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SERT)在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乳鼠醋酸灌肠建立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待乳鼠成年后应用直肠内球囊扩张评估腹壁撤离反射(AWR)的方法,评估其内脏敏感性;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其肠道黏膜炎症程度;用RT-PCR方法评价大鼠结肠SERT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大鼠结肠SERT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和结肠组织5-HT水平.结果:乳鼠醋酸灌肠建立的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未见明显急、慢性炎症改变;两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容量下的AWR评分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5-HT水平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5.75±15.99vs 72.17±8.01,P<0.01),而两组结肠组织5-HT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内脏高敏感模型组结肠上皮SERT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187±0.010 vs 0.191±0.011,P<0.011,而其结肠SERT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02±3.7 vs 10.05±2.12,P<0.01).结论:内脏高敏感大鼠外周5-HT水平的增高主要来源于其灭活的减少而非合成的增加,与SERT的关系密切.结肠SERT可能具有不同的亚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璐  周鸿  吕宾  鉏莉  李蒙 《胃肠病学》2011,16(9):534-53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内脏高敏感为其重要生物学指标.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在介导外周和中枢内脏感觉的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关系密切.目的:研究CRF及其不同受体亚型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H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IBS内脏高敏感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内脏高敏感模型组、干预对照组、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每组12只.三组干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d侧脑室注射0.9% NaCl溶液、CRF-R1拮抗剂和CRF-R2激动剂.腹部收缩反射(AWR)试验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脊髓、结肠组织5-HT表达.结果:模型组和干预对照组内脏敏感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显著低于干预对照组(P〈0.05).模型组和干预对照组脑组织5-HT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脊髓后角和结肠组织5-HT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一组和干预二组脑组织5-HT表达较干预对照组显著上调,脊髓后角和结肠组织5-HT表达较干预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中枢CRF-RI抑制或CRF-R2激活可改变内脏高敏感大鼠脑-肠轴不同部位的5-HT表达,证实CRF对5-HT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可能是引起IBS内脏高敏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制剂对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内脏高敏感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益生菌可调控内脏敏感性,改善IBS的症状。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色甘酸钠(DC)组和微生态制剂组。采用急性束缚应激方法诱导内脏高敏感模型。以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组织和血清组胺、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内脏敏感性、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比例以及结肠组织和血清组胺、5.HT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经微生态制剂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D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可能与其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结肠组织和血清组胺、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肠轴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幼♂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AL-Chaer方法造模,将成功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第70天取脑、肠组织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ERT的表达.结果: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具有肠黏膜与脑组织SERT的低表达(0.16±0.05,P<0.05;0.10±0.04,P<0.001);肠康方高剂量治疗后肠黏膜(0.41±0.11,P<0.001)与脑组织(0.19±0.05,P<0.001)中SER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肠康方中剂量治疗后肠黏膜(0.36±0.10,P<0.001)与脑组织(0.14±0.03,P<0.05)SERT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肠康方可调控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肠轴中SERT表达来治疗IBS.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改变和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5-HT)、c-fos的分布和异常表达。方法C-IBS大鼠模型组应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A组,n=10)和正常对照大鼠(B组,n=10)。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1.0 mL扩张容量时腹部收缩反射(AWR)的次数。结肠、回盲部肌间神经丛及下丘脑、前扣带回5-HT和c-fos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进行分析。结果直肠内球囊扩张时,A组引起腹部收缩的最小容量阈值略高于B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球囊扩张体积1.0 mL时A组3 min AWR低于B组(10.3±3.3vs18.3±5.5,P〈0.05)。A组结肠、回盲部5-HT、c-fos阳性肌间神经丛的数目及OD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下丘脑及前扣带回5-HT、c-fos阳性神经组织面积及OD值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C-IBS大鼠模型存在对直肠球囊扩张的内脏敏感性异常,肠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5-HT、c-fos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C-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异常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HT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与5-羟色胺(5-HT)的相关性。方法IBS—C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活检,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5-HT抗体染色。