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筑设计与建造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分离直接影响了建筑作品的建造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建筑建造现实问题,分析了以船舶制造业为代表的模块化设计制造特点,提出建筑建造应在设计观念、系统控制和管理过程等方面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郑琪  丁烈云 《建筑科学》2024,(1):1-12+33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建筑产品的完成质量、设计过程效率的提升不能像过去一样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水平,建筑行业亟需实现向智能设计和智能建造的转变。传统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建筑产品的要求,而数据协同设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协同形成的数据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建筑系统集成关系,而且能够将建造过程的数据加入到模型中,使得模型设计既包含了空间和性能设计数据,也包含了工艺设计数据,从而为智能建造奠定基础。本文聚焦于建筑机电系统管道的设计建造过程,通过采集设计经验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建造经验数据,提出了建筑机电管道的数据协同标准。文章从建筑机电竖直管道协同、水平管道协同,以及管道安装数据三个方面对建筑机电管道的协同方法展开研究,力求将三方面数据以协同设计的方法统一在模型设计之中。探索将设计经验向知识转变的方法,努力实现建筑机电管道的智能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筑数字化论题之二:循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数字化是对信息的研究.信息的传播改变着各种传统行业的职业内涵,如何是设计,如何设计,设计什么,设计出什么.设计是对建筑的虚拟建造,设计有研究性,建筑有客观性,建造需要精致性,从而必须使建筑的数字化超越狭义的工具层面,使"设计"表现为一种全周期的建造信息管理的行为,重视设计的证据,发挥终端建筑师能动性,考虑业主的价值要求,直面设计与建造过程的信息复杂因素,建筑循证设计的概念正是BIM在全周期信息水平上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产物,带动了建造方式的变革,保障了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对设计、生产、施工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了建设项目向绿色建造、优质建造等方向的进步。该文结合实际案例,讨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程序和实施方案,并从工期和造价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运输、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山兴  钱锋 《建筑技艺》2013,(4):239-241
通过对体育建筑绿色设计的现状研究,结合分析体育建筑在其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体育建筑绿色设计的原则及作用,以期为更多更好的绿色体育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体现了“节能”观念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它要求建筑师不仅在建筑的建造、运营过程中考虑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而且应当在建筑方案的规划、立意之初,就以节能降耗作为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与规划理念、设计思想作为同一层面上的指导思想来开展设计工作,在  相似文献   

7.
崔愷 《建筑》2023,(7):45-46
当前,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是新时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引领着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通过推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我国建筑品质和质量均逐步提升。在推行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设计乏味和建造样式单一的问题,这需要全行业在探索和实践中找出最佳答案。下面,我从建筑师视角谈谈如何用工业化思维做设计。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之路,通过标准化住宅建设实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建造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深化设计、预制生产、装配式施工3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建造技术要点,根据工程经验,总结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部分和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模式基础上,提出基于"六化"策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创新建造模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晓岸 《建筑技艺》2015,(3):110-113
针对目前国内非线性建筑普遍建造质量差的现状,结合亲身实践,分析了在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一平  贾志林  张巍 《华中建筑》2009,27(11):177-178,181
建筑学和建造体系的现代性,最终将表现为设计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传统的建筑教育体系受到数字时代的观念和技术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教育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机遇.数字化不是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全部,其中必然包括不可数字化的成分,在BIM的支持下,设计为体,软件为用,二者的依存关系表现的比以往更鲜明.这样的认识影响到建筑教育体系的调整,工具软件的教习结合方案的设计过程进行,重视教育中不可教字化的成份,强调设计的循证观念,关注设计乃至建造的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奥运建筑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建筑与结构结合为着眼点简要回顾历史上的奥运建筑,总结了奥运场馆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将要建设的北京奥运建筑,指出复合化、灵活化、自然化、艺术化将会是北京奥运建筑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璟璟 《华中建筑》2009,27(5):234-235
该文阐述了Autocad Revit Architecture软件的应用特点以及它所提供的虚拟化的建构实践。将该软件应用在建筑学教学中,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建构化的设计视野,从而弥补当前建筑学教学中存在的建筑建构教学欠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辨析酒与酒瓶两者的重要性,引出笔者对博物馆建筑的若干思考,并归纳出数学公式作为本文对博物馆建筑思考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建筑语义的不同构成系统,相互对应的类别及认识建筑语义的基本途径,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建筑语义表达的各种方式,并总结建筑语义表达时的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5.
余卓群 《华中建筑》2005,23(6):38-39
该文通过对建筑理论创作的回顾,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建筑理论与评论>一书.另外,发表了对目前建筑群化和城镇建设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冯柯  王薇  郭娟利  李倩 《建筑与文化》2016,(10):230-231
论文从"生"字形义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从空间观、时间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艺术生命论从生、时、气三个内容展开论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特别是传统建筑自营造之时,就同"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霍丹 《建筑与文化》2008,(10):80-83
植物在建筑外环境与外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植物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并在设计中将其纳入统一的设计领域,将会对提高建筑的外观效果,营造更加完善的室外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筑的质感不同于传统的绘画质感,属于广义的质感现象。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征是影响建筑室外整体环境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所有的形式因素和视觉效果与建筑共同构成了建筑的质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虽然在时间和地域上相距甚远,但在建筑意匠、营造理念与技术措施上却有着共通之处。本文以类比的方法分析和梳理了二者在形式与功能取向、结构与技术、装配式的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的整体性等方面的相同与相似点,提出了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继而总结了可供中国当代建筑借鉴的基于类型学设计方法的建筑创作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诸葛净 《时代建筑》2014,(1):166-169
文章通过对1953—2003年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对象、问题、方法、观念的梳理,审视建筑历史写作在"中国建筑"慨念的建立与转变中的作用,以及建筑观念变迁对历史写作的影响。文章指出,对于中国建筑定义的寻求构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的首要问题;而建筑学观念的改变决定了历史学家建构"中国一建筑一传统"的问题与话语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从建筑的角度探讨家具在建筑空间中的存在意义,揭示家具个体之外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增强建筑和家具设计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设计师拓展思路,共同创造出崭新的家具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