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某大型雕塑地基加固工程实例,分析了雕塑下沉原因,介绍了预压托换桩的设计、施工工艺及成果。实践证明,采用预压桩基础托换法,加固效果可靠,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2.
山西某焦化厂皮带通廊倾斜率达15.6%,经采用预压桩地基加固纠偏,仅用25d纠偏到2‰,化险为夷。实践证明,采用预压桩托换地基加固顶升纠偏法,技术可靠,顶升纠偏成功。  相似文献   

3.
由于复杂杂填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某住宅楼裙房结构发生破坏,根据结构破坏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差的新型钢管后压浆预压桩托换法。本文根据新型桩体桩侧注浆扩散范围,对桩体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钢管预压托换桩承载力修正公式,结合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研究分析钢筋混凝土托换桩、钢管托换桩及钢管后注浆预压托换桩的承载性能,结果发现该新型桩改善了桩土接触界面,增强了土体刚度,减小桩体沉降量,提高了桩体的单桩承载力,可较好地对土性较差的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并有效阻止上部结构的持续破坏,保证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预压托换桩加固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危房地基基础加固、房屋顶升纠偏、基坑支护等工程中。该法是在被加固房屋的基础中心线下人工挖操作坑,然后利用上部结构自重作反力,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小截面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段或钢管分段压入地基中,并采用预压托换装置对托换桩施加适当的预压力,在不需要产生位移的情况下将上部结构荷载全部或部分传到深部较好的土层上,从而达到加固、制止沉降的目的。目前,对于有缺陷的桩基补强加固有补桩法、灌浆法及锚杆静压桩法等。对于主体已封顶、桩基施工质量完好,由于设计原因造成承载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预压托换桩加固及顶升纠偏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某住宅楼是在原3层砖混结构上增建至7层框架结构式房屋,两种结构体系没有完全脱离开,又由于设计时地基处理不当,导致建筑物刚封顶即严重倾斜,倾斜率为18.6‰,沉降速率为9.15mm/d,随时存在倒塌的危险。为使房屋恢复正常使用,经研究后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加固及顶升纠偏方案。以此工程为例,提出顶升纠偏中预压托换桩设计公式;详细介绍了纠偏方案的选定、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顶升纠偏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顶升监测与控制以及顶升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及采取的对策等。经过3d顶升施工后,使房屋的倾斜率稳定在0.53‰,沉降速率小于0.0077mm/d,房屋基本上恢复了正常使用。经过5a多使用证明,在黄土地区采用预压托换桩法加固或纠偏类似工程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陈国政  李涛 《地基处理》1999,10(4):23-29
本文介绍采用预压桩托换技术在危房进行地基加固设计及其施工方法。根据基础下所做的静力压桩,平板载荷试验与单桩静载荷试验成果分析,并经过三年时间正常使用,证明该加固方法可行,其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工程实例介绍了房屋加层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在无地梁条件下采用预压桩托换加固补强施工程序、方法和实测结果,实践表明,托换后的地基受力性能良好,加固效果直观可靠,是成功的。实为目前房屋加层补强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建民 《地基处理》2004,15(2):45-49
预压式静压桩技术的应用,一般是作为端承桩,压桩深度在15米以内为佳。随着地基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厚度黄土地基中应用静压桩加固技术,静压桩作为摩擦桩,打破了静压桩加固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预压式静压桩托换技术在大厚度黄土地基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该方法的适用特征条件;并对施工方法进行了论述。该工程竣工使用已二年时间,经定期沉降观测,地基变形稳定,加固效果良好,证明该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是成功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桩式托换柱基纠偏与顶升工程实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陕西省西北橡胶厂露天跨柱基,采用桩式托换进行地基加固、柱基纠偏与顶升施工方法和效果。通过84根预压桩、14根柱基纠偏和15根柱基顶升成果分析表明:基础受力性能好、加固效果可靠,柱基纠偏与顶升是成功的。据试桩资料分析,提出确定预压桩单桩容许承载力方法,并进行了探讨。文中最后根据对比试验给出压桩阻力与间歇时间及桩顶向上反力与回弹经验关系,这对地基加固后增加安全储备和控制建筑物不产生新的沉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某工程桩筏整体托换的加固工程实例,结合桩筏托换结构体系的原理和设计要点,分析了桩筏整体托换加固工程的施工控制要点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付永革 《工业建筑》2011,(Z1):470-471,605
桩基设计中有两个问题望能明确,以免造成争论和误解。1)当桩承载力用深层荷载板试验、静力触探或经验值确定时,竖向外力是否应包含桩及扩大头上的土自重?2)在基墩有效长度底也可用挖孔桩处,基底承压力特征值与桩底阻力特征值应协调。  相似文献   

