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技越发达,人文越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人怎么用,这体现为德,而德属人文。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和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民族传统和人文文化,不打自垮。当代中国,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且尤应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民族文化及其哲理,重人文教育,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修身及防身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具备着极高的表演与观赏价值。武术欣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文化知识,通过加大理论课比重、注重武术知识及规则的传授、加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完善课外活动、加快武术欣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途径,可以培养武术欣赏能力,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武术欣赏水平,激发人们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绿叶》2020,(Z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在全球逐渐成为显学,这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在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必须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那么生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华生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滋养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叶荷瑞 《绿叶》2023,(11):24-2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我国大学教育一直秉承诚信教育传统,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公民而不懈努力。但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观念、制度冲击,传统诚信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如何看待诚信、如何促进诚信教育的良性发展、如何保障诚信教育的切实践行等问题,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者们不断思考的焦点,而重建传统诚信教育要通过建设校园诚信文化和构建校长负责制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绿叶》2006,(7)
本刊讯(记者翟建伟)7月13日,我国首部40集大型环保电视纪录片《千里走滏阳》启动仪式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广场隆重举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马宁在启动仪式上说,滏阳河作为邯郸的母亲河,滋养了博大精深的赵文化。此次以电视片的形式,记录滏阳河的悠久历史,展示滏阳河的现代风貌,强化社会绿色理念、宣传绿色社会责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当代环境文化建设的激励和推动。据介绍,大型环保纪录片《千里走滏阳》青年志愿者队伍由邯郸市橄榄绿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邯郸市影视艺术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推进文明社会进步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动力,生态文化则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源。生态文化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当前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趋同化、文化展演化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决定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重点阐释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三重价值内涵,进而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分层分类赋能路径,即以“点”打造夜间经济的差异性,以“线”规范夜间经济的秩序性,以“面”塑造夜间经济的主题性。最后,从弘扬“地方性”为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为动力和利用数字技术为工具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建国 《绿叶》2011,(7):91-97
老子思想特别适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崇尚个性、市场经济的观念不谋而合。从思想深度与研究范围来看,老子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代表。中国在现代化途径中遭遇各种困境,要善于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找到适于本国的最佳合作解。  相似文献   

10.
屈振辉 《环境教育》2008,(12):17-18
人的生存与发展须臾都不可离开环境,环境道德是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公民道德建设关系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和谐,若要全面提升全民族环境道德意识与素质,必须立足本土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中华民族极为注重礼在道德教化中的功能,“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杨心内容和精髓,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中应有之意,必须重视“礼”在环境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就以武术为媒介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作出探索并分析,求证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发现了武术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存在被竞技体育形式化,武德教育缺失,良好传统被扭曲等尴尬之处,并指出武术教学改革应重点把握武术基础理论、武德、习武的精神要义、功法原理等,可以利用各种传媒,利用多种特色鲜明的技术内容,利用传统招法名称教学等方法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目标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用之于交际的语言又是某种文化的反映.文化干扰是教学的难题之一.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导入.  相似文献   

14.
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能力。本文强调了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和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探讨了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教学环境的系统分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发现在体育教学中,社会环境因素对体育教学质量、效果的影响以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科学掌握和利用教学环境,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而自我完善,促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欲营造现代中式室内空间的意境美,不是靠纯粹的中国古典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意境的创造有“形”和“情”两大因素和一个审美想象空间构成,而“形”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形”的把握,在现代中式室内空间中营造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实用修辞课"的教学现状,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认识到位。对"实用修辞课"教学的认识定位要从"可有可无"转向"大有可用";针对大学实用汉语修辞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理论和实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蔡竞 《四川环境》2002,21(2):86-88
本文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朴素思想和治国主张,并指出其共同构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的理论体系。同时,简要说明了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推进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三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苏光麒  龙炳清  宗浩  李俊涛  张滔  崔伟 《四川环境》2004,23(6):91-93,117
风水是人们追求理想生存环境的一门学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极大,其理论中体现了许多现代环境学的先进思想。通过对风水学的再研究,发现在很早以前的风水学中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风水学中的“气”,“脉”,“形”进行重新诠释,并叙述了风水与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