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硝酸银为沉淀剂,用稀硝酸和热氢氧化钡调节pH值,沉淀溶液中的L-精氨酸。考察沉淀温度、pH值、硝酸银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L-精氨酸的初始质量浓度、和L-赖氨酸对硝酸银沉淀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沉淀率略有下降;pH值在10.0以上时沉淀率明显增大,pH值至11.0时沉淀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大pH值沉淀率基本不再变化;硝酸银与L-精氨酸的摩尔比达到2.0时,沉淀率可达90.0%以上;L-精氨酸的初始浓度应大于10.0 g/L,沉淀率才可达90.0%以上;钠离子浓度对沉淀率基本无影响,但是当铵离子浓度或L-赖氨酸与L-精氨酸的质量比增大时,沉淀率迅速下降。最后,用2.0 mol/L盐酸溶解沉淀,过滤,滤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并与L-精氨酸标准峰比较,结果表明沉淀中的L-精氨酸可初步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质量浓度为20 g/L大豆分离蛋白(SPI)中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均为1、3 g/L的L-精氨酸(L-Arg)和L-赖氨酸(L-Lys),以不加氨基酸、仅调节与上述溶液对应相同pH的样品为处理对照,制备水包油型(O/W)乳状液。通过物化手段及光谱技术表征SPI结构、溶液的物化性质和乳化性能以及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L-Arg、L-Lys可提升SPI溶液的pH,显著提高蛋白溶解度(从77.1%到最大91.3%)、降低浊度,促进蛋白分子疏水性基团折叠而降低蛋白疏水性,有效降低SPI在溶液中的粒径大小并提高蛋白带电量,降低蛋白所成乳状液的乳滴大小且提高其均匀性;改性后的SPI比对照组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1.4%和78.9%;相比之下,L-Arg比L-Lys更能有效地改性SPI结构而获得更高的乳化性,且乳化性随着这两种氨基酸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在质量浓度为20 g/L大豆分离蛋白(SPI)中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3 g/L的L-精氨酸(L-Arg)和L-赖氨酸(L-Lys),以不加氨基酸、仅调节与上述溶液对应相同pH的样品为处理对照,制备水包油型(O/W)乳状液.通过物化手段及光谱技术表征SPI结构、溶液的物化性质和乳化性能以及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郭婷婷  彭佳敏 《精细化工》2012,29(7):656-659
以L-精氨酸为原料,经水杨醛催化消旋反应得到DL-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定向地将L-精氨酸转化为L-鸟氨酸和尿素,并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该文通过水杨醛对L-精氨酸进行消旋化,反应2.5 h,消旋率可达74.5%;同时,对L-精氨酸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37℃,pH=10,反应时间24 h,底物质量浓度40 g/L,酶质量浓度0.2 g/L,在该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8.0%。经该法制备得到的产物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纯化后光学纯度可达99.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特殊沉淀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从胱氨酸母液中提取L-精氨酸的过程,并讨论了NaCl、NH4Cl对离子交换法提取L-精氨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氨基酸复合液中提取L-精氨酸要进行赶氨,将常见的几种碱在不同温度下对L-精氨酸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在适宜的工艺操作温度下用于赶氨的碱。取在一定温度下的考察溶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L-精氨酸的浓度。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几种常见类型的碱对L-精氨酸的影响除氢氧化钙外,均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对其破坏加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破坏程度有所增加。为提取L-精氨酸,在进行氨基酸复合液赶氨工艺操作时,应选择60℃的Ca(OH)2饱和溶液作为赶氨用的碱。  相似文献   

7.
732离子交换树脂从胱氨酸母液提取L-精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考察了温度、pH值、氯化铵和氯化钠浓度对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 -精氨酸的影响 ,并测定了 2 5℃时 732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 -精氨酸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温度变化对吸附率影响较小 ;pH值增大 ,吸附率下降 ;溶液中氯化铵或氯化钠浓度增大 ,吸附率迅速下降 ,且当氯化铵或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达到1.0mol·L-1时 ,L -精氨酸难于被吸附 ;2 5℃时 ,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 117g·kg-1树脂。根据实验结果开发了从胱氨酸母液提取L -精氨酸的工艺 ,提取率达到 80 %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复性后酶活性和计算蛋白复性收率,研究了L-精氨酸助溶菌酶的最佳复性条件,利用蛋白质的复性和聚集反应竞争三态动力学模型描述了L-精氨酸助溶菌酶复性动力学,在溶菌酶浓度为100~500μg.mL-1、L-精氨酸浓度为0~1.0 mol.L-1的条件下,分析了溶菌酶浓度及L-精氨酸浓度对复性动力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精氨酸助溶菌酶复性符合三级聚集反应动力学,L-精氨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蛋白聚集体的生成速率,从而达到抑制蛋白沉淀、提高复性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国产精氨酸分离技术进展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国内发酵法生产精氨酸的工艺流程主要分离步骤的分析,得出各个分离步骤可以改善的地方,从而改善精氨酸的提取收率和产品品质,并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L-精氨酸在水溶液中利用自身所产生的碱性溶液,用n(水杨醛):n(1-精氨酸)=0.1:1的水杨醛为催化剂,L-精氨酸可以快速消旋为DL-精氨酸.后以DL-精氨酸为底物,利用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精氨酸脱亚胺酶对L-精氨酸的专一脱亚胺作用,同时制备D-精氨酸和L-瓜氨酸,分别以92.3%、94.2%产率获得光学纯的D-精氨酸和L-瓜氨酸.  相似文献   