12.
 在典型工程的地基加固方案优化设计中,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短桩加固、长短组合桩加固、长桩加固等方案进行系统计算与分析。作用相同荷载时,短桩加固地基的荷载水平–变形曲线接近天然地基,长短组合桩加固地基的荷载水平–沉降曲线接近长桩加固地基。基础中心剖面上土体的沉降分布及5 m深处平面上的沉降分布也是短桩加固地基接近于天然地基,长短组合桩加固地基接近于长桩加固地基。短桩加固地基与天然地基具有相似的塑性开展强度及范围,且集中在上部土层。长短组合桩加固地基则与长桩加固地基相似,塑性点往深部传递到桩端持力层。长短组合桩与长桩加固地基的反力分布及大小接近。  相似文献   

13.
 选取青藏高原国道214沿线低温基本稳定区查拉坪旱桥桩基和高温不稳定区花石峡试验场桩基,对其运行期内地温进行连续监测。基于现场地温实测数据,从冻土上限、冻结及融化过程3个方面,分析桩基对冻土地温的影响,显示因桩基良好的导热性能加剧了桩周冻土与大气的热交换,桩周地温年较差明显增大。结合勘察设计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就桩基对地温场的长期影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0 a气温上升2 ℃的情况下,桩侧冻土上限与天然上限差异有所增大,桩侧多年冻土温度升高,该现象在高温不稳定冻土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所得结论可为多年冻土区桩基设计、降温保护措施采取及运行管理措施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高架桥桩基影响分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广州地铁西村站为暗挖法施工的隧道群,近接9组高架桥桩基,其中隧道与桩XJ33最小净距仅2.30 m。为保证高架桥的使用安全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近接高架桥桩基进行近接影响分区研究,并根据分区结果对桩基进行分类,确定各类桩基沉降集中区,并对其提出可靠的加固方案;同时建立西村站近接桩基监控量测管理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西村站隧道洞室开挖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可分为4个区,相应地把近接桩基分为4类;A类桩的桩基沉降集中区为掌子面前2.0D(D为隧道洞径)及掌子面后3.0D区段,B类桩为掌子面前1.0D及掌子面后3.0D区段,C类桩为掌子面前0.5D及掌子面后2.0D区段;西村站范围内的9组桩基均为A类桩,其中危险桩为XJ25,XJ32,XJ34。通过现场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西村站隧道群开挖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保证了施工安全,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红波 《建筑技术》2007,38(3):183-185
结合上海地区26栋高层建筑钻孔桩基长期沉降观测资料,分析桩端持力层的种类、桩端压缩层中砂土比、桩周土层特性等因素对钻孔桩基长期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基持力层的选择和压缩层内的砂土比对桩基沉降有较大影响,钻孔桩沉降受桩周土的影响明显小于打入桩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晋西北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案和桩基方案的比较,提出了适用于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的DDC素土桩-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复合桩基方案。对复合桩基湿陷性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和基桩内力测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剩余湿陷量、静载荷试验与复合桩基方案调整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地基发展概况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些年来复合地基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应用复合地基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简要介绍复合地基技术发展概况和复合地基理论概要,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施工对高架基础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某下穿高架并紧邻高架基础的地铁车站深基坑为背景,采用简化分析、三维数值模拟及原位监测等手段,对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对邻近高架基础的变形影响及变形控制措施进行研究。采用基坑开挖环境影响简化分区图并根据保护对象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高架桩基的影响类型。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要求,采用等代荷载法普通梁模型建立由桩身应力控制的桩基及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指标。通过建立三维整体计算模型,动态预测基坑围护结构及高架桩基的变形性态。主要监测结果与上海地区其他工程的对比分析表明,本工程采取的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调整、坑内地基加固及结构局部逆作等一系列变形控制措施,不但有效控制基坑自身的变形,也有效保护邻近高架基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疏桩基础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建平 《施工技术》2004,33(9):29-31
对疏桩基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疏桩基础的理论基础、试验和工程实测验证;同一基础下可采取不同的疏桩率;疏桩基础技术在施工上的便利;疏桩基础的推广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江苏省常熟电厂一期工程主厂房和汽机基座桩基的设计问题点,诸如持力层的选择、增加基础整体刚度的措施、桩长的确定、大面积填土的影响、防止桩产生过大水平位移的措施等,试桩结果,工程桩施工和桩基沉降观测统计结果。观测资料表明,桩基的预期沉降量和差异沉降不会超出设计值,从而证实了设计中采取的各项举措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