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口服药能正确发放到患者,并有效服用,提高护理质量及诊疗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引入品质管理概念,应用查检表,柱状图,鱼骨图等品管圈手法,引导员工积极参加管理全过程。结果口服药正确有效执行率由实施前的92.3%上升到99.80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ICU口服药的有效执行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口服药品的管理质量。方法通过成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口服药品管理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选取本院自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活动前科室口服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口服药品管理合格率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影响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不能规范服用的因素较多,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系统的分析其要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健康。能够有效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的协作意识,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防止精神科发放口服药过程中的差错事件的效果.方法:对住院并有应用口服药物的78例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活动前发错口服药的原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对导致发错口服药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住院精神科患者发错口服药由活动前的6个月发生7例下降为活动后6个月发生0例,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防止精神科护士发错口服药.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饮食指导和口服药发放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即运用品管圈指导患者饮食和发放口服药)和对照组(一般护理)各50例,出院前发放自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饮食指导”和“口服药发放”两项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运用品管圈指导住院患者饮食后满意率为76.0%,与对照组(36.0%)比较明显提高(χ2=16.234,P<0.001);实验组口服药发放满意度为84.0%,与对照组(44.0%)比较明显提高(χ2=17.361,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对饮食指导和口服药发放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黎君霞 《当代护士》2016,(12):162-163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的错误率中的应用,提升临床一线护士自我管理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圈名圈徽,确立"降低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的错误率"为活动主题,按照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对366例住院期间需发放并服用口服药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83例,并对这366例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和追踪,分析口服药服用错误的可能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错误率由6.56%(12/183)下降至1.09%(2/183)。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服用口服药的错误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不规范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通过调查分析我科50名患者摆发口服药时出现的不规范服药因素,讨论日常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中的缺陷,找出导致患者不规范服药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选定规范住院患者口服药的管理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规范服药的发生率与之前相比大大降低,由36.6%降低至9.4%;目标达成率156.3%,患者满意度由74%提高至100%,成果明显.结论 应用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管理口服药,规范了口服药的管理,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保证了护理安全.无形中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科室凝聚力,也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业务水平、职业成就感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由9人组成的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寻找口服药发放错误及患者漏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口服用药错误率从12.4%降到1.3%,目标达成率为132.1%。每位圈员均掌握了品管圈管理工具的应用手法,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护士对发放口服药重要性、患者对口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用药错误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及护患双方对口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圈名为"成管圈"的活动小组,选定主题、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研究对策、优化工作流程等,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口服药看服到口率高于活动前(P0.01),全体圈员品管圈手法运用、沟通技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成长。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率,帮助护理管理者理顺工作流程,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科口服药到口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老年科住院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服药发放护理措施,对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口服药到口率为主题,对老年科住院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寻导致老年患者不能服药到口的主要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由实施前的72.50%提高到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药服药到口率由实施前的83.55%提高到9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增强老年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口服药服药到口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204例和对照组20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品管圈活动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规范服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规范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看服到口"的规范性,促使其养成自觉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行为习惯,降低误服、漏服及私自改量等不良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艾桂芹 《当代护士》2018,(7):164-16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消化内科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口服药的服药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消化内科患者口服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口服药的管理缺失率低于活动前(P0.05);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责任与荣誉、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对消化内科患者口服药进行管理,不仅保证了患者准确有效地服药到口,保证了疗效,而且提升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口服药正确服药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口服药发放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导致患者不能正确服药到口的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正确服药率降低,护士亲视患者服药到口率提高,且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管理服药可以提高患者正确服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漏服率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成立品管圈,开展以"降低口服药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发生漏服药物的原因,制订并落实相应的措施,行效果评价,进行推广。结果口服药漏服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3%下降到改善后的3.7%,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3,P=0.000 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正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在神经肿瘤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也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为15.99%,目标值为6.95%,活动后降至1.72%,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82%上升至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发药流程,改善不规范护理行为,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发率,减少药物浪费,确保患者服药到口,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由实施前的70%降至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本科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综合分析护理服务缺陷,提出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改进方法。方法 2014年8月医院成立品管圈小组,于8—12月开展活动,立足于医院现状,明确存在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制定实施对策。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院内患者不满意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综合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改善,对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口服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现将清单式管理应用到患者口服药安全管理项目中,为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总结和梳理本院肾病科2018年7~9月共216例患者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原因,于2018年10~12月对本科252例患者口服药安全项目进行清单式管理并与7~9月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实施清单式管理前后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2018年10~12月住院患者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相较7~9月的9.70%下降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清单式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将清单式管理应用到住院患者口服药安全管理项目中,能够科学有效地降低口服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结核病患者服用自备口服药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选取2019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本院结核科有自备药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19年7月入住本院结核科有自备药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患者自备药服用正确率低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自备口服药服用正确的情况。结果患者服用自备药的正确率由74.51%提高到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患者药物知识知晓情况及满意度高于活动前(P0.05);护士在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能提高住院结核病患者服用自备口服药的正确率,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能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科室2017年8月1日~10月31日的住院患者28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本科室2017年11月1日~2018年1月31日的住院患者29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口服药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患者住院的护理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9%(χ~2=4.688,P=0.03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理使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