11.
苯甲醛正己硫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克强  孙宝国 《化学世界》1999,40(1):37-38,27
0.049mol苯甲醛和17mL正己硫醇在6mmol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发生反应,合成了相应的缩硫醛,产率达80.2%。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检测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2.
苯甲醛正丁硫醇缩醛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49mol苯甲醛和13ml正丁硫醇在6mmol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发生反应,合成了相应的缩硫醛,产率828%。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检测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3.
一锅法合成苯甲醛缩氨基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祥文  张静 《精细化工》2002,19(2):112-113,117
以水合肼、尿素和苯甲醛为原料 ,一锅法合成苯甲醛缩氨基脲 ,该工艺中间产物氨基脲不以氨基脲盐酸盐形式分离 ,直接与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 ,且不产生含肼废水。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n (H2 NNH2 ·H2 O)∶n (H2 NCONH2 )∶n (C6H5CHO) =1 0∶2 0∶0 8,氨基脲合成反应温度 98~ 10 1℃ ,反应时间 3~ 4h ;缩合反应pH =3~ 4 ,滴加时间 1 5h ,室温搅拌 2h ,回流 1h ,产物收率为 98.0 %。  相似文献   

14.
甲苯氧化制苯甲醛的工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广  罗和安 《河北化工》2004,27(4):37-38,41
介绍了甲苯氧化生产苯甲醛的理论研究和在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应用与开发,分析了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苯甲醛的产量,并找出提高苯甲醛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与苯甲醛缩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壳聚糖C2位上活泼氨基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制备Schiff碱,通过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壳聚糖在3%的乙酸溶液中溶胀30min。pH=5.0,70℃时反应4h。反应物配比[n(壳聚糖):n(苯甲醛)]=1:6,缩合率达86.73%。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和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及用量、溶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苯并咪唑产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如下:邻苯二胺与苯甲醛物质的量比为2.5∶1、以偏钒酸铵为催化剂、m(偏钒酸铵)∶m(苯甲醛)为0.19∶1、以三氯甲烷为溶剂、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苯并咪唑产率高达81.3%。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醛和2-羟基苯甲醛与N4-苯基氨基硫脲为原料,浓盐酸做催化剂,室温条件下,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了2个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产品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确定为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无溶剂条件下的反应在2h内产率达到90%,是合成该类化合物高产、低耗、绿色、环保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淑英  魏敏  李贯良  李国防 《化学世界》2007,48(7):395-397,436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甲苯电合成产物中的苯甲醛和苯甲酸,研究了盐酸羟胺用量、苯甲醇和甲苯含量对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盐酸羟胺的用量为理论值的1.5~3.0倍、苯甲醇和甲苯分别不超过苯甲醛含量的2.5和95倍时均不影响苯甲醛含量的测定;苯甲醛和苯甲酸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28%和1.17%,回收率分别为97.76%、97.21%.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合成苯甲醛缩氨基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水合肼、尿素和苯甲醛为原料,采用一釜两步法合成了苯甲醛缩氨基脲.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等因素对苯甲醛缩氨基脲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波辐射可以促进苯甲醛缩氨基脲的合成, 在优化的合成条件下,即n(水合肼):n(尿素):n(苯甲醛)= 1:2.5:1.1,水合肼与尿素反应的微波辐射功率为500 W、反应温度为101℃、微波辐射时间为20 min,氨基脲和苯甲醛反应的微波辐射功率为500 W、反应温度为80℃、微波辐射时间为20 min时,苯甲醛缩氨基脲的收率可达85.28%.  相似文献   

20.
苯甲醛氧化制备苯甲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氧气为氧化剂,在六水合氯化钴催化剂作用下,催化氧化苯甲醛制备苯甲酸,分别考察了温度、溶剂量、催化剂量、乳化剂量对苯甲酸收率的影响.在苯甲醛:水:乳化剂:六水合氯化钴质量比为75:50:37.5:0.075,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6 h,氯气流量0.3 L/min下反应,产率在85%以上,用水进行两次重结晶,得率为6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