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市建成区内普遍面临合流制溢流污染、雨水径流污染等严重雨水系统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的建成区雨水系统改造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在分析美国城市雨洪管理及建成区雨水系统改造相关背景的基础上,以费城、纽约、波特兰三个美国典型城市为例,分析和总结他们多年来在城市建成区雨水系统改造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建成区雨水系统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方法与传统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相比,具有可持续、分散化、节省投资、与场地开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等特点,近几年在国外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系统介绍了LID的内涵、特点以及与传统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的区别,并对LID的技术体系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实施LID不但能够减少径流流量,提高径流水质,而且通过采用本地化、生态化、低能耗的雨洪控制利用设施,可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现状,指出目前国内该领域仍存在理念落后、控制或利用模式单一、决策与管理系统落后、依靠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和有局限的径流污染控制以及狭义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难以全面解决城市雨水径流带来的各种突出问题。根据多年的研究、应用经验和系统的分析,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进行分类,并对雨洪控制利用模式优选主要影响因素、特点和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综合系统优选模式,并以北京、宁波为例说明这种模式在典型的南、北方城市的具体应用。最后,结合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指出相关法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对推行这种综合性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的重要作用,对我国保障雨洪控制利用模式实施的政策制定和激励机制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是控制地表径流的有效工具。文章在阐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的基础上,明确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提出了"目标设定—雨洪模拟—设施比选—初步方案—反馈调整—优化方案"的规划思路;初步构建了三种情景的雨洪模型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比选体系,形成了一套基于雨洪模拟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具有地域适宜性的规划方法来实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雨水径流的高效控制,以期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区数量和面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城市的水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的同时,居住区的洪涝灾害却频频发生。借助雨洪管理手段管理居住区绿地的雨水资源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少雨水径流产生、引导雨水径流传输和优化雨水资源储蓄利用的角度,构建居住区绿地的雨洪管理策略,并且归纳居住区绿地排水和蓄水利用的设计方法,对今后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是我国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与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美国的绿色雨水基础(GSI: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和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 DS: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相一致,是国际化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国内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作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总量控制,进而实现径流的峰值控制。以上海复兴岛公园等为例,进行雨水渗蓄试验,对保障地区的防涝安全以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防汛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内容,结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利用建设雨水塘或者湿地、绿色屋顶等方式,实现雨水径流污水控制以及雨水再利用,能够促进雨水渗透,美化环境,具有调蓄和净化等功能。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提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建设中的中央公园数量日趋增多,中央公园发挥着城市海绵体、绿色地标、发展引擎等多重功能,也是城市中心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为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沣西新城大西安中央公园为例,研究蓝绿交融背景下,肩负区域雨洪调控功能的中央公园海绵系统构建思路,提出雨水传输系统、雨水径流调蓄系统及水系净化系统并行的区域雨洪调控策略,总结以海绵理念为主导、科学体系为框架、多专业协调融合的海绵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单一功能的城市雨水管理方式在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挑战和质疑,"海绵城市"的提出更是在我国更新了雨洪管理的概念。城市地表水的处理需要多目标的综合性方法,在城市规划框架内利用景观基础设施改进雨水处理方法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景观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网系统协同作用以减少暴雨径流、增加生物多样性并且提升社会文化(公众健康)价值。该文以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Arc GIS和暴雨洪水管理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和景观构成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不同空间尺度、规划设计城市绿色、蓝色和灰色空间网络,同时展示了空间系统分析、分层级设计和降水-径流建模的结合在城市规划、可持续雨洪管理实践以及生态系统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的防洪排涝控制、雨水安全排放等问题,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的雨洪控制管理体系,详细介绍了城市雨洪管理的三种模式及自然水体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地位,并分析了LUCC对城市水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以从根本上减少城市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冬冬  韩轶群  曹磊   《风景园林》2019,26(10):101-106
道路是城市硬质化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居住小区雨水径流的主要来源,也是雨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因此居住小区中道路系统与雨水产汇流过程关系的探究对于居住小区雨洪韧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居住小区为例,借助ArcGIS和SWMM,探讨不同降雨强度下分别具有网格型、尽端型以及环网型、环尽型道路布局模式特点的居住小区产汇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以雨洪韧性导向为目标的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水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建设"低冲击(LI D)城市",进行低冲击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理念与政策应运而生。城市绿地作为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重要载体,对实现雨水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现状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从街区尺度详细阐述了基于低冲击理念的城市绿地优化设计要点,包括街区雨洪生态过程的判别,街区绿地布局与规模的优化以及街区绿地与雨洪控制措施的关联性设计,为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街区尺度下的绿地规划设计提供新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低影响开发强调通过源头控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LID在城市雨洪管理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城市雨洪模拟技术作为城市防洪减灾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模拟并预期暴雨来临时研究区域的雨洪情况。基于SWMM雨洪模型,设计了清华大学学堂路区域的LID措施,对比分析增设LID措施前后径流量及蓄水量的变化,并探讨了高密度校园环境下雨水链景观系统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玉鹏 《室内设计》2015,(3):96-100
近年来,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得到 了各界广泛关注,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本文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s)和 低冲击度开发理念(LI D)、水敏城市设计 (WSUD)和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SUDS)等 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街区 小地块中雨水调蓄利用方面的控制内容。本 文以详细规划为切入点,基于合肥市水文资 料,提出地块开发的“零径流”控制标准及地 块蓄水容积的设计要求,希望在日后的城市 建设中能将雨水的管理控制加以考虑,减少人 为的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18.
城市暴雨频发,旧城的雨水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城市雨洪灾害。文章从造成城市雨洪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列举出美国Austin Johnson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的雨水资源利用系统的实践,以美国的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萨默赛特西南12号大街"绿色街道"景观的雨洪管理理念及实践为例,从而提出从城市建设和区域尺度应对雨洪灾害的策略,为新城建设雨水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常见的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洪调控设施,通常设置在区域的雨水排放系统中。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要求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雨水不再是简单的速排,还需对雨水进行净化、调蓄。以厦门市海沧区某道路改造工程的雨水调蓄设计为例,将传统雨水调蓄设施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介绍分散式的雨水调蓄设施在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雨水花园可有效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流量和峰值流量,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措施。文中以南昌市某住宅小区雨水花园为例,从雨量径流系数、设计控制雨量、雨水花园面积等方面探讨其设计要点,通过计算住宅小区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后满足绿化用水、景观水体补水及部分道路浇洒用水;设计的雨水花园可有效削减城市雨洪径流;雨水处理系统及调蓄系统水量大于设计雨水设施规模,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场地生态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地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