结果IBS—C结肠黏膜中5-HT阳性表达率为23.3%,免疫组化5-HT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结论IBS—C的发病与5-HT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内脏高敏感大鼠脑部5-羟色胺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Ritchie报道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气囊扩张疼痛阈值下降以来,内脏高敏感这一致病机制备受关注,但对内脏高敏感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显示,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和脊髓5-羟色胺(5-HT)表达增加,但高级中枢5-HT表达情况尚未见报道.我们通过建立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研究大脑中5-HT分布和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金荞麦(Fagopyrumcymosum,Fag)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样结肠刺激(colonirritation,CI)模型内脏高敏感性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动物脊髓背角内5-HT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结肠刺激新生期乳大鼠来制作IBS样CI模型.CI大鼠成年后给予口服Fag2wk,并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来评价给药后CI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变化,取大鼠脊髓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5-HT免疫染色,用蛋白印迹法检测5-HT1A受体(5-HT1AR)、5-HT3A受体(5-HT3AR)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CI组大鼠AWR评分明显增高(20mmHg:0.625±0.518vs1.333±0.778;30mmHg:0.750±0.463vs1.667±0.888;40mmHg:1.125±0.641vs2.000±0.739;50mmHg:1.500±0.926vs2.583±0.793;60mmHg:2.125±0.991vs3.083±0.669;均P<0.05);且脊髓内5-HT染色度增加(11.250±4.833vs21.125±7.827,P<0.01),5-HT3A受体表达升高(179.038±29.786,P<0.01),5-HT1A受体则表达降低(64.523±16.873,P<0.01);高剂量Fag可降低CI大鼠AWR评分(20mmHg:0.250±0.002;30mmHg:0.875±0.044;40mmHg:1.250±0.036;50mmHg:1.875±0.050;60mmHg:2.625±0.037;均P<0.05),并下调脊髓内5-HT(13.375±5.579,P<0.05)和5-HT3AR的表达(114.200±20.983,P<0.05),上调5-HT1AR的表达(93.008±13.523,P<0.05);低剂量Fag则对CI大鼠的影响不明显.结论:Fag对IBS样CI大鼠有镇痛作用,并通过调节其脊髓内5-HT及其受体来改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中5-羟色胺(5-HT)和5-羟色胺3受体(5-HT3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六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下5-HT3R阳性细胞的表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中5-HT3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中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下层5-HT3R阳性细胞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肠中5-HT3R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健脾化湿颗粒可以降低5-HT水平,5-HT3R水平及其mRNA表达量。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5-HT含量,减少结肠5-HT3R的表达量,减弱5-HT3R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改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消除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0.
Chi Y  Liu XG  Wang HH  Li YX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9):781-784
目的 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细胞因子和5-羟色胺(5-HT)转运体(SERT)的表达,为细胞因子和5-HT系统在内脏高敏感性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16只胎龄小于8 d的新生SD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采用乳鼠醋酸灌肠法建立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以盐水灌肠作为对照组.待乳鼠成年后应用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腹碓收缩阈值和弓背抬起阈值的方法评估其内脏敏感性;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肠道黏膜炎症程度;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ER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基本一致,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未见明显急、慢性炎症改变;两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97±0.570)U/g湿片比(0.623±0.739)U/g湿片,P=0.724];实验组大鼠腹壁收缩阈值和弓背抬起阈值分别为(0.19±0.06)ml和(0.47±0.13)ml,较对照组大鼠[(0.40±0.14)ml和(0.91±0.26)ml]显著减低,P<0.01;实验组大鼠结肠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0.196±0.002和0.194±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85±0.001和0.182±0.001),P<0.01;实验组大鼠SER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98±0.038)较对照组(0.634±0.200)显著减低,P<0.05.结论 内脏高敏感大鼠IL-1β和TNFα的表达升高,SERT的表达水平减低,细胞因子与SERT可相互影响,IL-1β、TNFα和SERT可能在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姚矾  韩真  路亮 《胃肠病学》2010,15(12):721-724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褪黑激素(MT)可能参与IBS的病理生理。目的:探讨血清MT以及肠道褪黑激素受体(MR)在腹泻型IBS(IBS-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以及模型治疗组。予大鼠球囊结直肠扩张,以制备腹泻表现内脏高敏感模型。造模后,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给予MT 0.3 mg/kg灌胃,连续2周。实验第54 d处死大鼠。以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敏感性;观察大便性状,行Bristol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回盲部以及乙状结肠MR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M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WR评分、Bristol评分、肠道MR表达均显著升高,而血清M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MT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肠道MR表达增强和血清MT水平降低可调节胃肠道运动,可能参与IB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林剑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13,18(3):154-158
