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从新  侯恕 《临床荟萃》1994,9(7):293-295
呼吸道雾化吸入疗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吸入呼吸道及肺内,以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及局部治疗的目的.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进展很快,包括雾化装置的改进及各类药物品种的增加等,特别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应用呼吸机期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改善病人通气功能、预防或控制呼吸道感染。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将雾化吸入药物加入雾化器,再将雾化器与呼吸回路相连接进行雾化治疗。对口含式雾化器进行改良,在雾化喷出口增加螺旋式开关,同时在储药腔壁增设注药接口。可用于呼吸机使用中病人的雾化吸入操作,可以避免反复打开呼吸回路,在呼吸机使用途中也可以直接加入药液而不影响呼吸机运作,雾化吸入结束后不会淤积冷凝水,亦不会增加呼吸回路的无  相似文献   

3.
左靖  崔英  邓颖 《护理研究》2013,27(12):1082-1083
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微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吸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临床应用广泛。雾化吸入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有药物作用直接、给药剂量低、副反应轻、开始作用时间迅速的优点,且无痛,病人容易接受[2]。由于雾化吸入治疗需要病人更多的积极配合,所以病人的认知状况、所持态度以及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经全身抗结核治疗同时辅以经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加局部注药联合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支气管结核的住院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予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定期经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及局部注药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全身抗结核加雾化吸入治疗。在治疗6个月末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有效率分别为95.7%、68.0%,胸部CT变化有效率分别为92.5%、63.2%,痰菌阴转有效率分别为100.0%、90.0%,电子支气管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5.7%、5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0.05)。结论全身抗结核治疗同时辅以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及局部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全身抗结核治疗加雾化吸入治疗。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通过雾化吸入疗法使祛痰药、抗感染药、支气管扩张剂等沉降于下呼吸道,而发挥稀释痰液、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式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法两种。本研究对我科2008年2~4月的4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和超声雾化吸入止喘药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6.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常需要进行雾化吸入的治疗,我们常使用DRT型氧气雾化吸入器(此种雾化器结构图见图1).该雾化器以氧气做驱动源,使药液迅速裂解为直径5μm左右的雾粒,经患者吸入,以气溶胶的形式分布于呼吸道病灶部位,直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中许多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为使雾化药液能充分的被吸收和利用,常常在螺纹管外口塞入无菌纱块,或是在吸气时用手堵住螺纹管外口,呼气时手松开.  相似文献   

7.
小儿雾化吸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平 《上海护理》2008,8(6):69-72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以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于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儿科主要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  相似文献   

8.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因素影响,患者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纤毛清除障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为此临床常给予湿化排痰药,以稀释溶解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肺组织具有吸收面积大;吸收效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经肺给药已被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雾化吸入是经肺给药的常见方法之一,雾化吸入湿化排痰药是临床排痰治疗中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就雾化吸入排痰用药、雾化吸入方式、促进雾滴在肺深部沉降措施及雾化后护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雾化吸入疗法是根据气体的物理学原理,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颗粒悬浮于吸入气体小,经呼吸道进入肺内,达到治疗的目的。雾化吸入药物具有给药方便,疗效迅速、局部作用强、全身付作用小等优点。因此,本法是现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气管切开的和辅助通气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同时又是开展肺病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对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些高效雾化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与氧驱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通过对我科4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临床效果比较。从体温、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肺部口罗音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疗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超声雾化组缺氧发生率远远高于氧驱雾化组。结论超声雾化和氧驱雾化吸入疗法均能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之目的,但超声雾化吸入组副作用远远大于氧驱雾化吸入组。且氧驱雾化器价格便宜,一人一具,有利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故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氧驱雾化吸入疗法优于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尤其适合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1.
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是通过雾化吸入装置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的形态吸入体内。对于某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雾化过程中产生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因此笔者在现有的氧气雾化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医用雾化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多发。临床除常规治疗外,使用超声雾化吸入给药也较为普遍。临床常遇到肺炎患儿缺氧,急需氧气吸入,同时呼吸道分泌物多,粘稠不易咳出。有呼吸道梗阻的患儿给氧又不能间断,为此,我们采用了吸氧雾化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 将雾化吸入器上的调风阀关闭,把接在调风阀上的螺纹送气管拔出,将氧气管接在螺纹送气管口上,此时可稍加大氧流量使氧气代替雾化送气的作用。这样,既不影响吸氧,又可雾化给药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3.
曹政华 《临床医学》2012,32(2):34-3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价值.方法 50例初治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注药并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浸润型显效率为100%,溃疡型显效率为100%,增殖型显效率为86.7%,纤维狭窄型有效率为25.0%.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85.0%,5个月末阴转率为100%.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注药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初治支气管结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雾化器储药杯消毒处理及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化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由于雾化吸入用药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应较轻的优点,故应用日渐广泛^[1]。但在临床使用中常常忽视对雾化器附件的消毒和管理,特别是储药杯的消毒与管理很不乐观。为了控制和减少病人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们对全院使用中雾化器储药杯,分别随机抽样检测26份样本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呼吸系统疾病的雾化吸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稀化痰液 ,并可以用于局部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的优点是起效快 ,药物直接吸入到肺部 ,局部药物浓度高 ,而全身的不良反应小 ,所需用的药量少。临床上有多种雾化装置 ,为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也有许多雾化治疗的药物配方 ,在此简要介绍。1 雾化吸入装置呼吸道内颗粒的沉积取决于颗粒的大小 ,大颗粒通过惯性碰撞作用沉积于气流快而湍急的部位 ,如鼻腔、口咽部和直径大于 2mm以上的大气道。小颗粒通过沉降作用沉积于小气道和…  相似文献   

16.
正雾化吸入疗法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使药物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的治疗中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深受医生、家属和患者的欢迎。雾化吸入疗法各种专家共识都是很好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17.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将氧疗、给药、雾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氧气为动力,利于气体射流原理,有利于氧气携带药物吸入呼吸道,更好的发挥各种药物的直接作用[1].与药物结合具有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等功效.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180例,其中男120例,年龄50~90岁,女60例,年龄55~85岁,实施氧雾化吸入护理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肺切除患者术后痰液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适用于肺切除术后患者的更理想的雾化吸入方案,以减轻呼吸道炎性反应,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案,4个研究因素即雾化吸入的湿化剂、祛痰剂、解痉药和抗生素,每因素为3个水平,选用L_(27)(3~4)正交设计表,按确定的实验方案随机分配给入选患者。观察患者吸入不同雾化液时术后1~5 d痰液白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 雾化吸入不同湿化剂、祛痰剂、解痉药、抗生素的患者术后1~5 d痰白细胞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减轻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炎性反应的作用不够理想,因而有必要探讨更有效的雾化吸入方案。  相似文献   

19.
超声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的有效局部给药方法,具有用量小,见效快的特点。1992年8月~1993年2月,我科采用双黄连注射渡超声雾化吸入治疗6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较顽固性咳嗽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消炎、止咳化痰、止喘手段,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雾滴,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吸入至呼吸道及肺内,从而达到洁净、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