%,而照相工业耗银量的年增长率却为70%。银盐感光材料工业的飞速发展与银供应不足的矛盾尖锐化,迫使感光材料工业不得不从各个方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电位滴定法测定感光材料中银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研究,回收率为96.5 % ~101.7% ,相对标准偏差为0.26 % ,与硫酸氰钾沉淀法比较,相对误差为- 1.6 % ~0.3 % ,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波照射对卤化银感光材料照相性能的影响。微波照射下不会导致卤化银乳剂自发光解。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可知 :卤化银乳剂的照相性能和整个卤化银晶体中静电势的分布有关 ;微波照射可以改变卤化银晶体中的静电势分布 ,从而使卤化银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发生变化。微波照射对于硫增感卤化银乳剂照相性能的影响大于对未经硫增感的卤化银乳剂。微波照射对于卤化银乳剂照相性能的影响有一定的“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全息摄影照相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它在工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科学技术等不少领域内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要全息摄影和记录材料有较大的进展。增感微粒卤化银感光材料[2.4-二(羟氨基)-6-二乙氨基-1-3.5-三嗪],是目前全息摄影基片上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感光材料。因此,它的进展快慢,直接影响到全息摄影这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原来所用的氯化亚锡,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脲和三氯化金等之类的感光剂都存在着感光度慢,灰雾度大,  相似文献   

7.
卤化银感光材料光作用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卤化银光作用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波吸收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卤化银乳剂加碘、增感剂、稳定剂及其颗粒体积、形状、结构、温度等参数对感光特性(光电子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期国际非银盐感光材料如:电照相、光敏树脂(光致抗蚀剂),重氮材料及感热材料等的研究发展动向及国内开发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必须有组织的、分阶段实施开发,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完善,尤其要注意边缘科学的发展,将银盐和非银盐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有可能对感光材料的发展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明宝拷贝片高感卤化银乳剂制备,以及采用的有机助剂如减感剂、背层染料、提高反差的化合物等,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
无互易律失效的卤化银感光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松嘉 《感光材料》1989,(2):38-40,44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电影胶片和彩色照相胶卷为代表的卤化银感光材料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作为化工领域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卤化银感光材料涂布技术,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如今在广泛的领域得以引用,其中医疗领域有医用干式胶片、热敏视频打印纸、微针贴片、血糖试纸和控释膜等产品应用了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盐照相术以后,相当一段时期银盐摄影成为光、化学影像信息记录法的主导和主流。但是进入20世纪后,其它非银盐的光化学、光、电、热敏等物理、化学信息记录及复制方法也陆续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光电信息记录存储技术现已成为数码时代多媒体系统的基础。这些非银盐影像及信息记录材料的诞生与发展,对于人们全面认识20世纪图像文化时代的全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两年来专利报道的一种含有透明磁信息记录层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作用,磁信息记录层的特性,稳定方法及其配置,并简要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接着以前的几篇文章,作者从光吸收、潜影形成效率、最小潜影中心的尺寸以及材料储存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了卤化银感光材料已达到的性能现状.潜影形成的效率取决于由吸收的光子产生的量子产率、敏化中心对电子的俘获和光电子与正空穴间的复合.可以肯定,感光材料的性能提高尚有很大的余地.依据上述的考察及其与静态数字照相的比较,可预测未来世界的卤化银感光材料生产的发展会趋缓.有一点应清楚,感光科学与技术彼此间已互动促进了许多年,生产出了高精细、高复杂的感光材料,此类科学与技术不是一些后来者能轻而易举超越的,而且它们所取得的各项进展无不依赖于感光科学和技术学会的种种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机理出发,探讨了高灵敏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的2种研发策略:显影放大和链反应。对于一些光化学反应,无论反应产物是能够使反应原料的光活性区域发生移动,还是对某些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都有望作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显影放大功能的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另外,本文从Lambert-Beer定律出发,推导出了发色型感光材料感光灵敏度的估算方法,可用于指导非银盐感光材料的设计及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