背景:心理-社会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早期生活事件如母婴分离对内脏敏感性的负性影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对成年大鼠内脏感觉和肠道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37只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母婴分离组、急性避水应激组。母婴分离组幼鼠出生第2d开始进行母婴分离,持续至出生后第3周。2月龄时大鼠接受结肠气囊扩张,行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测定;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肥大细胞(MC)计数和脱颗粒率;以EH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和类胰蛋白酶含量。结果:母婴分离组结肠组织学评分、MC计数、IL-1β和类胰蛋白酶含量均显著高于避水应激组、正常对照组(P〈0.05)。当结肠内气囊压力为40、60、80mmHg时,母婴分离组和避水应激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母婴分离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幅值与上述各项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早期母婴分离和急性避水应激均可导致内脏感觉过敏,早期母婴分离还可诱导肠道黏膜低度炎症,这种低度炎症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俊君  熊会玲  褚丹  程鹏飞  钱伟  刘诗 《胃肠病学》2010,15(11):665-668
背景: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电针刺激足三里治疗IBS正逐渐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大鼠内脏感觉的影响以及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μ阿片受体在电针治疗IBS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模型组(M组)、模型+电针组(MEA组)和模型+假电针组(MSE组)。采用直肠灌注乙酸制备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假电针)治疗前后,大鼠行结直肠扩张后记录腹壁肌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电针刺激前相比,电针刺激后MEA组大鼠在相同结直肠扩张压力(20、40、60、80 mm Hg)下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均明显减少(P0.001):而MSE组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M组相比,MEA组近端结肠、远端结肠和丘脑组织中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SE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可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中枢和外周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感觉功能异常的研究,需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目的:以丁酸钠溶液灌肠建立大鼠结肠感觉过敏模型,观察其内脏感觉功能和结肠黏膜改变。方法:16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1 ml 200mmol/L丁酸钠溶液灌肠,对照组予1 ml 0.9%NaCl溶液灌肠,每天2次,连续3d。分别于灌肠前和实验开始后第3、6、9、12、15、18d行结直肠扩张(CRD),观察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和内脏感觉压力闽值,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第3-12d.实验组不同CRD压力下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感觉压力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5-18d,上述指标恢复至初始状态。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丁酸钠溶液反复灌肠可诱导大鼠结肠感觉过敏,内脏感觉功能恢复后,结肠黏膜改变同步恢复。该模型可用于IBS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赖华梅  诸琦  王静  张明均 《胃肠病学》2008,13(4):223-227
背景: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但两者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的:研究乳鼠结肠扩张刺激动物模型成年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BDNF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乳鼠结肠扩张动物模型,通过检测成年大鼠对结直肠扩张的行为学反应评估内脏感觉.通过检测全胃肠和小肠传输功能评估肠道动力。比较腹腔注射BDNF抗体后内脏感觉和肠道动力的变化情况。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各组回肠、结肠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成年后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动力增强。应用BDNF抗体后模型组内脏敏感性降低,肠道动力减弱。除成年期模型组结肠TrkB mRNA表达外,其余各组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鼠期和成年期模型组回肠、结肠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在慢性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的变化中起一定作用,参与了I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第60天开始灌胃给药或0.9%氯化钠溶液共10d,干预后通过腹肌回缩反射(AWR)半定量评分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结果]不同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AWR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肠康方可通过改善内脏高敏感治疗IBS.  相似文献   

17.
杨婷  汪丽云  钱伟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9,14(7):409-413
背景:内脏感觉过敏是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快眼动(REM)睡眠剥夺可降低大鼠内脏感觉,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目的:研究外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REM睡眠剥夺所致大鼠内脏感觉降低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利莫那班干预组。采用花瓶技术制作REM睡眠剥夺大鼠模型。睡眠剥夺48h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大鼠肠道组织中1型大麻素(CBl)受体、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予不同扩张压力(40、60和80mmHg)后,睡眠剥夺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次数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利莫那班干预组放电次数显著高于睡眠剥夺组(P〈0.05),但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肠道CB1受体mRNA表达上调(P〈0.05),结肠FAAH和MAGL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降低大鼠内脏感觉的作用与外周内源性大麻素代谢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宗  高峻  魏磊  张薇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6):330-334
背景:研究显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中枢前扣带回皮质(ACC)在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疼痛反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是由NMDA受体活性增强介导的。目的:检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去氧胆酸结肠灌注建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造模3周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对结直肠扩张(CRD)的内脏运动反射(VMR)幅值为指标评价内脏痛敏感性的变化,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C区域NR2A、NR2B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CRD压力为60 mm Hg(伤害性刺激)时,实验组VMR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CC区域NR2A、NR2B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上调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